第22页 | 彼得林奇投资经典全集 | 阅读 ‧ 电子书库

同步阅读进度,多语言翻译,过滤屏幕蓝光,评论分享,更多完整功能,更好读书体验,试试 阅读 ‧ 电子书库

第11章 沙漠之花:低迷行业中的卓越公司

阳光电器公司

我总想在低迷行业中,找出经营非常优秀的公司。像计算机或医疗科技这样成长迅速的热门行业吸引了太多的注意力,同时也吸引了太多的竞争者。就像约吉·贝拉(Yogi Berra)[1]对一家著名的迈阿密海滨餐厅的评价:“生意太火也太挤了,再也没人愿意去了。”如果一个行业太热门了,竞争者拼命进入,竞争就会激烈到谁也赚不到什么钱。

投资中选择行业时,任何时候我都更喜欢低迷行业而不是热门行业。低迷行业成长缓慢,经营不善的弱者一个接一个被淘汰出局,幸存者的市场份额就会随之逐步扩大。一个公司能够在一个陷入停滞的市场上不断争取到更大的市场份额,远远胜过另一个公司在一个增长迅速的市场中费尽气力才能保住日渐萎缩的市场份额。这让我总结出第16条林奇投资法则:

在商场上竞争绝对不如完全垄断。

低迷行业的优秀公司都有几个共同特征:公司以低成本著称;管理层节约得像个吝啬鬼;公司尽量避免借债;拒绝将公司内部划分成白领和蓝领的等级制度;公司员工待遇相当不错,持有公司股份,能够分享公司成长创造的财富。他们从大公司忽略的市场中找到利基市场,形成独占性的垄断优势,因此这些企业虽处在低迷的行业中,却能快速增长,增长速度比许多热门的快速增长行业中的公司还要快。

会议室装修过于豪华,公司高管薪酬过高,内部等级制度过于森严,以致严重影响员工士气,负债过高,这种企业肯定业绩平平。反之,若是会议室装修十分简朴,公司高管薪资合理,内部等级制度合情合理能激励员工奋发向上,而且企业负债很少,这种公司大部分业绩表现优异。

我打电话向约翰·韦斯(John Weiss)请教,他是加利福尼亚州的蒙哥马利证券公司的股票分析师,研究过好几家折扣家电连锁零售企业。我问他对Good Guys电器公司的看法,这只股票我从1991年就开始持续关注。韦斯告诉我,在电路城(Circuit City)电器公司的强势竞争下,Good Guys盈利能力受到严重打击。后来我问韦斯,在低迷的家电零售业中,他还青睐哪一家公司,他说是阳光电器公司(Sun Television&Appliance)。

韦斯给我讲了阳光电器发展的故事,他讲得实在太精彩了,刚和他谈完,我马上打电话到俄亥俄州阳光电器公司总部,想从公司了解第一手资料。

你从未见过一家上市公司的总裁很快就能接通他的电话,这就表明该公司没有什么等级森严的官僚体制。我很快通过电话联系到了非常和蔼的公司总裁鲍伯·欧伊斯特先生(Bob Oyster),我们先猛扯了一番俄亥俄州的高尔夫球场,然后才转入正题。

阳光电器是俄亥俄州中部唯一的一家大型折扣家电零售企业,主要销售各种小家电和冰箱、洗衣机、干衣机等。欧伊斯特告诉我,仅仅是在哥伦布市就有7家分店,而最赚钱的是在俄亥俄州的奇利科西(Chillicothe,我为自己能够正确念出这个地名而相当得意)的一家分店,另外该公司在匹兹堡地区也占有市场主导地位。

事实上,美国的一半人口就集中在哥伦布市周围500英里的范围以内,我想阳光电器的股东们和有兴趣的投资者们听到这一点一定很高兴。在密西西比河以东和梅森——迪克森沿线以北的区域内,哥伦布市也是唯一一个从1950~1990年间人口不断增加的大型城市。

俄亥俄州中部人口持续增加的消息还没传到东海岸,所以对阳光电器未来发展非常有利。该公司正在开展一个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1991年新开7家分店,1992年新开5家分店),未来一共要开设22家分店。公司负债不到1000万美元。公司每年收益增长率为25%~30%,股价为18美元,市盈率只有15倍;而阳光电器的几个竞争对手正在为勉强经营下去而苦苦挣扎!

在1990~1991年的大衰退中,经济状况非常糟糕,住宅市场低迷,没有什么人买新家电,但是阳光电器公司照样赚钱。1991年阳光电器的盈利的确实现了增长,我没有什么理由怀疑1992年阳光电器的盈利会进一步增长。

尽管如此,阳光电器能否成为低迷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在很多方面还有待观察。我选出7家低迷行业中的优秀企业股票,它们的股价表现详见表11-1。这几家公司的股价最近大部分都上涨了,以至于我不得不把它们从我1992年推荐买入的股票名单中删除。不过这些股票每一个都值得继续追踪,说不定以后还有好的机会可以买入。

表11-1 7家低迷行业中的优秀企业

西南航空公司

20世纪80年代还有什么行业比航空业更糟糕的吗?东方航空公司(Eastern)、泛美航空公司(Pan Am)、布兰尼夫航空公司(Braniff)、大陆航空公司(Continental)以及中部航空公司(Midway)相继破产,没有破产的其他航空公司也都在破产边缘苦苦挣扎。但是就在航空业这灾难性的十年中,西南航空公司的股价反而由2.40美元上涨到24美元。其他航空公司都破产或勉强维持生存,凭什么西南航空股价翻了10倍?主要原因不是因为西南航空做了什么,而主要是因为这家公司没做其他航空公司都在做的事!

他们不开通飞往巴黎的航班,不提供精美的机上餐点,不借太多钱购买太多飞机,也不为公司高管支付高得离谱的薪酬,但员工待遇却非常优厚,让员工没有什么抱怨公司的理由。

西南航空公司(股票代码LUV)在整个航空业中,营运成本最低。我们怎么知道这一点呢?看“每个座位每英里平均营运成本”这个统计指标就知道了,行业平均水平为7~9美分,而西南航空只有5~7美分。

判断一家公司是否真的非常节俭,一个办法是亲自到公司总部去看看。投资顾问威廉·唐纳休(William Donoghue)说:“你投资股票的上市公司总部大楼气派华丽,并不意味着里面的公司高管聪明能干,而是意味着你投资给公司的一部分钱为这座大楼付费了。”根据我自己的经验,他说得对极了。加利福尼亚州的金色西部财务公司,是储蓄信贷行业中营运成本最低、最节俭但经营效率最高的公司,该公司总部前台连接待小姐都没有,只放着一台老式的黑色电话机,上面贴个标签“请用”。西南航空在达拉斯的公司总部,18年来都是在一套破旧简陋得像军营一样的办公室里面办公。1990年他们总算决定“奢侈”一下,盖了一座三层高的大楼,还聘请了一位设计师负责内部装潢。不过这位设计师却犯下了个大错,他竟然把公司原来挂在墙上的优秀员工奖牌和公司野餐的照片拿下来,换上了昂贵的艺术品。结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赫伯·科勒尔(Herb Kelleher)发现后,勃然大怒,马上把他解雇掉了,自己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把奖牌和照片重新摆回原来的地方。

科勒尔这位公司带头人的作风,让西南航空上下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疯狂气质。首席执行官的办公室用火鸡来装饰,员工年度大聚餐是露天吃辣味快餐。公司高级主管的薪酬提高幅度被限制不得超过普通员工薪水的提升幅度。首席执行官以下的所有主管人员,每个月都要在机场担任一天的票务员或行李搬运工。

西南航空的空姐制服是蓝色牛仔裤、T恤运动衫和运动鞋。机上餐点只供应花生和鸡尾酒。乘客中谁的袜子破洞最大谁就能得到奖品。起飞前的安全须知,用饶舌歌(Rap)唱给乘客听。

在其他航空公司竞相采用宽体客机在飞往洛杉矶、纽约或欧洲等相同的长途航线激烈竞争时,西南航空却找到市场缝隙:短途航线。西南航空公司自称是“唯一一家多班次短程廉价航空公司”。因此当其他航空公司在激烈竞争中不断破产倒闭的时候,西南航空却从1978年只有4架飞机的不起眼的小公司,发展成为美国第八大航空公司,也是唯一从1973~1991年连续盈利的航空公司。就投资回报率而言,西南航空至今无人可比。

在竞争对手们摇摇欲坠朝不保夕的时候,西南航空已完全准备好充分发挥优势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这就是低迷行业中的优秀公司的共同之处。最近他们已经扩张进入美国航空公司(US Air)和美西航空公司(America West)放弃的航线(由于财务问题,这两家航空公司不得不收缩战线)。

购买西南航空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在1980~1985年间获得了10倍的涨幅。

不过从1985~1990年股价盘整达5年之久,投资者的耐心受到严峻的考验。其实西南航空公司股票能够维持股价盘整已经相当不错了,如果是投资泛美航空或东方航空这两家后来破产的航空公司股票,那可就亏个精光了。1990年以后,投资者的耐心得到了回报,西南航空股价又涨了一倍。

班达格公司

班达格公司专做旧轮胎翻新业务。你是不是觉得再没有什么业务比这更无聊的了?班达格公司在艾奥瓦州的马斯卡廷。我从没去过那里,查查地图,马斯卡廷是一个很小的偏僻小镇,紧临密西西比河,在达文波特的西南方。

在马斯卡廷这种穷乡僻壤,即使一州之隔的堪萨斯市流行的东西,在马斯卡廷也可能根本没人知道,但这反而是一种好事。由于公司地处非常偏僻的地方,华尔街的股票分析师很少来调研过,过去15年来,只有3位分析师追踪过班达格公司,尽管这家公司股价从原来的2美元一路攀升到60美元。

班达格公司首席执行官马丁·卡福(Martin Carver)远离纽约这种大都市而在偏僻的马斯卡廷自得其乐。他是全世界柴油卡车最快驾驶速度纪录的保持者。你不会在特鲁普大饭店那种豪华酒店看到他在那儿喝香槟——尽管他是个大富豪,有的是钱可以好好的奢侈一把。

班达格可以说是轮胎翻新行业中的西南航空:管理风格非常朴实(1988年年报中,卡福向家人表示感谢);专注于成本节约;在其他人认为无利可图的行业中寻找到与众不同的利基市场,形成独占的竞争优势。目前美国每年卡车和客车翻新轮胎的需求约为1200万个,其中班达格的市场份额达到了500万个。

班达格公司自1975年以来,股息持续提高,从1977年到现在盈利每年增长17%。该公司资产负债表看起来有点不太稳健,是因为公司目前正进行海外扩张(已经占领10%的海外翻新轮胎市场),公司已经回购股票250万股。

尽管收益持续增长,班达格公司的股价在1987年股市大崩盘和海湾战争期间也曾两次暴跌。华尔街的这种过度反应,正是逢低大量买入班达格公司股票的好机会。两次暴跌之后,股价不但全部收回失地,而且后来又有所上涨。

库伯轮胎公司

库伯轮胎可以说是班达格公司的另一种版本。其他大型轮胎公司在新车配新胎的市场上激烈竞争,结果个个赔钱。库伯却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新车市场,重点开拓旧车换轮胎的市场。库伯轮胎生产成本很低,售价也低,所以许多小型轮胎交易商都喜欢和它做生意。

1980年代末,轮胎业三大巨头(米其林、固特异和普利司通)竞争得头破血流,三败俱伤,库伯轮胎公司却照样赚钱。从1985年以来库伯公司收益持续增长,1991年盈利再创新高。库珀公司的股价则由1987年的最低点开始到海湾战争前上涨了3倍,涨到每股10美元,后来受战争影响又跌回到了每股6美元。当时投资人忽视了库伯公司良好的基本面,只是认为战争爆发,世界要完蛋了,轮胎业也要完蛋!结果世界一切正常,轮胎业也一切正常,库伯公司股价又上涨了5倍,达到每股30美元。

绿树财务公司

绿树财务,我把它和雪松娱乐公司、橡树工业、EQK绿地、枫叶食品和松林有限公司合并在一起,统称为“梦幻森林投资组合”。绿树财务公司负债非常高,首席执行官薪水也很高,甚至超过了一些棒球队的二垒手,所以这家公司算不上一家低迷行业里的优秀企业。不过我之所以把绿树财务公司也作为案例之一,是要告诉大家,在低迷行业中,即使只是一家还可以的公司,表现也会相当出色。

绿树财务公司专门发行活动房屋[2]的抵押贷款,这也是一个低迷行业,而且近几年来变得越来越低迷。1985年以来,活动房屋销售量一年比一年低,1990年全美只卖出20万辆活动房屋。

更糟的是,活动房屋抵押贷款的坏账数额也连创新高。活动房屋的主人还不起贷款,就写一张纸条:“我的拖车,现在归你了!”然后就弃屋而逃,一走了之。而一套用了十年之久的活动房屋,根本卖不了多少钱。

然而活动房屋抵押贷款行业的灾难对绿树财务公司却是大好机遇。加州一家叫山谷联邦(Valley Federal)的储蓄贷款机构,发放10亿美元的活动房屋抵押贷款,结果大亏,只好退出这个行业;密歇根州一家保险公司下属的财务服务公司也是兵败离场;就连过去一直是活动房屋贷款行业龙头老大的花旗银行,也亏得只好退出。但绿树财务公司却撑下来了,一旦行业复苏,它就能迅速占领其他竞争对手退出后留下的巨大市场,当然,前提是这个行业还会复苏。

在1990年底,绿树财务公司股价跌到最低点,每股只有8美元,但此时仍有很多人怀疑活动房屋贷款行业是否还会有复苏之日。1990年5月,《福布斯》杂志还发了一篇负面报道,标题是:“绿树之根枯萎了吗?”一看标题就会吓得你想要卖掉绿树财务公司的所有股票。这篇文章的作者详细叙述了每一个不利于绿树财务公司的负面因素,如活动房屋购买意愿持续低迷、贷款坏账问题连连、绿树财务公司的贷款涉及棘手的诉讼官司等。文章的最后结论是:“尽管股价市盈率只有7倍,绿树财务公司也不是一只值得投资的廉价股。”

不过投资者却根本没有理会这个负面报道,股价在9个月内回升为36美元。为什么在如此低迷的行业,如此糟糕的公司股价却表现如此之好?只有一个原因,即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绿树财务公司垄断了整个活动房屋抵押贷款市场,公司发放贷款额剧增。绿树财务公司还开始把抵押贷款进行打包,然后转售给次级市场,就像房利美公司把住房抵押贷款打包出售的做法一样。另外,绿树财务公司也开始发放利润较高的房屋整修贷款、二手活动房屋贷款,还进一步扩张进入摩托车融资贷款市场。

如果当时你一看到《福布斯》的负面报道,就反其道而行,马上买入绿树财务公司的股票,那么不到9个月,就能上涨3倍。我并不是有意贬损《福布斯》这家非常优秀的刊物,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我的投资教训。在我的投资生涯中曾经错过了许许多多像绿树财务公司这样的好股票,我的教训是,低迷行业的幸存者,一旦竞争对手消失,很快就能时来运转。(绿树财务公司最近更名为绿树承兑公司(Green Tree Acceptance)。)

迪拉德公司

在迪拉德公司也有几位非常低调也非常节俭的公司经理人。迪拉德家族(主要是77岁高龄的威廉和他的儿子威廉二世)只拥有这家百货公司8%的股份,却几乎控制了所有具有投票权的股份。迪拉德公司是从美国阿肯色州首府,也是该州最大的城市小石城起家的。

迪拉德父子是两个非常吝啬的守财奴,他们翻遍所有书籍寻找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方法,但却从来不会牺牲员工福利,员工薪酬待遇相当不错。迪拉德公司最节俭的方面体现在债务上,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债务极少。

迪拉德公司的经营很早就开始用电脑进行管理,不但用电脑来管理资金,还用来管理存货。如果某家迪拉德分店卖掉了一件衬衫,店里的电脑会记录下来,然后自动向库房计算机发送补货信息,库房电脑再把订货信息发给供货商。分店经理和管理人员从电脑就能知道什么地方什么商品卖得怎么样,不必再花钱请一大堆咨询专家告诉公司应该进什么货。

迪拉德百货公司远离繁华的大都市。在大都市繁华商圈中有很多高档连锁百货公司竞争得头破血流。迪拉德百货公司一般建在像威奇托和孟菲斯这样的小城镇里。一些高档连锁百货公司,如联邦百货(Federated)、联合百货(Allied)和梅西百货个个遭遇经营危机,不是重组就是破产;迪拉德百货公司就买下它们放弃的一些分店,并把它们并入迪拉德电脑系统,这其中就包括联合百货的Joske’s分店和B.A.T.工业公司的J.B.Ivey分店。

如果在1980年投资10000美元买入迪拉德股票,1991年就增值为600000美元了,60倍!

CC&S公司

CC&S公司让我联想到丹尼·迪维托(Danny DeVito)在电影《夺人之财》(Other People’s Money)中一心想吞掉的新英格兰电线电缆公司。影片中新英格兰电线电缆公司的总经理办公室就在工厂楼上一间乱糟糟的房间里,墙上只挂着厂商送的廉价挂历,再无其他任何装饰。CC&S公司高管的办公室也在装配生产线的楼上,只是一个敞开的阁楼。新英格兰公司生产电线电缆,而CC&S公司生产汽水罐、啤酒罐、油漆罐、宠物食品罐、抗冻剂罐、瓶盖、洗瓶器和罐头加热器等。

这两家公司的总经理都是传统观念很强的商人,不过电影中的新英格兰电线电缆公司濒临破产,而现实中的CC&S公司却是全球最成功的制罐业厂商。

不用我多说你也知道,制罐业利润微薄,是个低迷行业;你也知道CC&S公司以成本最低而闻名。CC&S公司的销售费用只占销售收入的2.5%,比行业15%的平均水平要低得多!

销售费用压缩得这么低,几乎接近于一种非常苛刻的水平,这就是不久前去世的CC&S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康纳利(John Connelly)所一贯倡导的作风。康纳利极端仇视铺张浪费。这让我总结了第17条林奇投资法则:

如果其他条件都一样,就选年报中彩色照片最少的那家公司股票。

康纳利的公司的年报就根本没有一张照片,但他舍得花大钱开发新的制罐技术,使CC&S公司在业内持续保持生产成本最低的地位。

公司盈利不是用来改进生产技术,就是用来进行股票回购。由于公司回购股票,股本减少导致每股收益提高,从而推动股价上涨,那么继续持有股票的投资人就大大沾光了。你几乎可以确定康纳利的确是在全心全意为股东服务,这种高管在其他公司可是极为少见!

康纳利先生去世后,CC&S公司经营策略也有所改变。现在公司多余的现金都用来收购竞争对手,以这种常见的方式来迅速扩张。公司的资本支出增加了,负债也比以前相应增长,不过新的经营策略到目前为止还是和老的经营策略一样赚钱。1991年CC&S股价也由54美元上涨到了92美元。

纽可钢铁公司

最近谁也不想进入钢铁行业,因为钢铁行业不但要面对日本钢铁厂的激烈竞争,而且几十亿美元的设备投资,很可能一下子就过时了。过去大名鼎鼎的美国钢铁公司(USX)和伯利恒钢铁公司都是美国光荣的象征,但过去12年来这两家公司只会一次又一次地试探投资人的耐心极限。伯利恒钢铁股价在1986年跌到每股5美元,过了很久才涨回来,现在每股13美元,但离1981年最高的32美元还差很远。美国钢铁公司股价同样至今还没有涨回到1981年的最高价。

然而如果你在1981年就买入纽可钢铁公司股票,当时一股只有6美元,1991年就已经涨到75美元了,为此,说不定你还会以为钢铁行业是发展迅速的行业呢!倘若你早在1971年就以每股1美元投资纽可钢铁公司,你就赚了75倍,也许你就会认为钢铁业是所有行业中最棒的行业。不过如果你在1971年买的不是1美元的纽可钢铁公司股票,而是24美元的伯利恒钢铁公司股票,持有到1991年股价只有13美元——持有20年赔了近一半,这将会让你认为投资国库券比投资股票更安全更可靠。

在纽可钢铁公司也有一位既非常节俭又很有战略眼光的首席执行官肯尼斯·艾弗森(F.Kenneth Iverson)。艾弗森可不会带公司的大客户去豪华餐厅用餐,尽管就近在公司总部对面。纽可钢铁公司总部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市,公司总部没有高管专用的餐厅,停车场没有豪华汽车,机场也没有纽可公司的专用飞机。西装笔挺的公司高管并不比穿工装的普通工人有什么特权,如果公司盈利下降,从上到下一起降薪,如果盈利增加(通常都是增加),从上到下一起发奖金。

纽可钢铁的5500位员工并不属于某个工会,但福利比其他钢铁公司的员工待遇好得多。如果公司盈利,所有员工都能够一起分享,而且任何员工都绝对不会被解雇;员工孩子上大学,公司还发奖学金。万一经济不景气,公司决定减产,所有员工一起减少每周工作时间,以使整个公司不用解雇任何一名员工。

在历史上纽可钢铁公司曾有过两项很成功的技术突破。20世纪70年代,纽可钢铁公司专门把废钢铁再加工成为建材等级钢材,非常赚钱。后来当其他同行也掌握了这项技术之后,纽可钢铁公司又领先一步,开发出高级板材的技术。这种高级板材可用来制造汽车车身和家用电器外壳。拥有这项新的薄板浇铸技术,纽可钢铁公司就能直接与伯利恒钢铁公司和美国钢铁公司这些大型钢铁公司进行竞争了。

肖氏工业公司

搜索一下杂志数据库里,和肖氏工业有关的只有两篇文章:《纺织品世界》(Textile World)上有一段文字;另外一份古怪的技术杂志《自动化数据处理》(Datamation)上有一句话,提到了这家公司。此外,我还在《华尔街日报》和《PR新闻快报》(PR Newswire)上各看到一篇报道。很明显,关于肖氏工业公司的报道极少——尽管肖氏工业公司市值高达10亿美元,后来又很快增长到20亿美元,而且拥有全美20%的地毯市场份额。

前面我们谈的低迷行业的优秀公司总部都在非常偏僻的地方,肖氏工业公司也是一样。它的总部设在佐治亚州的蓝脊山(Blue Ridge Mountains)南峰附近的多尔顿,距离最近的大型机场至少有两小时的车程。历史上多尔顿以木屐舞和非法酿制威士忌酒而闻名全球。1895年当地一名少女发明了制造羽毛床单的制法,直接引发了当地床单制造产业的繁荣,又间接引发了地毯制造产业的蓬勃发展,不过那时候还没有肖氏工业公司。

肖氏工业直到1961年才成立,创始人罗伯特·肖(Robert Shaw)现年58岁,目前仍然担任公司总裁和CEO,他的兄弟J.C.肖担任董事长。从仅有的几篇报道来看,罗伯特·肖被形容为一个寡言少语但一字千金的人物。总裁办公室墙上则挂着一面旗,上面是简单易记的公司座右铭:“维持足够的市场份额,充分利用生产设备。”

以前罗伯特·肖曾宣称,肖氏工业将会成为市值10亿美元的大公司。大家都讥笑他是痴人说梦,尤其是West Point-Pepperell公司的高管更是笑得喘不过气来——当年这家公司是地毯业巨头,销售量是肖氏工业公司的两倍。但后来肖氏工业真的吞并了West Point-Pepperell公司,此后再也没有一个人敢笑话罗伯特·肖先生的雄心壮志了。

20世纪60年代肖氏工业公司成立时,再没有比地毯业更糟糕的行业了。只要投资10000美元就能办一家地毯厂。多尔顿附近布满了小地毯厂,350多家新办的地毯工厂开足马力扩大生产,以满足全美国各地对地毯的强大需求。需求量巨大,但供应量更加巨大。过了不久,地毯商们只好降价销售,你降了我也只好降,结果无论是自己还是竞争对手都赚不到钱了。

到了1982年,木地板重新流行起来,地毯市场的繁荣走到了尽头。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原先25家最大的地毯公司,已经有一半不得不退出地毯行业,地毯市场从那时起也开始陷入停滞状态。但肖氏工业公司拼命压低成本,苦心经营,生意则越来越兴隆。当其他竞争对手纷纷出局时,肖氏工业公司在地毯市场的份额就越来越大。

肖氏工业利用所有可用的资金改善生产流程,进一步降低成本。为了避免高价购进棉纱原材料,肖氏工业公司自己买来机器自己生产,省掉了一个中间环节。肖氏工业自己建立销售网络,有自己的卡车运输车队。在对低成本的无止境追求中,肖氏工业选择不花大价钱在亚特兰大市区设置展厅,而是用大客车把客人拉到多尔顿的公司来参观。即使在地毯市场最糟糕的时期,肖氏工业还是能够每年维持20%的盈利增长,股价也随之节节上升——从1980年以来已经上涨了50倍,1990~1991年股价增长步伐稍有停滞,但1992年股价又上涨了一倍。谁会想到在地毯行业竟然会出现一只上涨50倍的大牛股?

1992年5月,肖氏工业再度出击,买下了Salem地毯厂,增强了公司在地毯业的控制地位。肖氏工业公司认为,到20世纪末,全球地毯市场将被3~4家大公司所垄断。不过肖氏的竞争对手更担心的是,到时候可能全球市场只由一家公司所垄断,而且它们都知道哪家公司最终将会完全垄断整个地毯制造行业!

阳光电器公司小结如表11-2所示。

表11-2 小结

[1] Yogi Berra,美国扬基棒球队著名捕手。——译者注

[2] Mobile Home,活动房屋,一种大的、汽车拖行的活动房屋,它能被安置在相对固定的地点,当做住所。——译者注

请支持我们,让我们可以支付服务器费用。
使用微信支付打赏


上一页 · 目录下一页


下载 · 书页 · 阅读 ‧ 电子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