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页 | 中国,特色 | 阅读 ‧ 电子书库

同步阅读进度,多语言翻译,过滤屏幕蓝光,评论分享,更多完整功能,更好读书体验,试试 阅读 ‧ 电子书库

肢体语言

上北京电影学院时有个当地同学热爱美国文化,尤其是美国黑人文化。我俩一般用英语交流,首先因为我当时不太会说汉语,其次因为他如此爱美国文化。我们互相称呼dude(老兄)。

“Whassup, dude?”我在校园里碰到他时向他打招呼。

“Dude, whassup!”他笑着回答。

身着某美国篮球队运动衫的他和刚到中国的我都很得意。

问题出现在我第一次跟他去中关村的时候。他貌似看过很多美国电影,因此从屏幕上学会了一点美国黑人的肢体语言。四肢到处飞很宽广的那种肢体语言。这本来没什么问题。假设我是一个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的话,也许我也会到处弄点“鞠躬”或“作揖”什么的。Dude就是这样,而且平时我们是隔着食堂饭桌聊天,他的肢体语言再怎么样也不会让我不舒服。

在公交站等车时就不一样了,他站在我面前特别近的距离,不断对着我的脸大声说话,用手在空中挥来挥去。我想,我是不是得罪他了?不然他干吗那么生气?我往回退两步。看他表情依然友好,而且他说的话都是关于我们要坐的公交车的时间表之类的。很明显他根本没有生我的气。不过问题在于,我往回退了两步,他立即向前追了两步。就这样,他又站在我面前几乎几厘米的距离大声跟我说话。我从眼角看到他的左手右手在空中飞过。我想,还好他不戴手套,不然他肯定会把它扔下提出挑战,还有,幸好我比他高一点,不然他往我脸上喷的口水会比现在还要多!

车来了。

“Dude, our bus!”(老兄,我们的车)他高兴地说,把我推到车上。北京的公交车,人们在里边拥挤得根本动不了。我朋友突然正常起来了。他依然站在我面前说话,距离依然那么近,但他的声音貌似没有刚才大,而且他的胳膊被周围的人挡住,飞不起来了。

我突然明白了。

每一种文化的肢体语言都不一样。每种文化对人跟人之间的距离的定义不同。

经历过这次恍然大悟之后我经常会想,是不是我的肢体语言也会让别人不舒服?我作为德国人在美、法、中三个国家待过,这肯定改变了我自己的肢体语言和对距离的习惯。

美国人说话时占用的空间比较大,各种比手画脚在他们那儿很正常,因为人跟人之间的距离比较远。法国人呢,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那个让德国人感到尴尬的吻面礼(la bise),就是见面时互相在脸的左右边亲亲的习惯。在中国文化中,人跟人之间的距离要稍微近一点。德国人呢,我唯一能想出来的特点是我们普遍认为握手时用力表示尊重和“靠谱”。

我的dude朋友好像是用中国人习惯的距离感去模仿电视上美国黑人的肢体语言,当然会让我一个德国人误会。我想了很久要不要告诉他不能再这样做了,不然万一什么时候碰到脾气烂的美国人的话,可能要做好随时打架的心理准备。

不过后来我想,如果他碰到习惯于吻面礼的法国家伙的话,还是会挺逗的。

请支持我们,让我们可以支付服务器费用。
使用微信支付打赏


上一页 · 目录下一页


下载 · 书页 · 阅读 ‧ 电子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