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页 | 价值投资必读系列 | 阅读 ‧ 电子书库

同步阅读进度,多语言翻译,过滤屏幕蓝光,评论分享,更多完整功能,更好读书体验,试试 阅读 ‧ 电子书库

老子对话巴菲特

ROUND 10

致虚极,守静笃

老 子:上次我们谈到了周期思维和辩证法,应当说它确保了逆向思维的有效性,非常有意思,这也是我个人极为看重的一个理论。今天我想接着问问两位,辩证规律的发现对你们的投资心态还有没有更进一步的影响?

巴菲特:的确是有的。“我们的所作所为没有超越任何人的能力范围,我感觉我做投资和我做管理没有什么两样,根本不必为得到超凡的结果去做什么超凡的事情。”

老 子:你的意思是说,因为掌握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所以你们在投资中变得淡定,并且能够抛弃幻想,服从常识?

巴菲特:没错。“我们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为我并不试图跨过七英尺高的栏杆,我到处找的是我能跨过的一英尺高的栏杆。”

老 子:话虽然这么说,但是霍华德·马克斯的钟摆总是来回摆动,总要做些什么才能抓住投资的好时机吧?

巴菲特:恰当的行动虽然是重要的,但是等待也是十分必要的。

老 子:怎么理解?

巴菲特:我们请小舍直接介绍案例吧。

小 舍:没问题,案例已经准备好。

巴菲特先生在历次股灾中的表现最好地阐释了“等待”的重要性。

1973年1月到1974年10月,美国股市暴跌50%。由于早就判断美国股市估值过高,巴菲特早在1969年9月就退出了股市,选择持有现金。出乎意料的是,虽然一年之后股市最低跌到68点,但又迅速反弹,并连续上涨2年多,1973年1月11日,标准普尔500指数最高121点。之后才开始暴跌。暴跌的时候,其他人纷纷不计成本地低价抛售。巴菲特却非常淡定,从容出手,大胆买入。他在接受《福布斯》的记者访问时说:“我觉得我就像一个非常好色的小伙子来到了女儿国。投资的时候到了。”说起来很轻巧,实际上这个股市调整的过程,巴菲特一等就是5年。

1987年的股灾来得快去得也快,从8月到10月暴跌了36%,但由于跌得太快,所以巴菲特也没有抓住时机,他在1987年度致股东的信中坦承:“1987年10月,确实有几只股票跌到了让我们感兴趣的价位,不过还没有买到对组合具有影响意义的数量,它们就大幅反弹了。”

不过,巴菲特并不为错失这次调整感到懊丧,他请投资者放心:“市场先生将来一定会提供投资机会,而且一旦机会来临,我们十分愿意也有能力好好把握住机会。”

暴跌后的第二年,机会来了,巴菲特开始大量买入可口可乐,到1989年,2年内买入可口可乐10亿美元,1994年继续增持后总投资达到13亿美元。1997年年底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股票的市值上涨到133亿美元,也就是说,已经变成了本金的10倍。

2000年的时候,美国科网泡沫破裂,从当年3月到2002年10月美国股市暴跌50%。但是巴菲特却并不急于抄底,因为他想买的很多股票还不便宜。直到2003年巴菲特才终于开始出手,买入中石油。2005年大量买入,投入股市的资金规模从2002年年底的90亿美元猛增到160亿美元。

老 子:巴菲特先生果然是个守株待兔的高手。不过我有点好奇,在股市暴跌的时候,你都在做些什么?

小 舍:关于这个我可以补充一个故事。1987年10月19日,股市暴跌,在一天之内,道琼斯指数跌了508点,跌幅高达22.6%。一天之内巴菲特先生的财富损失了3.42亿美元,短短一周之内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就暴跌了25%。在暴跌那一天,巴菲特可能是整个美国唯一一个没有时时关注正在崩盘的股市的人,因为他的办公室里根本没有电脑。在暴跌的那一刻,巴菲特和往常一样安安静静待在办公室里,打电话、看报纸、看上市公司的年报。

老 子:巴菲特先生的确淡定。

巴菲特:谢谢赞赏。不过这确实是我的诀窍,“当没有合适的事情可做时,就什么也不做”。如果我们不能在自己有信心的范围内找到需要的,我们不会扩大范围。我们只会等待。

老 子:芒格先生,你也一样喜欢等待吗?

芒 格:是的,“我们的投资规矩是等待好球的出现”。“你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行动,而是大量的耐心。你必须坚持原则,等到机会来临,你就用力去抓住它们。”

老 子:等待的时候你会做什么?

芒 格:“我们花很多时间思考。我的日程安排并不满,我们坐下来不停地思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更像学者而不是生意人。我的系统总是坐下来静静地思考几个小时。我不介意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老 子:听说股票交易是一个高度活跃的游戏,安静地等待恐怕并不容易吧?

巴菲特:“在华尔街,每5分钟就互相叫价一次,人们在你的鼻子底下买进卖出,想做到不为所动是很难的。”

老 子:可以想象,人的天性总是喜欢多动多说,在我生活的那个时代就已经是这样,所以我说过一句话:“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巴菲特:没想到老先生在2 500年前就有类似的感慨了,这倒出乎我的意料。不知能否详细解释一下这句话?

老 子:这句话字面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说话太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也有人做政治化的解释:政令繁多却屡遭失败,还不如虚静无为。今天听起来,与投资倒也有相通之处。

巴菲特:是的,股票市场充斥着多动症患者,我毫不客气地说过,“一个过度活跃的股票市场其实是企业的窃贼”。

老 子:在我看来,动和静也是一对辩证关系,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包含、互相转换,但是普通人都只知道动的好处,不知道静的好处。事实上,不知道静,往往是妄动。这是我2 500年前就反问过的:“谁可以像浑浊的水流一样停止流动,安静下来慢慢变得澄清?谁可以像草木那样保持长时的静寂,却萌动生机而不息?”

巴菲特:老先生竟直接说白话文了,不知在古文中是哪一句?

老 子:啊哈,聊得高兴,竟忘了介绍原文,这句话原文是“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收于《道德经》第十五章。

巴菲特:老先生总能从大自然当中总结出哲学,的确很高明。

老 子:其实,你看看,连天地都是这样的。“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巴菲特:这又作何解释?

老 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

巴菲特:所以,大自然之所以生生不息正是由于天地之间的虚静?

老 子:是的,所谓“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也就是说,看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作清静,清静就叫作复归于生命。

巴菲特:看来老先生对虚静情有独钟。

老 子:可以这么说,所以我主张修为的根本之道是“致虚极,守静笃”。

巴菲特:怎么理解?

老 子:这句话是建议修为之人要尽力使自己的心灵达到虚寂,最好虚寂到极点,保持自己的生活清静,而且不能三心二意,要坚持不变。

巴菲特:精彩!如果做投资能够做到这个境界,那么多动症一定会被治愈,安静地等待也就不会太难了。

老 子:我讲的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环境复杂得多,尤其现代生活中,故事和谣言满天飞,噪声无处不在,所以我很好奇,你和芒格先生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可以让自己在投资中做到安静地等待?

巴菲特:在我看来,“任何刺激你瞎折腾的环境,都要远离。华尔街无疑就是这样的环境”。

老 子:所以你远离华尔街,选择住在奥马哈这样的偏僻小镇?

巴菲特:可以这么说吧。“我回到奥马哈之后,每半年都去大城市一次。我每次都列一个清单,把自己要做的事写下来,比如要去调研的公司等。这些路费都没白花,该做完的事,做完了,我就回到奥马哈思考。”

老 子:这正是我喜欢的生活状态,想当年我也喜欢躲在图书馆里,静静地思考。

巴菲特:同好,握手!

请支持我们,让我们可以支付服务器费用。
使用微信支付打赏


上一页 · 目录下一页


下载 · 书页 · 阅读 ‧ 电子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