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页 | Zinn-正念:此刻是一枝花 | 阅读 ‧ 电子书库

同步阅读进度,多语言翻译,过滤屏幕蓝光,评论分享,更多完整功能,更好读书体验,试试 阅读 ‧ 电子书库

禅修培养完人

有人告诉我,虽然据称可能在古印度时代,冥想就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程度,但在佛教的原始语言巴利语中却找不到能与“冥想”对应的词。佛教中有一个常用词是婆瓦那[1]。翻译过来,该词的意思是“通过精神修行实现发展”。在我看来,这个词就是对冥想的确切描述;冥想本质上就是指人的发展。这个发展过程其实就是长牙、身体发育、劳作成事、养家糊口、背负某种义务(哪怕只是与自己订下会束缚个人灵魂的契约)、衰老、死亡等过程的自然延伸。在某个时候,出于现实考虑,你坐下来,仔细思考自己的人生,叩问自己是谁,追问漫漫人生意义何在。

古童话(fairy tales,以下译文中该词也将神话包括在内)的当代阐释者布鲁诺·贝托罕[2]、罗伯特·布莱[3]、约瑟夫·坎贝尔[4]、克拉利萨·品卡罗·埃斯蒂斯[5]等人告诉我们,古童话犹如古老的地图,它们为人类的完全发展指引方向。早在文字书写出现之前,在沉沉暮霭或漆漆黑暗中,围火而坐的古人就已经开始传讲这些故事,它们中蕴藏的智慧一直流传至今。虽然之所以能流传至今,部分原因是故事本身非常引人入胜,但更大程度上则是因为它们其实就是我们在追寻完满、幸福及和平的过程中经历的戏剧性故事的化身。其中的国王和王后、王子与公主、小矮人与巫婆,其实并不仅仅是童话里的人物。我们直觉地意识到它们其实代表着我们在追求个人完满之路上内心中呈现出的各个层面。我们在心里给“妖魔”和“巫婆”留出空间,我们被迫直面它们、尊重它们,否则我们就会被它们吞噬(吃掉)。这些古老童话是我们的指路明灯,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在千百次的讲述中被提炼出来,指引我们在面对内心以及外部的“妖魔鬼怪”、黑暗“森林”以及茫茫“荒原”时求得生存、发展和完善。这些故事提醒我们,我们应该去寻找心灵的祭坛,只有在那里我们才能把原本七零八落的心灵碎片接合起来,从而在更高层面上实现生命的和谐,并更深地理解生命,这样我们才可能自此之后——即此刻当下——生活得更幸福快乐。这些故事充满智慧,早早就令人惊奇地为我们的完全发展画出了细致蓝图。

这些童话故事中频频出现的一个主题是一个小孩,常常是王子或公主,丢失了金球。无论我们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王子和公主(当然还有其他无数人物),我们都曾拥有孩童才具备的金子般的纯真和无穷前景。如果我们能小心翼翼不阻碍自身发展,那么我们会时至今日仍散发着纯真光芒,或者,就算曾一度失去这种光芒,也一定能失而复得。

布莱指出,从8岁左右第一次丢失金球,到千方百计重获金球或意识到金球已经从我们身边消失不见,这整个过程可能需要30~40年的时间,然而在童话故事中,因为故事都只发生在“从前”,一切都超脱了普通意义上的时间概念,所以往往只需一两天而已。但是无论在现实还是童话中,要想重新找回“金球”,我们都得先跟自己心中被抑制的负面力量达成一个协议;在童话中,这种负面力量往往被幻化为栖身池塘的青蛙或住在森林中的长毛野人,比如格林童话中的《铁约翰》等。

要想达成协议,你先得知道这些“人物”,即“王子”“公主”“青蛙”“野人”等,都是存在的,它们是我们心灵的不同层面,沉潜在我们的意识之下,被我们本能地躲避;要想达成协议,先决条件是要与它们交流。虽然也许这种交流令你望而却步,因为它会让我们有种深入到了黑暗、未知、神秘世界的感觉。

在佛教中,实现内在发展的工具是冥想。即便在童话中,要想见到塘中青蛙,也得用桶舀干池塘才行;而在现实中,布莱指出,需要长时间的反复内俢才能实现。舀干池塘也好,或者在热浪翻腾的铁匠铺里或酷热难耐的葡萄园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也好,都不是什么令人心向往之的美差。这种反复内俢、逐渐了解自己的内心力量,才不过仅是入门而已。内俢是一个反复“锻炼”的过程。通常你得忍受“高温”。要忍受这“高温”,要想坚持下来,你得经历磨炼。但是如果能坚持下来,我们就会变得娴熟老成,我们的内心会秩序井然。而这一切,如果不经历磨炼,不经受“高温”考验,不直面我们内心的黑暗和恐惧的话,是没法获得的。在这淬炼过程中,甚至我们遭受的内在挫败都会给我们带来益处。

这就是荣格及其追随者们所称的心灵工作法[6],即通过了解弯弯曲曲如迷宫般复杂的心灵世界,更深入地发展我们的个性。那“高温”锻炼并梳理我们的心灵以及我们的身体。

冥想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可以通过冥想修习引领我们穿过“迷宫”。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即便在面对着最可怕的内心和外部困境时,它也让我们远离歧途。它提醒我们记得自己的选择,它是人性发展中的向导,是通向光明自我的路线图,它并非指引我们去找寻孩提时代的“纯真金球”,而是带领我们去寻找充分发展的成年人的“金球”。但是,要让冥想完成使命,我们应心甘情愿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我们必须在黑暗和绝望到来时,毫无怨言地与之直面相对,甚至在必要时一次次地直面它们,不能逃避,不能用我们在面对不可逃避之事时想出的种种方式麻痹自己。

试一试

坦率面对你内心世界中的王子、公主、国王、王后、巨人、巫婆、野人、小矮人、丑老太婆、镜子、医师、骗子,等等。在冥想的时候,张开双臂欢迎所有这些人和物。请像一个国王或王后或勇士或圣人的样子坐着。即使在最混乱最黑暗的时刻,也要用自己的呼吸为线,让它引导自己穿过迷宫;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要让正念保持活跃。要提醒自己清醒并不是黑暗或痛苦的一部分,它只是盛下痛苦,了解痛苦,所以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它与你心中那些健康、强大而珍贵的东西关系更密切。

[1] bhavana,多译为修道——译者注

[2] Bruno Bettelheim,有作品《媚惑之用:神话的意义与重要性》——译者注

[3] Robert Bly,美国诗人,“深度意象派”的代表,主要作品有《身体周围的光》《从两个世界爱一个女人》《上帝之肋》等。——译者注

[4] Joseph Campbell,美国研究比较神话学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千人一面的英雄》《上帝的面具》等。——译者注

[5] Clarissa Pinkola Estes,美国女作家,主要作品《与狼共舞的女人》——译者注

[6] soul work——译者注

请支持我们,让我们可以支付服务器费用。
使用微信支付打赏


上一页 · 目录下一页


下载 · 书页 · 阅读 ‧ 电子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