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页 |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 阅读 ‧ 电子书库

同步阅读进度,多语言翻译,过滤屏幕蓝光,评论分享,更多完整功能,更好读书体验,试试 阅读 ‧ 电子书库

 
推荐序中文版自序前言中国大陆率先诞生古代国家的原因反映现代中国面貌的中国现代考古学历程从东亚全局的角度考证中国大陆史前社会第一章 神话与考古学五帝神话与区域性传说中,五帝活跃于黄河中游地区至渭河流域一带“三苗”与“蚩尤”是与五帝系统相异的区域群体洪水传说与强有力王权支持下的治水事业的关系三皇神话与盘古传说《三皇本纪》为唐代司马贞补撰开天辟地的盘古是汉族的祖先《山海经》与区域的众神史前时代的众神神话与考古学在史前世界,各区域各自存在着诸神第二章 中国发掘物语中国考古学的历史现代历史学的黎明被誉为现代考古学开拓者的滨田耕作的业绩殷墟发掘资料的受难史1920年代至1930年代重要遗址的不断发现现代中国与发掘各地相继诞生的文物考古研究所被认为是周王陵而轰动一时的周原的发掘考察战后日本与中国考古学界自七十年代末起年轻学者到中国留学得以实现国际联合考察与共同发掘日本与美国的共同发掘的不同点初次参加的共同发掘阴湘城遗址的考察经济大发展与发掘考察的扩大第三章 农业的出现人类的诞生与中国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的非洲起源说与多元说与非洲早期的石器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八千米高峰诞生而安定孤立的中国南部猛犸的祖先与非洲象是近缘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定居确立之后产生了农业作为烹煮用具的陶器出现粟、黍农业的开始粟、黍的栽培化过程至今不明发现可贮藏粟谷五万吨以上的灰坑群稻作农业的起源被否定的瓦维洛夫学说与小麦的新起源地运用植硅体分析解明稻作的起源一时的气候恶化期促使栽培稻的诞生东亚定居社会的三种形态东北的粟、黍,华中的稻,远东及华南的采集和狩猎第四章 区域文化的发展从地方志看地域中国风土气候的八个自然区划从陶器文化看区域中国南部的圜底深钵形陶器和北部的平底深钵形陶器新石器时代的时期划分新石器时代前期形成的三种陶器古环境的变动海平面达到最高水平的全新世高温期区域的文化系统以公元前3000年为界区域文化发生巨变第五章 社会的组织化与阶层化仰韶、龙山文化社会构造发达程度可通过聚落与墓葬进行比较探讨性别劳动分工从姜寨遗址发现的环壕聚落可看出两个群体的存在姜寨遗址后期群体扩大并开始分村有城垣环绕聚落的城址遗址大汶口、山东龙山文化后李文化与北辛文化以杂谷农耕为基础大汶口文化形成了墓制的身份标志和墓葬的基本构造在大汶口文化后期,聚落规模出现三个等级的阶层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出土了栽培稻的河姆渡遗址和发现水田的草鞋山集结女性劳动和男性劳动的集约型农业出现阶层上位者墓葬中多有大量随葬玉器王权社会尚未成形,尚处于首领制社会的良渚文化彭头山、大溪、屈家岭、石家河文化石家河文化的玉器以特殊的人物像和动物像为特征长江中游的遗址群可见兼具防洪功能的巨大城垣社会进化的相异与相似男女分工体制在农业中走向专业化的过程首领阶层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后期最显著的特征第六章 非农业地带与农业的扩散北方的非农业地带与非农业地带相邻的粟、黍农业社会的特质辽西地区祖先墓葬设于住居内的兴隆洼文化“女神庙”的存在决定了牛河梁遗址的特征辽东地区气候温暖化促进了农业的向北扩散华北型农业的扩散华北型农业的扩散也朝向东方稻作农业文化的扩散稻作农业传播的据点是山东半岛弥生社会与朝鲜半岛农业化第三阶段的内容南方的非农业地带四川盆地的宝墩文化与稻作农业华南的大转换,石峡文化与稻作的出现农业地带与非农业地带自新石器时代就有各不相同的农耕民与狩猎采集民第七章 畜牧型农业社会的出现农业社会与畜牧型农业社会动物考古学解明的气候变化与家畜化动物的种类寒冷干燥化促进了畜牧动物的家畜化因交流与融合发生巨大变化的陶器样式长城地区文化带的形成与青铜器中国的青铜器时代始于何时鬲社会与非鬲社会从鬲的传播可知其来历及融合改良的秘密小麦在中国究竟从何时开始栽培第八章 区域间交流与社会的统合社会威信与交流从彩陶的交流看彩陶作为威信物的作用与外来群体的交涉权才是真正的权威多用于随葬品的货贝的作用玉器的交流玉器的普及体现着交流的频繁程度房屋构造的变迁房屋显示的阶层差距与建筑物的功能城址的出现与战争城垣的更大功用在于防洪陶寺遗址的城址内已有具有初期国家的机能划分认为陶寺遗址是“尧”的所在地的观点的根据及其妥当性第九章 牺牲与宗教祭祀人物像与动物像女性全身像是远东至辽西及渭河流域的特色阶层化与仪礼的出现从墓地变迁可看出阶层社会的出现从随葬品种类的不同看仪礼的实态刻在大口尊上的早于甲骨文的古记号之谜玉器与祭祀玉琮的中空部分是神进入的“凭依”牺牲与乐器动物牺牲用于农业祭祀,人牲用于社会祭礼卜骨与祭祀卜骨以羊骨、牛骨制成从祭祀、仪礼到夏、商文化政治群体的统合不可缺少同一信仰饕餮纹的源流第十章 走向初期国家的曙光二里头时代的开始二里岗遗址与夏王朝商王朝的关系探寻二里头文化的渊源二里头文化与二里岗文化二里头文化以鼎为主体,二里岗文化以鬲为主体夏王朝、商王朝的纪年二里头文化是否达到王朝的阶段?夏王朝的发展二里头文化已开始有宫廷仪礼铜、盐的宝库中条山脉是关键青铜器的出现二里头文化尤其注重酒器从随葬品可以看出身份秩序的阶层划分商王朝的出现最新发现的大型都城遗址商王朝特有的墓制所采用的棺椁构造支撑王权的种种牺牲祭祀夏王朝、商王朝的扩大设想夏王朝的文化领域与统治范围商王朝前期与后期的统治范围发展了独特青铜器文化的三星堆遗址之谜结语初期国家的形成正式的初期国家阶段始于商王朝的统治名为中华的思想方式从中国通史的角度看两条文化轴附录主要人物略传历史关键词解说参考文献历史年表

请支持我们,让我们可以支付服务器费用。
使用微信支付打赏


上一页 · 目录下一页


下载 · 书页 · 阅读 ‧ 电子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