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页 | 巴菲特的投资组合 | 阅读 ‧ 电子书库

同步阅读进度,多语言翻译,过滤屏幕蓝光,评论分享,更多完整功能,更好读书体验,试试 阅读 ‧ 电子书库

第4章 一种更好的衡量业绩的方法

当某种股票的价格受到华尔街某“羊群”的影响,并被最感性的人、最贪婪的人或最沮丧的人推向极致的时候,我们很难认为股市是理性的。事实上,股市价格经常是不可理喻的。

——沃伦·巴菲特

如果巴菲特是对的,如果市场价格经常是不合理的,那么用价格作为衡量业绩的唯一指数就是愚蠢的,然而我们确实是这样做的。我们的整个证券行业都对价格缺乏清醒的认识。如果某种股票的价格上涨了,我们就认为有利好消息,如果股价下跌了,我们就认为有利空消息,我们会采取相应的行动,但是如果价格经常是不理智的,我们将我们的行动基于股价的上下波动是否明智呢?

还有另一种愚蠢的习惯对上述难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即以短期的价格衡量业绩。巴菲特会说我们不仅衡量业绩的依据(价格)是错误的,而且我们对业绩衡量得太快,也太频繁。如果我们对所看到的数字不满意,我们马上就换股。

这种双重式的愚蠢——以价格为衡量依据以及短期的炒作心态,是一种不健康的思维方式,而且它表现在企业的各个层面上。正是这种不健康的心态导致某些人每天都关注股市行情,并经常性地给证券代理商打电话,他们的电话号码均设置在快速拨号的功能上。这也是为什么那些负责几十亿美元投资的机构券商们,随时准备得到指示,即刻买卖的原因。同样出于这种原因,共同基金的券商们总是快速更换他们的证券投资组合,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的工作。

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当局势开始不妙的时候,同样是上述这些资金管理者,首先督促他们的客户保持镇定,他们发出信函稳定客户的心,极力颂扬保持原有股票稳定性的好处,可是他们自己为什么不实施他们兜售给人家的原则呢?

在共同基金的操盘中,这种自相矛盾的现象尤其突出,原因是券商的行为完全被记录在案,并且完全受到金融媒体的监督。基于这种信息的可得性以及人们对共同基金的熟悉和了解,我们只要来看一下共同基金的操盘情况,就可以深刻理解为什么以价格衡量业绩是愚蠢的行为了。

共同基金的双重标准

约瑟夫·努赛拉(Joseph Nocera)在1997年《财富》(Fortune)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共同基金的券商们在鼓励自己的股民怎样做和自己的实际做法上存在明显的不一致。他们要求股民“买入并持股”而自己却频繁地买卖——买入卖出,再买再卖。为了加强他个人对这种双重标准的观察,努赛拉引用《晨星报》(Morningstar)的记者唐·菲利浦(Don Phillips)的话:“共同基金行业自己的所做所为与它告诉投资者所做的之间毫无联系。”

很显然,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投资者被告知买好股并连续持股,为什么投资券商每年要疯狂地买卖股票呢?努赛拉说,答案“在于基金行业内部的动态活力使得资金管理者很难超越短期利益”。为什么呢?因为共同基金行业已经变成了一个短期业绩竞赛的游戏,而且业绩完全由价格来衡量。

今天,资金券商们面临巨大的压力,他们必须产生出令人眼红心跳的短期业绩数字来。这些数字必须引人注目。每隔3个月,权威的金融刊物如《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和《巴伦》(Barron's)都会公布共同基金季度业绩排行榜。过去三个月业绩最好的基金移至排行榜前几名,它们被金融界人士在电视和报纸上大加赞扬。基金亦赶紧为此庆祝,大做广告宣传以吸引众多的新储户。投资散户们则一直等着看哪些券商是热门,然后迫不急待地将钱投过去。的确,季度业绩排行榜越来越起到区分有才华的和平庸的券商的作用。

这种将业绩固定在短期价格上的做法不仅仅局限于共同基金,或只在共同基金里显而易见,它还控制着我们整个行业的思维。我们已不再处于用长期业绩来衡量券商的环境中了,甚至那些自己操盘做自己券商的人也受到这种不健康环境的传染。从许多方面来说,我们都已成为营销机器的奴隶,这部营销机器几乎注定人们业绩平庸,而被卷入这个怪圈的人似乎又很难摆脱出来。但是,如前所述,还是有一种方法可以改善投资业绩,只是最有可能在较长的时间里产生高于平均水平收益的战略与我们评判业绩的方法风马牛不相及——一个是共同基金券商的方法,另一个是我们自己的方法。这真是残酷而具讽刺意味的。

请支持我们,让我们可以支付服务器费用。
使用微信支付打赏


上一页 · 目录下一页


下载 · 书页 · 阅读 ‧ 电子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