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阅读进度,多语言翻译,过滤屏幕蓝光,评论分享,更多完整功能,更好读书体验,试试 阅读 ‧ 电子书库
既然我们已经探索过知觉的心理历程,现在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影响我们选择、组织、诠释和协商资讯的因素。
生理因素
我们所要揭示的第一个因素包含身体的构造。虽然环境相似,但生理上的因素使得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感知这个世界。换句话说,即使相同的事件摆在眼前,基于我们每个人感官机能的差异,我们对外界信息都会有不同的印象,仔细思考下列塑造我们观点的一系列生理因素。
感官 人际关系会受到我们的看、听、触、味、嗅等感官机能的差异所影响,想一想下列每天都会发生的状况:
"收音机关小声点!我的耳朵快要聋掉了!" "这哪里大声了?声音再转小,我就听不见了!"
"这里好冷喔!" "你没搞错吧?如果你把暖炉调热,我们就热得喘不过气来了。"
"你为什么不超车?那台卡车前面至少有一公里都没有车子。""我不觉得有那么长,而且我不想害死大家!"
这些争执不只是因为意见的不同,更是因为我们大脑读到的信息各异其趣。视觉和听觉的差异是最容易认出的,但其他的感官差异也同样存在。
有证据显示,同样的食物,不同的人吃起来味道便不同,对某些人来说是香味的东西对另外一个人却可能是难受的怪味。与之类似的,让某些人感到不舒服的气温变化另一些人却觉得毫无感觉。认识到这些差异的存在并不能使我们忽略这些差异,但却可以提醒我们别人那些你不可理解的行为并不是因为疯狂,他们只是看法跟我们不同而已。
年龄 年长的人见多识广、经验丰富,所以他们看世界的方式通常和年轻人不同。知觉也会受到发育的影响,瑞士心理学家吉恩·皮亚杰(Jean Piaget)便描述出儿童发展的一系列阶段。根据皮亚杰的说法,儿童无法用大人的方式思考,例如7 岁以前他们无法以别人的观点看事情。这解释了为何儿童常显得自我中心、自私、不合作。对一个4 岁且充满活力的小鬼来说,"难道你看不出我累得玩不动了吗?"之类不耐烦的恳求毫无意义,他会认为别人的感觉和他一样。
健康 回想一下上次你得感冒、流行性感冒或某些慢性病的情况,你还记得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吗?也许你觉得浑身无力,也可能不想搭理人或者脑筋迟钝,这样的改变对你与人互动的方式有不可轻视的影响。其他人可能也会因身体不适而表现出与平常不同的样子。因此,当你不舒服的时候,要让别人知道,这样他们才能对你的异常表现有所理解。
疲劳 就如疾病,极度的疲劳也可能影响你与人的关系。再次提醒你:你必须认清自己和别人可能因疲劳而举止反常,若想在这种疲惫的身心状况下处理重要的事务,一定会出大纸漏。
饥饿 在饥饿或饱餐的状况下,人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在两次进食之间,我们的身体里会产生许多的生理变化。研究发现,我们在饥饿时会脾气暴躁,吃太饱则会昏昏欲睡,这都会影响到人际沟通。另一个研究指出,青少年的家庭若是没有为他们提供足够的食物,则他们的辍学率会比一般孩子高三倍,与同侪相处困难度几乎高两倍,交不到朋友的几率会高四倍。
生理循环 你是早起的鸟儿还是夜猫子?大部分的人可以很轻易地回答这个问题。在我们的答案背后,的确有其生理因素。随着日升日落,我们的身上有各种事物在持续地进行着改变,包括体温、性欲、机警度、抗压度、心情等,其中大部分来自荷尔蒙的影响。例如,肾上腺素可影响我们对压力的感受,它的分泌量在一天的某些时候会变得特别高;同理,雄性及雌性激素一天中会以反复不定的速率进入我们身体的系统。我们常意识不到这些变化,但它们的确影响着我们和别人的关系,在我们了解掌管着我们感觉和行为的生理循环后,我们才有可能懂得在一天最有效的时间处理重要的事务。
心里挑战 有些知觉的差异源于神经系统。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AD/H )的人很容易分心也很难延后满足,可以想象患有这类症状的人对于冗长的演讲会觉得无聊又沉闷,而其他人可能觉得这个演讲十分精彩而万分投人。患有躁郁症的人会体验到明显的心情摆荡,使得他们感觉到的事件、朋友甚至家人都戏剧性地随心情而变化。所以要记住,如果有人的观感与反应和我们不一样,可能是超过我们理解范围的某些因素所造成的。
文化差异
到目前为止,你已经了解到生理因素可以让我们的世界截然不同,但这里还有另一种常常会阻碍沟通的知觉鸿沟——一种来自不同背景的鸿沟。每个文化都有其不同的世界观,在看世界上都有其特有方式。要记住:这些不同的文化观点能使我们对自己和对方的文化有所了解,但有时候我们很容易忘记别人和我们看世界的方式不同这一点。
在四十年前,一项针对文化支配优势的研究展现了文化的力量是如何塑造我们的知觉的。研究者使用一种类似双筒望远镜的装置,使受试者两眼看到不同的影像。受试者包括十二位当地的美国人和十二位墨西哥人,受试时让每个人通过实验装置看照片,包括一张来自美国文化的照片(例如:棒球)和一张来自墨西哥文化的照片(例如:斗牛),然后再让他们报告所看见的内容。结果,受试者有很高的倾向看出来自他们文化背景的影像。这个实验清楚地指出文化力量影响了知觉。
文化差异的范围很广。在中东地区,个人的气味在人际关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阿拉伯人在谈话时会习惯于闻对方的气味。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 )解释说:
闻朋友味道不只是有教养的行为,也是令人期待的,不让对方闻到你的呼吸是一种羞辱对方的行为。相反的,美国人被教导不能呼气到对方脸上,自然而然的,美国人在试图表示礼貌的时候反而传达了羞辱。谁会想到我们的最高级外交人员,在表现高礼节的时候也传达了羞辱?但这种憾事却是外交上的家常便饭,因为外交不只是眼球对眼球,也是鼻息对鼻息。
对于谈话的价值,不同的文化看法也迥异。西方文化视谈话为令人渴望的事情,并在工作和社交上使用它,沉默在西方文化中带有负面的价值,它被解读为缺乏兴趣、拒绝沟通、敌意、焦虑、害羞或是彼此合不来的征兆,西方人对沉默感到浑身不对劲、窘困、尴尬。
相反的,亚洲文化以另一种方式看待谈话。数千年来,亚洲文化不鼓励表达思想和感觉,沉默受到肯定。正如道家所言:"言多必失",又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亚洲人并不像西方人那样对沉默感到不自在。日本人和中国人认为在没什么可说时,保持沉默是较适当的方式。对东方人来说,一个爱说话的人,常会被看做是爱吹嘘或者不真诚的。
当不同的文化相遇时,你很容易就可看出,对说话和沉默的不同观点是如何导致沟通出现问题的。爱说话的西方人和沉默的东方人,都以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生活,然而彼此都对另一方心存疑惑、无法苟同,只有在他们认识了对方心目中的衡量标准后,他们才能互相适应——或者至少了解并尊重这份差异。这时候他们必须面对并处理所谓的种族中心主义问题,也就是自认为自己的文化优于别人之态度。旅行作家里克·史蒂夫(Rick steves )曾经写到种族中心主义是如何千扰人们对其他文化现象的尊重的:
我们美国人认为自已很爱干净,经常批评别的文化习性有点肮脏。我们在浴缸中打肥皂、擦身子、冲干净,都用同一缸子水(但我们是不会这样洗碗盘的)。日本人洗澡的时候每一个步骤都分开使用清水,他们可能觉得我们的洗澡方式很怪异甚至恶心。有些文化当街吐痰、当众摸鼻涕,他们无法想象把痰吐在小手帕里,放回口袋中,需要的时候再继续使用这种行为。
我们跟陌生人沟通的方式会反映出种族中心的思维。作家安妮·法迪曼(Anne Fadiman )曾向美国医生们解释为何来自老挝山区的苗族人偏爱他们被称为帖师尼伯(txiv neeb )的传统萨满教治疗法。其实两种医疗方式都各有意义,但不管是美国的医疗人员还是老挝移民都无法超越自身熟悉的知觉习惯,去理解或接触另类的文化观点:
帖师尼伯可能在病人家里待上八个钟头,而医生不管病人多虚弱,都强迫病人到医院来求诊,并且只在病人的病床边待20 分钟。帖师尼伯很有礼貌,不需要问问题,而医生询问病人的性生活和排便习惯。帖师尼伯可以很快地开出处方,而医生常需要抽血检验(他们喜欢用小瓶子收集尿液、粪便)、照X 光,等几天直到实验室有报告出来——在这一切步骤之后,他们有时候还是无法指出病因。帖师尼伯从不卸下病人的衣服,医生则要求病人脱光衣服,有时还用手指头大胆地进行阴道触诊。帖师尼伯知道:医治身体而不医治灵魂是一件明显的蠢事,而医生甚至从不会去提到灵魂。
不一定要出国旅行才有机会遇到不同的文化观点,国内就存在着许多次文化,每种次文化的成员拥有的背景让他们以不同的方式看事情。没有辨认出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不和谐和不必要的误解。例如,一位拉丁美洲女性低着头说话可能让男性白人教师或穿制服的警官解读为拒绝甚至不诚实,但事实上在她的文化里,当一个女性被一个年纪比她大的男性问话时,低着头答话才是适当的行为。在这种场合里,直接的目光接触被视为无理的不当举动,甚至是对异性暖昧的邀请。
和种族因素相似的另一个因素是地理因素。地理因素也可以影响知觉,一系列的研究显示通过气候和纬度可精确地预测该地人士沟通的特质。住在美国南方的人相对比较爱说话,容易进行肢体碰触,这在他们的家乡是稀松平常的事,但到了北方的新家,这种行为就会被人认为风格强硬、侵略性强。
社会角色
到目前为止,你已经了解生理和文化的差异是如何阻碍有效的沟通的,而社会角色对知觉的影响也能导致沟通破裂。几乎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被间接地教导去扮演一系列受期待的角色。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些嘱咐是必须的,因为它使社会能平顺地运作,也使我们知道别人对我们的期许,从而获得安全感。但另一方面,拥有预定的假设可能导致沟通出现鸿沟。当角色变得僵化又理所当然不被质疑之后,人们便倾向以这个观点看世界上的一切,而没有体会到看世界的另一种方式。自然的,在这种情况中,沟通就受到伤害了。
性别角色 人们在使用两性(sex )和性别(gender )这两个词的时候可能会觉得两者是同义词,但实际上两者有重要的差别。两性是指男人和女人生物性的特征,性别是指男性和女性行为的社会和心理向度。
在每一个社会中,性别角色是决定人们如何知觉彼此的一个重要因素。靠着观察,孩童们接触大众传播媒体,接受大人的回馈,以学习符合性别角色行为,从社会中的成员到习俗中的性别角色,我们习惯将违反这些角色的行为视为不寻常甚至不符合社会期待。
一些学者建议:阳刚和阴柔行为并非相反的两极,而是两组不同行为的集合。在这种观点下,一个人可以单独表现出阳刚或阴柔的行为,也可能两者兼备。男-女的二分法被下列八种类别取代:阳性、阴性、阴阳兼具和未分化(非阴也非阳)这四种性心理类型和男、女这两种传统生理类型加以混合,产生了表3-1 的八种类别。
这八种类别的人,所理解的人际关系都不一样,例如:阳刚的男人比较可能将他们的人际关系视为竞争和赢得利益的机会,阴柔的女人则可能将其视为滋养别人和表达感觉情绪的机会;阴阳兼具的男人和女人在人际关系理解上的差异很小。
另一方面,阴阳兼具的男人和女人可能将人际关系视为不同表现方式的机会,他们会因为关系的性质和关系发生的前后脉络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变数决定自己的行为。这些变数通常被阳刚的男人和阴柔的女人所忽略,因此这两类人的行为只拥有较少的选择范围。
职业角色 我们的工作类型常常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假设一下五个人在生态园区走了一圈,第一个人是个植物学家,他因为公园里繁多的树种而着迷;第二个人是个动物学家,他边走边寻找令他感兴趣的动物;第三个是位气象学家,他一直留意天空和天气的变化;第四人是个心理学家,他完全未察觉大自然的一切,而是专注于同伴彼此之间的互动、第五个人是个扒手,他利用别人专心于特定事物的时候下手行窃。这个小故事有两个启示,第一当然是小心你的钱包,第二则是我们的职业角色影响了我们的知觉。
即使在一样的职业场景下,参与者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也可能影响他们的知觉。举例来说,在一个典型的大学课堂里,老师和学生的经验便十分不同。老师投注许多时间于他们的工作,大部分的老师极其重视所教的科目——无论那是法国文学、物理学还是口语沟通学;而为了完成毕业学程选修这个科目的学生,对同样一个科目的观点便十分不同:有的把这个科目看做是挡在他们和学位之间的障碍物,也有的将其看做认识新朋友的机会。另一个差异点集中于参与者所具备的知识。对一个教过课程很多遍的老师来说,教材可能极为简单。但是对第一次遇到此科目的学生来说,教材可能显得既奇怪又令人困惑。快接近学期尾声的时候,教师可能加紧脚步赶课,而学生则可能因将近一个学期的辛苦疲累而放慢步调。在此,因为知觉的差异,师生之间的张力和压力不言而喻。
关于职业角色如何塑造知觉,最戏剧化的例子也许就是发生在1971 年的一件事。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do )招募了一批中等阶层、教育程度不错的年轻男性担任受试者。他随机选择十一个人在心理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中的警卫,发给这些警卫制服、手铐、哨子、警棍,剩下的十个人则扮演犯人,安置在备有水桶、马桶、便床的牢房。津巴多让警卫为此实验建立自己的规矩,这些规矩都非常严苛:用餐时间、休息时间、熄灯后都不可以讲话,凌晨两点半点名;制造麻烦的人减少食物配给。
面对这些条件,这些犯人开始抵制。有些犯人用床挡住牢房的人口,另外几个人一饿就不停地敲打餐具,有几个人故意扯掉自已的名牌。警卫则以强悍的镇压作为回应。有些警卫变得像虐待狂:在肢体动作和言词上羞辱犯人,或将犯人关进独立的禁闭室;有些警卫强迫犯人互相叫名字,被叫到的犯人要徒手清理便池。
在很短的时间内,整个实验对犯人和警卫来说都变得像真的一样。有几个犯人胃痛,并且整天不自主的悲泣,有些人头痛,其中有一个犯人要求提早假释,被驳回后全身都起了疹子。
按计划,这实验将进行两周,但在第六天后,津巴多了解到这次的模拟太激烈了:"我知道在结束之前他们的思想方式已经像犯人一样,如果我们可以证明病态的行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养成,想想真实的牢房造成的伤害是什么……"
在这个戏剧化的实验中,二十一个教育程度不错的中产阶级市民,在一夜之间了变成好虐成性、欺负弱者的粗汉或颓丧混乱的牺牲者。我们现在了解到了社会角色的功能之一就是影响我们思考的方式,幸运的是,很多执法人员都了解这种伴随职业而来的知觉盲点,专家为克服这个问题而发展出许多专案计划。
自我概念
最后一个影响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与人互动的因素便是自我概念。大多数的研究显示:高自尊的人比较有可能对别人有较高的评价,低自尊的人可能对别人有较低的评价。你个人的经验可能支持下面的说法:低自尊的人常常愤世嫉俗、认为别人心怀不轨,而高自尊的人常常从正面的观点看别人。正如一位作家所言:我们从别人身上发现的特质,是我们无意识投影在别人身上的影像。当我们以为我们正往窗外看,也许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我们实际上是在看镜子。
请支持我们,让我们可以支付服务器费用。
使用微信支付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