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记忆,启发联想

视觉卡片这种阅读辅助工具之所以能够促进大脑记忆,首先是因为我们在制作视觉卡片的过程中必须深度处理读入的信息。

传统的做笔记法只要求我们按照要点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将其逐一记录下来,属于线性的重复工作。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与此相比,制作一张视觉卡片的挑战就大得多了。我们必须在大脑中形成一幅完整的图像,再现整篇文章的逻辑脉络。

有了这个主动思考的过程,我们会更加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文章的内容我们自然就记得更加牢固了。

此外,总结关键词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存储信息,因为我们对一本书或是一场讲座的记忆,恰恰取决于我们对关键词的把握。

只要总结得当,有时仅仅一个关键词就足以概括整段内容。

在学校里,越是乖巧的学生越喜欢在笔记本上整整齐齐地抄下老师的一大堆原话,殊不知,如此大量的线性工作反而会阻碍右脑的工作。

只要回想一下当初背诵课文的经历,你就会发现,要让大脑死记硬背完整的句子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摘抄原文虽然可以保留更多的细节信息,但对于记忆来说,效果往往差强人意。那些看似偷懒,仅仅是写下零星几个词的人,反而能够记得更多、记得更久。

这是因为他们懂得把握重点,懂得利用有限的关键词把理解到的内容与自己既有的知识网络结合在一起。有了这一步的工作,我们在日后复习的时候自然会感觉轻松许多。

想象一下,朋友在一起聊天,突然有人叫你讲个笑话。

一时之间,你的大脑肯定一片空白。

但如果有个朋友突然想起来你曾经讲过的一个很好笑的关于青蛙的笑话,他会提醒你:“就讲那个青蛙的笑话吧。”仅仅是“青蛙”这一个关键词,就足以让你想起那个笑话,而且不管这个笑话有多长,只要有了一个足具代表性的关键词,整个笑话的内容就会马上浮现在你脑海中。

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这样的。只要你学会了本书介绍的所有方法,以后就再也不需要反复死啃同一篇文章或是同一本书了。

当然,如果是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寻找更深层的启发,那重复阅读经典作品还是很有意义的。

在后文中,我们将介绍“3–2–1练习”的升级版。通过这个练习,你将来只需通读一遍文章,就能够达到相对深层的理解。不需要重复阅读,读书所需的时间自然会缩短许多。

你的书桌上不会再堆满各种各样的报纸、杂志、文件和书籍,取而代之的是小巧精练、便于携带的视觉卡片。

要想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学会在阅读线性文字的同时,有意识地搜索关键词,提炼出有用的信息。

如果我们只在大脑里存储冗长的原文,回忆时就会受阻。每次复述的时候,大脑也不得不额外完成一次搜索关键词的工作。这就是我们常常抱怨自己记忆力不好的原因。只要学会充分利用关键词,这一切都会变得简单轻松许多。

摘录关键词的要领是:浓缩的就是精华

至于哪些才是精华,怎样才能培养如此敏锐的洞察力,我们将在“制作视觉卡片的基本规则”这部分找到详细的解答。

总而言之,如果说关键词是枝干,那么文章的所有信息就是连在枝干上的树叶。只要我们在回忆的时候能够激活记忆中的关键词,就能顺藤摸瓜,逐一联想起文章中的所有信息。

但是,光有关键词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记忆管理方法。

阅读 ‧ 电子书库

第二阶段01章图2- 5图2-5关键词的辐射作用

图2-5关键词的辐射作用

如果你只是根据文章内容制作了一张视觉卡片,过了几个月后再重新回忆当初读过的内容,肯定还是会有点难度。

问题就出在记忆管理上。

你首先必须重新找到一定的节奏,激活大脑里的关键词。不够要担心,这一激活的过程所需的时间绝对比重读文章要少得多。

此外,我们还需要在大脑里建立一个系统的“记忆文件夹”,把各种各样的信息分门别类地储存起来。

在第三阶段的训练中,我们将详细探讨这方面的内容。

只要你完成了这一步的训练,有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记忆管理方法,所谓的过目不忘就不再是难以想象的绝技了。

此外,我们还需要把关键词系统地组织在一起,大脑才能轻松地产生联想。正如我们先前讨论的知识网络一样,记忆也需要储存在一定的结构中。

在视觉卡片上,最重要的信息点都围绕在中心词的周围。与线性的笔记相比,以这种发散方式呈现出来的信息更加系统,没有其他非重点信息的干扰,更有利于大脑识别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由此促进联想。

视觉卡片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其具有独特的图像表现形式。每一张视觉卡片都是我们自己一笔一画制作出来的。

所以,其整体形象更加符合图像的特征。当然,如果能够加上一些醒目的插画就更能刺激眼球、增强记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