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过滤与短时记忆

人的记忆可以分为超短时记忆(即感官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期记忆。

几乎每一本关于记忆力的作品都详细地记载了每种类型的记忆所能保持的时间。但是,这种严格量化的区分其实是不存在的。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人脑的记忆区只有一个,而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记忆其实更像一个人为创造出来模型。我们之所以作出这种区分,只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与描述人脑处理信息的过程。

因此,与其纠结于具体时间的长短,不如从根本上理解毎个步骤背后的工作原理,从而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阅读 ‧ 电子书库

第三阶段04章图3- 1图3-7三种类型的记忆存留的时间

图3-7三种类型的记忆存留的时间

我们的每个感宫接收到的信息都会首先以电脉冲的形式进入大脑。

接下來,这种神经脉冲会转化成脑电波,这一过程我们完全意识不到,而且也不会产生任何生理上的变化,短短几秒钟后电脉冲就会消失。

跑步时,我们能非常明显地感受到这种短时效应。

如果我们突然闭上眼睛,继续往前跑,那么在第一或者第二秒时,我们还不会感到不安,因为我们的双眼刚刚接收到的关于周围环境的信息仍然停留在大脑中。

可是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双眼就会本能地睁开,要不然我们会心慌,不知道再跑两步会不会一头撞在电线杆上。

如果想要留住这些超短时的电泳冲,将其转化为短时记忆,我们必须集中注意力,向大脑输入更多的关于同一事物的信息,并且将其与既有的知识网铬联系在一起。

可以说,超短时记忆既负责接收有用的信息,也负责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其转化记忆。

完成这个步骤以后,我们的大脑中就形成了一份原始电脉冲的备份,这种临时储存的物质叫做RNA基质蛋白,是短时记忆的物质基础。

由此看来,短时记忆实际上是将信息变为大脑事件储存的内容的一个转化步骤。在这个步骤,信息被第一次过滤,只有有意义的一部分信息才能够通过筛选,变成短时记忆。

如果没有这种过滤机制,我们的大脑就会被无数冗余信息占满,因而失去对轻重缓急的判断。

只可惜,大多数人都不了解这层过滤网的作用,因此也无法正确地将其应用到学习当中。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那样,如果我们一整天都坐在图书馆里,往往会记不清从书本上读到的知识,却清清楚楚地记得自己见过的毎一个人,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用好自己大脑里的过滤网。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有意识地把好关,只让学习有关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而这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进一步说,我们还需要利用自己的五大感官,将注意力引导到重要的信息上面。

说到这里,我们又回到注意力的话题上来了。

只要在学习的时候集中注意力,我们就能正确地用好自己的过滤网,有意识的控制进入大脑的信息。

可是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的短时记忆只能处理一定量的信息。

许多试验都已经验证了这一点。接下来,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个十分成功的实验,其结果是根椐对多名实验对象的长期观察捋出来的。

因此,科学家和可信性都非常高。我还要向大家展示一下,如何将理论和实际应用联系在一起,从晦涩难懂的学术研究中提取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