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分清事务的轻重缓急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我们在一天内只能处理有限的事务。
分清轻重缓急是至关重要的。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只有做到这一点,时间管理才真正有意义,我们才能切实从中受益。
在这个环节,我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的著名定律——帕累托定律。
在研究财富与收入的时候,帕累托发现一个惊人的法则:
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
我们还可以将这条“帕累托定律”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一段对话中,真正有意义的内容占80%,而这80%的谈话只需要20%的词汇;
对一个企业來说,80%的客户仅能创造20%的利润,20%的产品却能创造80%的利润,20%的雇员的请假次数占总次数的80%;地毯上80%的磨损只占20%的面积……
而在时间管理这个领域,我们会发现在投入的所有时间中,仅有20%的时间能够带來80%的效益,这是因为我们把80%的时间花在鸡毛蒜皮的小事和无关紧要的问题上。
当然,这一定律的意义并不在于这个具体的数值究竟是79%还是81%。它的重点在于,投入和产出之间往往很难成正比,其中的落差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第三阶段05章图3- 3图3-17 20%的投入带來80%的产出
图3-17 20%的投入带來80%的产出
具体到学习上,可以说,我们为了准备一门考试而需要复习的内容当中,往往只有20%是重点,却占了80%的分数。
如果你想得到更加理想的分数,需耍投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才能成为名列前茅的优秀学生。
由此看来,我们平时做的许多事情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
这些事情只能为我们的成功作出20%的贡献,却平白花掉了我们80%的时间和精力。
这应验了一句俗语——“吃掉那只青蛙”(Eat the frog)想象一下,如果你明知自己今天必须生吞—只黏糊湖的青蛙,那么你会选择一大早就完成这项恶心的任务,还是整整一天都生活在这件事的阴影之下,拖到晚上睡觉之前才吃掉这只青蛙呢?
科学的做法显然是尽早处理!
只要你在一天最开始时就完成了一天中最困难或者最重要的任务,那么接下来的时间里,你都会感觉轻松偷快,因为最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剩下的所有事情与之相比都是小菜一碟儿。
这种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仅能够保证最重要的任务顺利完成,还能让我们有一个好心情,不会时刻处于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
扪心自问,你是否倾向于首先处理那些无关紧要却十分紧急的事情呢?
其实,我们之所以时刻感到压力重重,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的忙乱中失去了对各种事务轻重缓急的判断。
一天过后,回想一下,一会儿解决这件急事,一会儿解决那件急事,结果最重要的事情却被冷落在一旁,豪无进展。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
如果你同时接到许多任务,需要在短时间内整理出头绪,找到工作的切入点,那就先把所有任务都列出来,一一分析其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这个法则被后人统称为“艾森豪威尔法则”。
毎件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不同,这两个特性就是我们判断事务轻重缓急的关键。
咋看之下,你或许会觉得所有任务都十分重要,但事实并非如此,真正重要的是那些能够对我们实现个人目标、梦想和愿望起到枳极作用的事情。
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把重要的和相对次要的事务区分开来。而所谓紧急的事情,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非完成不可的事情。
根椐“艾森豪威尔法则”,我们可以从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两个维度出发,把所有任务都划分成A、B、C任务或是“垃圾任务”,以此实现高效的时间管理。
第三阶段05章图3- 4图3-18艾森豪威尔法则示意图
图3-18艾森豪威尔法则示意图
A任务——既重要有紧急的任务:
从上图中我们不难看出,A任务非常重要,而且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处理完。一旦发现自己手中有这类任务,我们必须亲自及时认真处理。
通常情况下,这类任务都是一些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会给我们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还会使我们陷入忙乱之中。
B任务——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
这类任务虽然没有明确的最后期限,却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还是要积极对待这类任务,尽快着手处理,千万不要采取拖延战术。
即使没有人给你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你也要主动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表,监督自己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否则B任务将会由于你的过度拖延逐渐转变成A任务,你也会因此陷入高压工作的痛苦之中。
C任务——紧急但不重要的任务:
尽管人们都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C任务确实既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时间,又不会发生深远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应尽可能拒绝接受这类任务,或者尝试委托他人处理。
这是节省时间最聪明的方法。只要我们能够在此类任务上耗费最少的时间,就能够挤出更多的时间來处理最有意义的B任务,实现自己的长期目标。
垃圾任务——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任务:
毫无疑问,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类任务丟在一边。
俗话说得好:眼不见为净。要想完全忽视这种无聊差事的存在,消除它对我们产生的消极影响,我们不妨做得彻底些:鼓起勇气,把它们扔进垃圾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