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的节奏

知道了大脑记忆的原理,下一步就是实际操作的问题了。

阅读 ‧ 电子书库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第三阶段06章图3- 1图3-23 24小时之内大脑接收到新信息后的记忆曲线

图3-23 24小时之内大脑接收到新信息后的记忆曲线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复习,才能避免这种大量遗忘的现象,留住手中的“苞米”呢?

关键在于合理的复习节奏。我们每次学习新知识以后,都可以通过短暂的休息使记忆水平达到最高点,我们必领依据这个规律来安排自己的复习时间。

好让这条曲线始终保持在最高水平。

大量记忆的信息好比一座小土坡。

第一场雨过后,地面会留下一道稍浅的冲刷痕迹,如果不细心观察、我们完全不会觉察到土坡的变化。

可是等到雨水再次冲刷的时候,积水就会流过同一路径,冲走更多的泥沙。

长此以往,山坡上就会出现一条越来越明显的沟壑,每次被雨水冲走的泥沙也会越来越多。

这就是不断重复的力量,因此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也让信息反复经过同一条路径,才能有足够深刻的神经剌激,从而在大脑中留下明显的“沟壑”。

那么,什么是记忆的路径呢?

这个概念说起来非常抽象,实际应用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把握好正确的时机就可以了。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那样,记忆水平往往在休息结束时处于最高点,因此我们要在这一刻开始第一轮复习。

研究表明,第一轮复习能够使记忆水平在最高点上保持大概一天时间,因此,我们要在它还没开始下降之前及时完成第二轮复习。

具体来说,就是在第二天的同一时间复习前一天学习的内容。

完成了这个步骤以后,记忆水平可以在最高点保持一周左右的时间,不用多说,聪明的读者就会知道一周以后该进行笫三轮复习了,依此类推,最后一轮复习大概在接收新信息的一个月之后,到那时我们就完成了短时记忆向长期记忆的转换。

最后,我们需要偶尔花上一点时间,稍微回顾一下,就能保证永久记忆了。根据我的经验,这种温故而知新的节奏大致是6个月左右。

阅读 ‧ 电子书库

第三阶段06章图3- 2图3-24记忆水平与时间的关系

图3-24记忆水平与时间的关系

读到这里,大家或许会觉得这种复习方法太浪费时间了,其实不然。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是已经制作视觉卡片了吗?

复习时,这些小东西就派上大用场了!

我们只需要对着相应的视觉卡片,稍微回顾一下知识的树状结构,相关的信息就会一一浮现在脑海了。

如呆大家愿意多花一点时间的话,不妨在第一天晚上入睡之前复习一次。

人的睡眠过程是十分奇妙的,.尽管我们的身体已经进入休息状态,但潜意识仍然能够继续保存存我们睡觉前接收的信息,自动加以处理,从而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一个人的睡眠往往以80分钟为单位,每个单位大致分成深层睡眠和浅层睡眠这两个阶段。

浅层睡眠不仅仅是我们做梦的阶段,脑细胞在这种高度活跃的状态下还能够自动处理我们白天接收的信息,将其分类并且整理出清晰的结构。

这种潜意识下的大脑活动对于每个人的学习效果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或许大家还能想起自己读书时的类似经历:我们在入睡前学习的内容,往往记得更加牢固。

如果当时是为了准备考试,心理较为紧张的话,晚上做梦甚至会梦到相关的内容。

基于这个原理,有些书籍建议大家在睡觉时连续播放与学习相关的录音。

当然,我们的大脑在浅层睡眠的时候能够接收到外界的声音信息,而且睡眠环境也会成为我们梦境的内容。但是这种“背景音乐”不仅会降低我们的睡眠质量,还会干扰到大脑自身的工作节奏,使其无法正常处理白天接收到的信息。

也就是说,即使你愿意为了学习而放弃睡眠质量。

这种做法也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一个与睡眠相关的话题也十分有趣。

在培训班上,学员有时会问我,酒精究竟会不会对睡眠时大脑的信息处理产生影响。

当然会!首先,如果你饮酒过量,第二天就会出现头疼,胃疼等一系列的宿醉症状,让我们无法正常学习、工作。

此外,我们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过高时,大脑往往无法进入深层睡眠状态,由此影响对当天信息的处理,说到这里,我再顺带提醒一下大家,“补觉”这一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如果头一天没睡够,第二天睡得再久也无济于事。

休息质量的关键是睡眠的深浅,而不是具体时间的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