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节:临江仙·寒柳(飞絮飞花何处是)(3)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容若发问柳絮飘飞生涯的命运归属,自问自答说"层冰积雪摧残",意思是和"已作沾泥絮"差不多的,只是,"层冰积雪"也是个由来有自的文学符号,在字面意思之外还有其特定的所指。

"层冰积雪",语出《楚辞·招魂》:"层冰峨峨,积雪千里",如果联系一下《招魂》的上下文,意义就更加明确了: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

层冰峨峨,积雪千里些。

归来归来,不可以久兮。

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

那么,如果把"飞絮飞花何处是"与"层冰积雪摧残"在《招魂》上下文的背景里联系起来,就会读出新的一层意思:柳絮离开了柳树的怀抱,如同魂魄一般地散漫地飞向极北极北的天堂,可那里太寒太冷了呀,为什么你不回来呢?--这时候再来联系一下词题的"寒柳",咏的是"柳",为的是"留"。这首词的主题至此而明朗,两个字:悼亡。

这样解读,算不算过度阐释呢?

当然要算,如果仅仅读完这两句就定性为悼亡,当然是过度阐释了,但如果继续往下看的话,会发现后文的悼亡意象是层层推进的。

"疏疏一树五更寒"。"疏疏一树"正是寒柳的意象,而"五更寒"原本仅仅是一个时间的意象,此时交迭在一起,却把夜阑、更残、轻寒这些意象付诸于柳树身上,使柳树获得了人格化的色彩,使柳树更加顺理成章地成为词人的情感投射的客体。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递进一层,似在说明月无私,不论柳树是繁茂还是萧疏,都一般照耀,一般关怀。貌似在写明月,实则是容若自况:柳树就算"疏疏",就算"憔悴",也减不了自己一分一毫的喜爱;伊人就算永诀,也淡不去自己一分一毫的思念。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下片转折,由柳树而及女子,由当下而及回忆,是说:最是在柳丝摇落的时候,我更免不了去想起当年的那个女子。

春山,作为诗词中一个常见的意象,既可以实指春色中的山峦,也可以比喻为女子的眉毛。宋词有"眉扫春山淡淡,眼裁秋水盈盈",便是以春山喻眉,以秋水喻眼,而一"扫"一"裁",是形容女子描眉画眼的可爱的梳妆动作。春山既然可以比喻为女子的蛾眉,便也可以用作女子的代称,容若这里便是此意。由柳叶的形态联想到蛾眉的妙曼,联想到心爱的女子,曾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