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乡试,龙场悟道前的热身

近乎三年休假结束,王阳明回到了京城,赶上又一科乡试即将来到。小有名气的王阳明被山东监察御史陆聘为山东乡试主考官。王阳明心怀忐忑,那是山东,不是辽东,孔孟之乡,非比寻常,自古山西出将山东出相,能人辈出的地方。作为主考官最起码得白发苍苍,一读书头摇尾巴晃那种,相对来说他还很年轻,不能服众。

王阳明略有肝颤,陆解释说,京官一去,全部灭火,没有人会有反对意见的,何况你年少有名,生员定然殷服。王阳明嘿嘿一笑,放下了思想包袱,欣然前往。到了之后与赶考生员闲聊,心里渐渐有了底,原来孔孟之乡的生员也不是三头六臂,跟普通人一样,甚至在学问上还不如他,老王找到了自信。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王阳明出的四书题目是“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试题一出,全场哗然。在这种忠君爱国思想统治下,竟然敢出这样“大逆不道”的题目。试题来自《论语·先进篇》第二十四条,原文如下: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

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

曰:“然则从之者与?”

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季子然问孔子,仲由和冉求算得上大臣吗?孔子一笑,还以为你问谁呢,他俩啊!所谓大臣呐,在我看来是能够用周公旦的工作精神来侍奉老板。假如这样老板还挑三拣四的,那么大爷不伺候,辞职走人。你问的这两个,滥竽充数吧!季又问,既然如此,是不是所有事他们都会跟我干?子曰,杀父弑君这种大逆不道之事除外。

阅读 ‧ 电子书库

泰山石刻,今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人文书法,辉煌隆盛

这段文字中,有强烈的个人意识。孔子他老人家教导我们说,打工的对得起老板给开的那点工资即可,他要还唧唧歪歪的,对不起,给多少钱干多少活这是我们的原则,大不了老子不干了。多么朴素的思想观念,可惜后人曲解了孔子的意思,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委曲求全的主儿。假如人人按照孔子思想去工作,哪个老板敢为虎作伥。

当年朱元璋看到孟子那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气得老朱怒道:“这老家伙若活到现在,我非扒了他的皮不可。”王阳明出这道试题的社会背景是理学正统的年代,理学过分强调三纲五常,人伦秩序,不允许你僭越。王阳明出这道题的意思旨在,我要入世建功立业,假如皇上王八蛋,那就辞职。就试题而言,相当有难度。学生们见识了王考官的水平,接下来的策论,更令他们大跌眼镜。

王阳明出的策论试题,直指时弊,关乎国计民生,不是高谈论阔的虚无清谈。类似现在高考的材料作文,先给出一段材料,通过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得抄袭。这段材料由主考官给出,王阳明撰写的《山东乡试录》全文很长,简言之中心思想是“老佛害道,由于圣学不明。纲纪不振,由于名器太滥”。材料中王阳明明确指出“佛老为天下害,已非一日”,将圣学(儒学)与其他哲学派系明显区分开来,其他的都是“异端”。相对正统而言,王阳明对异端的心态蛮宽容的,承认存在自有其合理性,强调异端理论有些值得借鉴吸收。同一时期的法国思想家卡斯特利奥著有《论异端》,解释说“异端是思想标准,所有与你的观点不一样的观点,在你看来都是异端”。

材料一出,全场又哗然,赞叹王阳明有学问的同时试题的难度也凸显出来。考试题目是“针对异端邪术,写一篇你对圣学的理解的策论”。王阳明在乡试材料中,明确提出了自己历经十年劳魂梦总结出来的看法,那就是——佛老不可为,朱子不可学。读书经世,勿要人云亦云,决心走出一条属于王阳明的思想道路。

乡试结束后,王阳明去旅游了,看看孔庙,登登泰山。泰山是皇家封禅之地,没有高人居住,即便有也得赶走。王阳明登上泰山,游目驰怀,见山崖峭壁上刻着古人乱写乱画的书法文赋,顿时诗兴大发,写了一组五首《登泰山》诗:“……世人闻予言,不笑即吁怪。吾亦不强语,惟复笑相待……”有种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感觉。关于泰山的诗文,自古以来,浩渺如烟海,窃以为其中最著名的有两首,第一是杜甫的《望岳》,第二是张宗昌的《登泰山》,诗曰: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诗才遗世独立,诗文奇趣横生,那么多的诗歌能够流传至今的有几首?能够引人回味的又有几首?

弘治十八年,经过“十年尘海劳魂梦”的尘世历练,有“此日重来眼倍清”的心得觉悟,三十四岁的王阳明整理好复杂的心情,正式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