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龙场悟道,从心开始

人心不如虎,便道出家人

王阳明死了,大家都这么认为。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消息传开,亲朋好友空余叹,南京的王华老爷子听到后泣不成声,人生最悲哀的莫过于白发人送了黑发人……

那一晚,王阳明躲过了一劫,江风猎猎,浊浪排空,咔嚓一道闪电,暴风雨来了!王阳明本想坐着商船回老家余姚,没料到天有不测风云,吹了一夜大风,云开雾散时分,再一看已经到了福建地界。老王上了岸,两眼一抹黑,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见人就躲,见山就登。这样辗转些时日,不知不觉来到了武夷山。按照他以前的经验,寺庙多高人,最低起码能给口饭吃。老王忍饥挨饿,拖着疲惫的身子上了山,果见一寺庙,写着“与人行善”之类的佛谒。老王走上前去叩打门环,良久出来一僧人,贼眉鼠眼地打量王阳明,一瞅他这副落魄样不像好人。老王说明来意,希望能在寺里借宿一晚,喝碗粥更好了。僧人直翻白眼,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吧!不是说出家人以慈悲为怀吗,竟然如此冷若冰霜?又不是不给你香火钱。老王心里犯堵,附近正好有个破庙,对付一夜再说。

拂晓时分,僧人早早地起来,蹑手蹑脚地前去看望王阳明。僧人心里那个美,为什么呢?他在这寺庙有些年头了,原本这里香火不是很好,但佛祖仁爱维持寺庙勉强过得去。旁边的寺院没那么好运了,荒废了。香客十分稀少,又穷得叮当响,有钱人谁往他这穷乡僻壤里钻,所以想要搞有点额外创收着实不容易。僧人心生一计,有前来投宿者,一律拒绝,投宿者自然而然会去荒废的寺院过夜,通常活不过第二天,因为那个破寺庙是老虎窝。老虎吃人,但不吃银子,这样一来僧人掌握老虎出去觅食的规律后,便可轻而易举地拿下旅客身上的钱财。拿钱的时候,还要念两句“阿弥陀佛”,表示于心不忍,又不落得杀生之名,一举两得。僧人对业务如此熟悉,可见他没少干。

可这次僧人一到破庙,大惊失色,王阳明蜷缩在香案下呼呼大睡!他一激动把王阳明惊醒了。老王睁开惺忪睡眼见面前一个圆咕隆咚的东西,瞪着一双不可思议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道:“公非常人也!不然,得无恙乎?”难道老虎被王阳明强大的气场震住了,竟然没敢进屋吃他?老虎不敢惹的人,出家人也别惹了,僧人忙堆起笑脸,“先生,还没吃早饭吧!请入寺吃碗斋饭。”

王阳明知道事情原委后惊得一身冷汗,敢情昨晚自己在鬼门关睡了一夜,再见那僧人有种整死他的冲动。自此,老王在寺庙住下来了。风景宜人,了无喧嚣,渐渐地老王又有了归隐的念头。一日,老王在寺庙里闲逛,忽见一道士,僵坐如死。老王感觉很奇怪,走上前去,仔细观瞧,惊讶地叫了出来:“你怎么在这儿?”

老道士睁开眼睛,呵呵一笑:“等你多时了。二十年前曾见君,今来消息我先闻。”

这道士是当初王阳明结婚时在南昌铁柱宫遇到的那位。弹指一挥间,二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帅小伙如今成老爷们儿了。老王紧紧握住道士的手,他乡遇故知,不胜感慨欷。

老道士问他:“你有什么打算?”

王阳明叹口气说:“世人都以为我死了,也好。移家便住烟霞壑,绿水青山长对吟。”

“你要归隐?”

“有这个打算!”

“恐怕不妥吧!”

“为什么?”

老道士说:“令尊在朝,亲朋在野,这件事已经不再是你一个人的事了。假如你不出来,刘瑾自然不会放过令尊,再给你一个南投海盗等投敌叛国的罪名,吃不了兜着走!你们琅琊王氏家族的声誉很可能会毁在你的手里。”

王阳明望着天际云霞,浩渺苍茫,有很多话他想对帝国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他已尽人臣之心,权奸当道,世风日下。不要总对国家抱怨,国家用不着你的时候根本不认识你是谁。就此了却,老王心有不甘,在钱塘隐居两年多好不容易跳出思想桎梏,想要有所作为,可是当头一棒,打击如同楼上扔下的垃圾,说来就来。

老道士见王阳明犹豫不决,他说:“我给你算一卦吧!”

王阳明点点头,人到无望时,才会求助神灵。算卦好像挺好笑,其实不然,在明帝国那是非常严肃之事。想当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那么紧张的情况下,还要算一卦先,何况王阳明。不是迷信,那是精神指引。果不其然,得地火明夷卦,是一吉卦。无论义理还是象数,无论汉代京房易还是宋代邵雍易,明夷卦乃吉祥之兆。算卦是一种高明的心理暗示,算卦者会把求卦人的意思以卦象的方式暗示给他。

王阳明心中的疙瘩忽然解开了,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际云卷云舒,去留无意,宠辱不惊。他有父亲有亲朋好友有那么多崇拜他的人,他虽然曾想归隐山林,但终究不是世外之人。他的功绩、他的伟大和他的辉煌,全在险中求,只有事功才能证明他的不朽。王阳明解开了心结,诗兴大发,挥毫写了一首诗,窃以为这是霸道的一首诗,表现出了他勇往直前、一飞冲天的万丈豪情和决心。或者可以说,那个圣贤,从这一刻才开始算得上真正的凶猛。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王阳明告别老道士,取道北上,直奔南京。

王阳明死而复生的消息,传到了北京城,朋友们又惊又喜,这位有着独特风格的著名理学学者更增传奇色彩。天下只有一个人能读懂他,那就是湛若水。在别人以讹传讹议论的时候,湛若水看得特别清晰,哑然失笑道:“此佯狂避世也!”遂作了一首诗,诗曰“佯狂欲浮海,说梦痴人前”。翻译过来意思是,你们这群白痴被王阳明虚虚实实的花招给骗了。湛若水没有明言,毕竟王阳明活着总比死了强。

王阳明最不放心的人是他父亲,诚然王华最不放心的人也是他儿子。

听说儿子死而复生,不知消息是真是假。这些天,王华心里怦怦直跳,总感觉有什么事要发生。果然人生惊喜不断,某个黄昏他看到了活蹦乱跳的儿子出现在书房里。他还是他,他还姓王,他还活着。王老爷子喜极而泣,父子抱头痛哭。王老爷子看着儿子长大,从小淘气,长大怪异,经过两次落第终登仕途,还算收敛了脾气,可是他那一套歪理邪说,着实有魔力。王老爷子肯定这个独苗将来不一般,总能搞出大动静来。像他儿子这样的人,不知几百年才能出一个,怎么能说挂就挂了呢?今天,上苍终于给了答案。

“父亲,我连累你了。”

王华老泪纵横,昏黄的眼睛闪着光,盯着王阳明看了几次,缓缓道:“你做得对!”王华赞许地看了看他,“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去龙场上任。”

王华满意地点点头:“去吧!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小马乍行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是龙,终究要飞龙在天,向着命运中那个辉煌的顶点,王阳明出发了,义无反顾,头也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