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四点心学特征

回过头来,什么是“知行合一”?

放在哲学层面,关于“知、行”是非常晦涩的,王阳明之前的儒家经典强调“知先行后,知易行难”,就好像我们都知道人生大道理一样,但有几人从逆境中翻身了?具体点,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的道理,但还是在抽,这就是“知易行难”。想要戒烟,那得下定决心去具体实行戒烟计划,这个过程就是“知行合一”。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知行合一”是种思维方式,都知道赚钱难,但不去努力赚,那就是“知易行难”,一辈子受穷。既知道难,又能迎难而上,努力去寻找到自己的财路,最终实现发家致富奔小康,这便是“知行合一”,正是孔子所谓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上升到理论层面叫“知行合一”,翻译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那是它最简单的意思。搞不懂“知行合一”没关系,记住它的反义词就行了——光说不练。诸如《羊皮卷》《人性的弱点》等,这些成功学著作,向读者灌输一种前进的动力,其核心内容无非是“有想法就去做”,而“知行合一”则是它们的祖先。按照“知行合一”的思维去工作、学习,想不成功都难。

此外,凡具备以下四点,你便是“心学”学徒了,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这是事实:

第一,具备强大抗干扰能力,能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寂寞

2009年7月份,某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在魔兽世界吧“贾君鹏”诞生的那个帖子里,有一脑残发了张吃面图,人长得潮,眼神忧郁,上书“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字样。此图一出,顿时被肉友竞相效仿,衍生出“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等句式,遂诞生了一个庞大的“党派”——寂寞党。已故歌手阿桑的《寂寞在唱歌》瞬间爆红……之所以能火,因为那脑残道出了一些人的心声,说明大家真的寂寞了。

工作生活中,经常会觉得没意思,放假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找朋友斗地主、喝喝酒、逛街买东西,或者经常回忆起曾经最快乐的那段时光。这一切都因寂寞而起,寂寞的背后是精神没有寄托。总觉得干啥都没劲,生活仿佛失去了乐趣,会有种收拾收拾就去世的冲动。人精神近乎崩溃的表现在于看似精明的人常做愚蠢的事,譬如砍人、裸奔、疯狂消费、站在楼顶玩行为艺术,这样做的结果反而更加失落。这就是精神的重要性,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地存在。

相反那些不寂寞的人,仔细品,你会发现他们生活非常规律,完全能够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被外界所打扰,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有着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典型表现是地铁里一边听歌一边看电子书。传说毛公润之早年专门在戏台底下读书,任凭上面蹦多欢,他老人家照看不误。能够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不管你承不承认已然具备了心学特性。

第二,快速进入角色转变,生活、工作能够截然分开

再举个例子,譬如一个人爱好书法,正沉浸在练字的快乐中,突然让他去削苹果。他能够放下笔,立马投入工作中,此际脑袋里想的不再是书法,而是怎么把苹果削好。具备这一特点,在当今节奏飞快的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两者必须截然分开,绝不能把工作带回家来做,那样的话人生将会一团糟。有人说这个绝对不可能的,工作压力大,干不过来,窃以为这都是借口。上班时,少扯点淡,八小时,绰绰有余,营销公关类除外。日本员工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们很敬业,一上班往死里工作;一下班,往死里堕落。生活中不谈工作的事情,工作时不带生活情绪。他们用的就是心学思想。

生活和工作如果分不开,将会越来越乱,最后万劫不复,悲壮一生。

第三,不容易被伤心

形容一个人心理素质超好,常说他泰山崩于面前岿然不动,那纯属扯淡,谁都有惊慌失措的时候。这种“不容易被伤心”重点表现在感情方面,能做到这一点的不多,尤其是年轻人。这方面例子也不少,比如德国伟大人物歌德,长得略有些招人烦,失恋跟割韭菜似的,一茬接着一茬。某次与相恋已久的女友绿蒂分手拜拜了。歌大爷先茫然失措,然后寻死觅活,继而重新振作,整个过程持续时间非常短,简言之没咋地。他把失恋的痛苦转化成写作的动力,以绿蒂为主角,创作出了惊世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当绿蒂结婚时,歌大爷绅士地随了礼,送去祝福。这不是说说能行的,真要看心理承受力。这种能力仿佛九阴真经,一旦练成,百毒不侵。

第四,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极强的行动力

生活中存在一些看似不正常的人,工作明明干得好好的却突然辞职了,没有任何理由和征兆。或者大排档正在旺季,突然改行摆地摊去了。令人很是费解,不知不觉中,你会猛然发现他在重新选择的行业内居然有所建树,一切来得静悄悄。这样的人就是王阳明所说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他们时刻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一旦有机会奔着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不被世俗左右,甚至可以牺牲眼前的利益。

且说玛雅文明突然间消失,这事一直困扰学术界那帮老大爷。里查德森·吉尔提出了“气候巨变说”,没能引起学界注意。里哥原是得克萨斯州的一银行家,手里有点银子。为了解开玛雅文明之谜,里哥相当霸道,银行家不干了,跋山涉水,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终于找出了证据,证明玛雅文明消失于罕见干旱。论文发表在1880年爱迪生投资一万美元创办的《科学》杂志,是目前全球科学界权威杂志。像里哥这事儿,世俗眼光可以界定为不务正业,但人类恰恰由于里哥这种人的执著精神,揭开了一个又一个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