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刀光剑影鸿门宴
就在孙燧无望之际王阳明来了,这又让他看到了希望,人生是由无尽的挫折和希望组成的。孙燧放下心来,王阳明在南赣剿匪势如破竹,上任一年多的工夫,闹了二三十年的匪患犀利解决。然而,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山贼好剿,国贼难除。摆在他们面前的宁王朱宸濠,才是最大的贼。
没错,江西的地盘上朱王爷才是老大。朱宸濠对阳明心学深深折服,刚好南赣巡抚王阳明在江西地界工作,送点厚礼,找来吃个饭,略尽地主之谊,完全应该。像王阳明这种大学问家桃李遍天下,门人布满朝堂,若能拉拢过来将是一笔可观的政治资本。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王阳明婉拒了,工作太忙,剿匪的烂摊子尚未收拾好,没工夫大老远去南昌叨扰王爷。他没去,派了学生去,这也算是王阳明给予孙燧有力的支持。老王派学生去宁王府做说客,希冀通过强大的心学感染力,把那匹走到悬崖边上不知死活的老马拉回来。计划不错,可惜失败了!
临行前,老王对学生说,此去可能回来,也可能回不来,因为你的任务极为凶险。
那名学生坚定地说:“我去!”
他叫冀元亨,湖广常德府武陵县(今湖南省常德市)人,正德十一年乡试中举,之后一直跟着老王混,再也没有去参加科举。人们通常管这种情况叫不务正业,同时从侧面证明了心学的强大魅力。当时心学属于非主流,科举还以官学为主,冀元亨能考中乡试实属幸运。像他这种心学狂热分子写出来的文章一定切中时弊,言辞激烈,不符合官学价值体系。好在主考官也崇拜心学,冀元亨就这么被录取了。
冀元亨接到命令后,直奔南昌,到了之后,马不停蹄地展开工作,没有直接讲心学,而是讲张载的《西铭》。
张载是程颐、程颢的表叔,创立了关学。《西铭》是儒学经典篇章,张载的观点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历代文人描绘了一个宏伟的精神蓝图。冀元亨重点讲《西铭》中的“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於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大致意思说,顺从天意,心安理得。讲给造反的人听则是告诉他,消停待着别惹事儿。
对于已经走火入魔的朱宸濠来说,冀元亨讲的东西打动不了他那颗躁动的心。朱宸濠是有为青年,对冀元亨这种学者打心眼儿里喜欢,甚至引为知己。人家冀元亨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除了讲课还是讲课。朱王爷跟他谈人生理想,冀元亨不听,反而一味地给宁王灌输和谐社会的思想。朱王爷中毒已深不可能被洗脑,对冀元亨的印象渐渐变坏,好几次在冀元亨的课堂言语挑衅,潜台词就说老子要造反,你过不过来?冀元亨假装没听见,雷打不动,继续讲圣贤之道。最让朱王爷不能容忍的是冀元亨竟把他的赏赐之物给了别人,没当回事儿。
朱宸濠决定单独找他谈谈,这一天冀元亨等候已久了。
双方到了摊牌的时候,冀元亨开门见山地说:“君臣父子,三纲五常,乃理学之精髓。”
朱宸濠沉默。
冀元亨又说:“君臣之纲在于,君是君,臣是臣。做臣子的务必当辅佐君王,因为臣不可能成为君。”
朱宸濠还沉默。
冀元亨又举出历史上臣子谋反的失败例子,他发现朱宸濠还在沉默,那是一种无声的抗争。冀元亨忽然感到了自己矮小,在他面前的朱王爷显得无比强大,那双欲壑难填的眼睛让人不敢正视。沉默良久的朱宸濠突然冷冷地问:“远的且不说,我大明成祖,皇位是怎么来的?”
冀元亨脑袋“嗡”的一声,无言以对。他小看了朱王爷,原本以为他是纨绔子弟,没想到他是一位有志之士。经过短暂恍惚后,冀元亨拿出朱棣当年的形势与当今的宁王做对比,朱宸濠一句听不进去,冷笑着走远。
冀元亨,失败了!
他没能完成王阳明赋予他的光荣使命,次日,他接到了朱王爷的逐客令,从哪儿来滚哪儿去!
冀元亨垂头丧气地回到了赣州,老王没有批评他,一切尽在意料之中,看来得亲自出马了。
孙燧该做的都做了,组织上不予批示,没什么动作。他与王阳明一合计,能有什么好办法?只有等着,等着宁王真正造反那一天。
他们在琢磨着宁王,朱宸濠也在琢磨着他们。
朱王爷化解了孙燧的三板斧,现在孙燧摆出一副拼命的架势,跟你死磕到底,暗示宁王他不走,鸿门宴没杀死,孙燧是一个挺难缠的人,如今又来了一个王阳明,两个浙江余姚人摆明了跟你对着干。
朱宸濠想不明白,千里为官只为财,在京城的大官不也见钱眼开。考取功名不就为了财吗?缘何给钱不要,非得拿皇帝那点微薄工资,难道朱王爷给的不是银子?像孙王那样的读书人脑袋里想的究竟是啥呢?朱宸濠搞不懂,也无须弄明白,他知道王阳明来了,那不是一个好惹的人。
打发走了冀元亨给王阳明留着面子,朱王爷爱才若渴,真心希望王阳明能过来。于是,摆了一桌山珍海味请老王吃饭。
王阳明也给朱王爷面子,去了,主要去探探底,即便是鸿门宴,估计朱王爷还没到亮刀子的时候。
朱宸濠见到王阳明这等旷世之才深深折服,对比之下,他身边的两位绝顶谋士,狗尿苔一坨都算不上。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老王该吃饭吃饭,该喝酒喝酒,该吹捧吹捧,正事儿一字不提,可是该来的终究会来。朱宸濠亲自为王阳明酌酒:“本王仰慕先生久矣,又酷爱文学,希冀能拜先生门下。”
老王笑道:“王爷殿下客气了,这个担当不起啊!要知道我学生中最大的官才做到地方级别,难道说宁王真的要舍弃爵位做我学生吗?”
朱宸濠顿时无语,李士实急忙接过话茬儿:“我们王爷的意思是希望先生能在此多待些时日,再与先生切磋切磋学问。”
“对对对,逗留几日,先生方能深切了解本王之为人心志。”朱宸濠叹了口气,提起当今正德皇帝,表示十分惆怅,一脸忧国忧民相。
任凭朱王爷说什么,老王喝酒吃肉,不接茬儿。王府盛宴,那不是经常能吃到的,逮住这个机会,赶紧大快朵颐。
憋了很久李士实终于按捺不住了,一拍桌子,正义凛然道:“世岂无汤、武耶?”
老王兀自呷口酒说:“汤、武须有伊、吕。”
朱宸濠沉声道:“有汤、武就有伊、吕。”
老王淡淡地说:“有伊、吕就有伯夷、叔齐。”
“他们都饿死了。”
老王看了眼朱宸濠那张多愁善感的鞋拔子脸,一字一顿缓缓地说:“可是他们的精神还在。”
大凡歌功颂德古代帝王多与尧舜禹汤相比,众所周知,商汤灭了夏朝,周武王灭了商朝,他们是成功的革命家。李士实那句“世岂无汤、武耶”,意思说难道没有人出来造反吗?
汤、武两位革命家造反时有辅臣,伊尹辅佐商汤,吕望(姜子牙)辅佐周武王,老王说“汤、武须有伊、吕”,意思说有造反的得有人辅佐,你李士实水平不行,犹如拿竹竿捅苍天——差远了。
朱宸濠说有造反的就有辅佐的,老王说有伊、吕就有伯夷、叔齐。伯夷和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属于商朝遗老,周武王伐纣时,二人叩马谏阻,武王灭商,耻于食周粟,最后饿死于首阳山。老王意思说你要是有辅臣,国家就有跟你对着干的忠臣。
宴会气氛风云突变,忽然剑拔弩张,朱宸濠的脸涨成猪肝色气得接不上话,猛地灌了两口酒,就此冷场陷入令人窒息的沉默。最后,有人出来打圆场,宴会不欢而散。吃完饭后,朱宸濠估计喝多了,私下对人说:“王阳明这人不错。”这句话,竟成了王阳明参与宁王谋反的直接证据。
就在这个时候,北京方面传来了一个重要消息,对宁王极其不利。朝廷对宁王在南昌打铁大有警觉,遂派人前来宣旨,革其护卫。节骨眼上,又传来了一个坏消息——王阳明跑了!
朱宸濠一听,顾不了那么多了,干他娘的!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四日,宁王朱宸濠正式起兵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