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第十五章 心若没有栖息地,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习惯,宁王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朱宸濠进攻安庆时,收到了王阳明率领三十万大军进攻南昌的消息。朱王爷顿时慌了,打了十多天,面前的安庆城固若金汤。造反大军被横江阻断,寸步难行。现在可好,王阳明又从后面抄他老窝去了。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七月十八日,朱宸濠拿着南昌求援文书忧心如焚,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众人看过南昌告急文书,不等发表意见,朱宸濠斩钉截铁地说:“回师南昌!”
李士实惊曰:“陛下不可。”
“为什么?”
“如今攻安庆不利,人心思乱,若陛下就此回师南昌,势必军心动荡。”
“南昌乃我之根本,如何不救?”
刘养正解释说:“就安庆当前局势来看破城只在旦夕,拿下安庆便扼住了军事命脉,东可直抵南京,西可控制江西。到时候,再与南康、九江兵合一处,齐救南昌,他们见我军声势浩大,必然不战而退。”刘养正虽然是个半吊子,但比神棍李自然有水平,此番论断,切中要害,还是比较靠谱的。如果朱宸濠采取刘养正的建议,一举拿下安庆,后面还真不好预料。
朱宸濠听后,愤怒了,压抑在他心底想说的话终于爆发出来,恶狠狠地瞪着他们吼道:“你们家属受王守仁供养,你们不就是想把南昌献给他吗?你们自己看……”朱宸濠掏出军事密信,扔给了两位绝顶谋士。
李士实、刘养正看罢,冷汗涔涔,心里问候了几遍王阳明,中了人家离间计。朱宸濠暴怒嘴脸,一副吃人的遗容,再争辩一句,有拉出去五马分尸的危险。李士实与刘养正叹了口气,默然无语。
“回师南昌!”朱宸濠下达了命令。
朱宸濠分兵两路,第一路由凌十一、闵廿四率领两万人先头部队火速赶往南昌救援,他率领主力部队随后即到。
七月二十三日,先锋凌十一、闵廿四部,沿着漳江而下,已抵达新建县樵舍(今天南昌市新建县樵舍镇),风帆蔽江,前后数十里,直逼黄家渡,距离南昌,仅有三十里。
接到朱宸濠回师南昌的消息,众人无比敬仰地仰视老王,面色狐疑,相顾愕然。
老王笑道:“没什么惊讶的。令朱宸濠回师南昌的第二个细节便是习惯。”
没错,是习惯,人长时间处于一种活动当中养成不易改变的行为,包括生活行为、思维模式、处世之道,完完全与习惯有关。少成若性,习惯之为常,科学研究表明经过21天重复一种行为就会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很难改变。习惯可以能成为第二天性,犹如一条看不见的线紧紧束缚着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朱宸濠就是这样的人。他虽然是皇亲国戚,袭爵宁王,但受到大明帝国对藩王的各种限制,处境与身陷囹圄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藩王之间串个门不允许,路过兄弟家看望一下,必须在城外郊区会面,去北京出差不能逗留时日太多,由此限制了藩王的活动。朱宸濠只能活动在南昌那块巴掌大的地方,譬如驴拉磨,始终绕不开那个圈。说实在的他真没去过大城市,更不用提实地考察了。
当年,朱棣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的原因在于人家走南闯北经过实战洗礼,经过政治锻炼。而朱宸濠在南昌生活了一辈子,风平浪静,家乡观念根深蒂固。不是被逼无奈出去闯荡的人,在外遭受挫折,思乡情绪会油然而生。再听说王阳明率领三十万大军进攻南昌,那里是朱宸濠的家,是他的老巢,是他的精神寄托之地,一旦失守,犹如无根浮云,即使打进了南京,一样没有安全感。就好像很多外来户在大城市打拼纵然买了房子,依旧觉得矮人一等,因为他们的根不在那里。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现如今,朱宸濠面临的境地正是如此。关建时刻,驴拉磨的习惯作祟,主导了他的心智,遂决定回师南昌。历史证明了这条真理——习惯可以要人命,坑死宁王的最后一个人就是他自己,准确地说是他的习惯。
大伙释然了,细想想还真就是那么回事儿。
书归正传,敌人来得迅速,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这是每一位将领心中的又一疑问,大伙商量半晌得出结论——守南昌。他们有理由和根据,贼势正盛,如今只有省城南昌可守,宜将所有兵马入城,坚壁清野,观望时局,待四方援兵一到,然后图之。有这种想法的人实属正常,因为众将领并不知道他们一直在孤军作战,朝廷根本没派一兵一卒。王阳明太清楚当前的情况了,急送多份奏疏,无一回音,他一直忽悠众人的“勤王之师”,看来一时半会儿是来不了了。
众将领的论断正中老王下怀,老王笑道:“其实不然。贼势虽强,要知道他们没打过大仗,一个安庆足以证明贼虽人数众多,但毫无实战经验。朱宸濠唯以爵赏诱人罢了,没有更好的思想统一军队。今,贼人进不得逞,退无所归,士气已然消弭。当今之计,我军必主动出击,以奇制胜,贼人将不战自溃。兄弟们啊,打仗,很多时候打的是心理战。”
老王做出部署,抽调南昌城精锐由苦力伍文定、邢珣、徐琏、戴德孺各领兵五百,分作四路主动进攻贼人两万先头部队。再派余恩领兵四百往来于潘阳湖,引诱贼兵,以刘守绪等千人伏兵,合围重创。最后,引敌入鄱阳湖,在那里王阳明要投入所有兵力与朱宸濠一决死战。
王阳明用兵奇谲,最大特点是以最小的成本赚取最大的利益。分为三步走:攻心为上,先打信息战,扰乱敌方军心;继而与敌交战,绕开正面,从侧面进攻。除了与宁王鄱阳湖决战外,少正面对敌,通常采取偷袭。偷袭的时间通常在五更天,拂晓三点至五点钟左右,每次都差不多,却屡屡得手;最后是总攻,其实就是打扫战场。一般选手经过前两步下来,基本溃不成军,朱宸濠像样儿,挺到了第三步。
七月二十三日,伍文定部趁着夜色掩护,率先接近敌人,不知不觉,悄无声息。只见敌人舰船巨大,而他们没来得及造船,只得找了几艘渔船对付用!凌晨时分对于一支部队来说是生理水平、精神状态、防御力、战斗力最弱的时候,也偷袭的最佳时段。伍文定、邢珣率先杀入敌营,另一面的徐琏、戴德孺合势夹攻,对宁王的两万先锋部队发起了猛烈进攻。按照老王的预先部署,此战必尽全力,挫杀敌人锐气,把敌人引入鄱阳湖,在宽阔的湖面进行最后的决战。
实际战况如王阳明预料那般,非常顺利。
战场上,越怕死越死得快。伍文定领了一群疯子直冲敌营,挥刀断头。偷袭之下,敌军阵营大乱,舰船太大,各为自保,惊慌中,不清楚有多少偷袭人马,有的蒙了直接跳进江里,才发现不是在陆上。四支队伍两千人,往来冲击,直到天亮,敌人才发现原来就这么两个人,经过慌乱后,组织有效的反击。
这次主帅凌十一中箭落水,顿时群龙无首。
凌十一、闵廿四都是江湖盗贼,没见过大阵势,最多率领几百人在鄱阳湖上抢劫,军事指挥谈不上,逃跑还来不及,哪来的时间顾别人。
闵廿四经常在这一带活动,对鄱阳湖水系十分熟悉,他也清楚大船不利于在河沟里作战,只有退入鄱阳湖方能发挥大舰的威力。但退守情况堪忧,平叛军第一波冲击过后,余恩率领的第二波又发起了进攻。闵廿四顾不上兄弟们,迅速退入鄱阳湖。眼瞅着河道愈发开阔距离鄱阳湖近了,突然鼓声大作,从芦苇深处杀出一堆破渔船,箭如雨下,对他们又是一顿砍杀。
经过激烈的战斗,老江湖闵廿四没脾气了,吓得心胆俱裂,何曾见过死那么多人,最后领着残兵败将退到鄱阳湖东畔的八字脑,等待朱宸濠的到来。经过清点,闵廿四手里只剩下四千来人。直接被平叛军斩杀两千多人,落水淹死的一万多,被缴去的战船、俘虏等无法计算。
这个时候,宁王的航空母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