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嘉靖上台,新一轮的政治风暴
朱祐樘这一脉无人继承,长子朱厚照无后、次子朱厚炜夭折。按照兄终弟及的祖训,兴献王朱祐之子朱厚熜,十二岁袭爵,入京继承大统,年号嘉靖。即位年龄十五岁,开始了他长达四十五年的统治,也是明朝皇帝中寿命最长的一位。朱厚熜上任伊始,下诏废除正德朝各种弊政,诛杀佞臣钱宁、江彬等,使朝政为之一新。然而,没过多久爆发了“大议礼之争”。
嘉靖听说王阳明大名后,由衷佩服,下诏:“尔昔能剿平乱贼,安静地方,朝廷新政之初,特兹召用。敕至,尔可驰驿来京,毋或稽迟。”召王阳明入京辅政。这里有他的政治打算,上任伊始,嘉靖需要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成员,王阳明军功至伟,心学大师,文武双全型人才,足可抵挡一面。然而,嘉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这一切都是内阁首辅杨廷和搞的鬼。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嘉靖与杨廷和从刚开始就结下了梁子。
杨廷和起草武宗遗诏中说:“皇考孝康敬皇帝亲弟兴献王次子,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与内外文武群臣合谋同词,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诏书以朱厚照的口气明确说明,他叔叔朱祐次子朱厚熜聪敏仁惠,进京嗣皇帝位。等嘉靖真到了京城门外时,杨廷和与礼部尚书等商量以什么礼仪迎接?最后老杨拍板以“皇太子”礼仪迎接,礼仪方案“皇太子”由东华门入,居文华殿,择日登极。
年轻气盛的朱厚熜倔脾气顿时上来了,他对右长史袁宗皋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争论后,由皇太后令群臣上笺劝进,朱厚熜在郊外受笺。当日中午,从大明门入,在奉天殿即位。诏书曰:“奉皇兄遗命入奉宗祧。”以明年为嘉靖元年,并未采纳群臣拟定的“绍治”年号。
从这时候开始,嘉靖与杨廷和结了仇。
王阳明一旦入京,直接威胁杨廷和的政治地位。原因有三:第一,王阳明在上呈的戡乱功劳簿中,除描述威武大将军朱寿和威武副将军江彬等人的功劳外,重点说了兵部,在王琼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胜利,对于内阁只字未提。杨廷和这人才华有工作能力有,就是有点儿小气。见老王没提他,顿时拉长了个脸,要知道当年王琼举荐王阳明为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是经过内阁同意的。换言之,王阳明戡乱功劳中当有内阁一份,可是功劳簿上根本没提幕后英雄。第二,杨廷和与王琼有隙,两人表面言欢,实则明争暗斗。很显然王阳明是王琼的人,功劳簿不提内阁也可以理解。第三,王阳明大学问家,桃李布满朝堂,他一旦入京很有可能被提到显要位置。王琼现任吏部尚书,背后再有嘉靖支持,假如再与王阳明联手,杨廷和这文官首领地位不保。
综上所述,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阻止王阳明入京。
嘉靖下诏不久后,很快朝臣奏疏积案如山,一面,称王阳明曾参与朱宸濠谋反,因虑事不成,才反戈一击,属于虚有其表,沽名钓誉。另一面,有王阳明学生黄绾上疏力辩老师是清白的。嘉靖年少登基没有直系辅臣,第一次感到来自文官集团的威胁。奈何孤立无援,只得选择了妥协。
于是,刚刚走到杭州的王阳明接到了新的命令,诏曰国丧期间,暂归江西,等待命令。
老王乐了,这个命令可能是这么多年来朝廷做得最正确的一个。借着由子,老王提出归省,回家探望老父亲,这一次组织上终于批了,同时擢升老王为南京兵部尚书,想什么时候上任都可以,朝廷给你放长假了。
王阳明回到家见到了白发苍苍的老父亲王华。老王回到老家心情格外舒畅,到余姚上坟祭祖,痛哭母生不及养,祖母死不及殓,老王伤心落泪。国家有难,人伦世故自然要放到一边。
老王收拾下心情,与亲朋好友故地重游,一有时间就摆开课堂讲学。
正德十六年(1521年)十二月十九日,王华七十大寿,当天热闹非常,十里八村的亲朋好友、朝廷官员、学生粉丝,全来参加王老爷子的生日宴会。
大家正喝到兴起时,一件喜事从天而降。
京师的政治斗争有了结果,王阳明剿匪戡乱那么大的功劳,岂能因为一句莫须有的参与谋反而一笔作废?最后闹出了结果,朝廷派人传达圣旨,曰:“江西反贼剿平,地方安定,各该官员,功绩显著。你部里既会官集议,分别等第明白。王守仁封新建伯,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还兼两京兵部尚书,照旧参赞机务,岁支禄米一千石,三代并妻一体追封,给与诰卷,子孙世世承袭。正德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准兵部吏部题。”
对王阳明来说,这是至高无上的殊荣,新建伯、光禄大夫柱国,兼任南北两京兵部尚书,年薪一千石禄米,子孙世袭。当天,最高兴的人就是王华老爷子了,前半辈子王华没少为儿子操心,后半辈子以子为荣。眼瞅着孩子折腾了一辈子,油尽灯枯的时候,他终于看到了无上之荣光。如此吉祥时刻,活了七十年,也就这么一次。
宴会进行到很晚才结束,对于朝廷的封赏老爷子有他的看法:“宁王之变,大家都以为你会死,你却活着。很多事谁都办不了,你却都给平了。谗构朋兴,祸机四发,已经两年了,今日终于天开日月,显忠遂良。要知道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咱们王家对于功名利禄向来看得很淡,我只希望父子见于一堂,承欢膝下,仅此而已。”
王阳明看着皱纹纵横饱经沧桑的老父亲,跪地叩首:“孩儿谨遵父命!”
老王上疏要求辞去所有头衔、爵位、职务,表示能自力更生,不给朝廷添麻烦。奏疏上去后,石沉大海,没信了。也难怪,当时京师爆发了长达十八年的大议礼之争,没工夫搭理你。老王懒得问,得此清闲,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