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尊经阁记》,心学思想的经典文章
尊经阁记
文/王守仁(大明新建伯,著名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真不朽,全能大儒,古今唯一)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原文】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翻译】儒家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是中国人永恒不变的思想真理。它在天称之为“命”,赋于人称之为“性”,主于人称之为“心”。心、性、命,其实是一个东西。(文章第一部分,提出“经常道也”的论点,为全文总领。)
【原文】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
【翻译】它沟通人与物,遍及五湖四海,充塞苍穹天地,贯通古往今来,无处不存,无处不在,无处不相同,这就是永恒之道理。它反映在人的情感上,就是恻隐之心,就是羞恶之心,就是谦让之心,就是是非之心;它表现在人际关系上,便是父子之亲,便是君臣之义,便是夫妇之别,便是兄弟之序,便是朋友之信。这些恻隐心、羞恶心、谦让心、是非心,这些父子亲情、君臣忠义、夫妻名分、长幼次序、朋友诚信,都是前面说的心、性、命,实乃一种东西。(此为全文第二部分第一层,通过人伦关系说明“经常道也”的观点。)
【原文】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以言其阴阳消息之行焉,则谓之《易》;以言其纪纲政事之施焉,则谓之《书》;以言其歌咏性情之发焉,则谓之《诗》;以言其条理节文之着焉,则谓之《礼》;以言其欣喜和平之生焉,则谓之《乐》;以言其诚伪邪正之辨焉,则谓之《春秋》。是阴阳消息之行也,以至于诚伪邪正之辨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夫是之谓六经。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是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礼》也者,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也。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着焉,所以尊《礼》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时生焉,所以尊《乐》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辨焉,所以尊《春秋》也。
【翻译】经,用来阐述自然界阴阳关系,就叫做《周易》;用来说明法制政务实施的,就叫做《尚书》;用来歌咏人物情感的,就叫做《诗经》;用来说明礼仪制度重要性的,就叫做《礼记》(汉代称《仪礼》,宋代后称为《礼记》);用来休闲消遣的,就叫做《乐经》(该书秦后失传,儒家六经,实为五经);用来辨别真假邪正的区别的,就叫做《春秋》。因此,它们都是心、性、命,同样一种东西。六经并非别的东西,一直存在于你我心中的真理。所以我们对待六经,省察内心的阴阳变化及时作出行事调整,那才是尊重《易》;省察内心的法制政务及时务实工作,那才是尊重《书》;省察内心的真实情感及时歌咏抒发,那才是尊重《诗》;省察内心所学礼仪用于实际交往,那才是尊重《礼》;省察内心的喜怒哀乐,想唱就唱,大声喊出来,那才是尊重《乐》;省察内心真伪邪正的标准用于判断事物,那才是尊重《春秋》。(此为全文第二部分第二层,通过儒家经典说明“经常道也”的观点。)
【原文】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由之富家者支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为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之所以为尊经也乎?
【翻译】先人匡扶人间正道,担心后世颓废而著六经。犹如富贵之家,父亲害怕子孙败家,把留给后世的财富登名造册,这样一来,财富到子孙手里不至于盲目散失。所以说六经是我们内心的账本,然而六经的实际内容其实都在我们的内心,就好像父辈留给子孙的家底,种种色色,都存在家里。那账本不过是记录种类数目罢了,世界上学习六经的人不懂得从自己内心去探求六经的真实内容,却咬文嚼字、拘守训诂,自以为那就是六经了。犹如富家之子孙,不去仓库里看看到底祖先留给了他们什么实货,反而拿着账本炫耀。渐渐地,不认得祖先留下的东西长什么样,遗忘散失,最后沦为精神乞丐,还恬不知耻地拿着徒有虚名的账本说:“这就是我的家底啊!”
呜呼!六经的真正学问,不被世人重视,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了。崇尚功利,信奉谬论,那叫做混淆视听;学会点儿点文字训诂,背诵两句断章取义的名言警句,沉于一知半解中,以蔽天下人之耳目,那简直是对六经的侮辱。玄言皆远,竞相诡辩,掩饰其险恶用心和卑鄙行为,曲高和寡,假装高深,自命不凡地以为通晓六经,这叫做文贼流痞,是最无耻最恶心最不要脸的。像这样的人,账本都当手纸用了,哪里还晓得啥叫尊重六经?(此为全文第二部分第三层,针砭时弊阐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经常道也”的观点。)
【原文】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冈,荒废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另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又为尊经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翻译】绍兴有一座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岗,荒废已久了。知府南大吉君,治理民政之余,痛感绍兴府学风颓废,委靡不振,使之重归于圣贤之道。于是命山阴县令吴瀛扩建书院,增建造一座尊经阁于书院之后,说道:“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则社会和谐。”尊经阁落成,邀我写一篇文章,晓谕广大莘莘学子,因而写了这篇记文。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最起码也知道怎么去尊正六经了。(此为全文第三部分,说明这篇文章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