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交流》一章 的补充〔68〕
19××年×月×日
阿尔卡其·尼古拉耶维奇说: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狗一走进屋来,总是要打量打量屋里的人们,想了解他们的情绪。它嗅出人们的情绪之后,就选择一个交流的对象,走到这个对象跟前,擦擦他的脚,或者把爪子放在他的膝盖上。狗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使人注意它。当目的达到以后,它就蹲在它所选定的对象对面,凝视着对象的眼睛,同他交流起来。
“再举另一个领域中的例子。在昆虫或海栖爬虫类中也有类似的情形。昆虫和海栖爬虫从自己藏身的地方爬出的时候,也是长久地研究着周围的大自然。它们用自己的触角来辨别路途上所碰到的一切无生物和有生物。只在经过仔细的研究之后,它们才开始采取某种行动。
“人不也是这样吗?一个人走进屋来,也要打量打量屋里的人们,设法了解他们的情绪;他也要选择对象,走到对象跟前,引起对象的注意,放出自己眼睛的无形的触角,去了解别人的心境。通过放光和受光,走进来的主体就跟选定的对象交流起来了。
“在另一种情况下,这些动物——狗、海栖爬虫、人——会一下子就闯进来,立刻引起在场者的注意,并开始与其进行某种交流。
“可见,在这个过程中,有某些阶段对于一切动物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阶段所由组成的一些同样的瞬间永远是遵循着同样的逻辑和顺序来进行的。
“只有舞台演员是例外。他们往往不想知道动物必须遵循的有机的自然规律。他们走上舞台的时候,对周围的气氛不感兴趣;他们不去选择交流的对象;他们不去寻找对象的眼睛,不去感触对象的心灵,没有感觉到对象就在近旁。
“匠艺演员始终认为他们的对象是坐在正厅中的;观众他们事先已经知道应当站在台上的什么地方,应当在那里做些什么和说些什么。匠艺演员不是按照他们作为人的需求去做这一切,而是强制地、按照剧本作者或导演的指示去做的。他们不善于把别人的感觉、动机、思想、言语、动作变成为自己的。
“正因为这样,匠艺演员不是走进设置在舞台上的房间,而是登上舞台去‘表演’,从舞台的高处向成千观众表现他们自己。
“怎样避免这种在全世界的许多剧院中如此普遍的对人的天性的歪曲呢?!怎样摆脱人们企图用来代替根据天性规律自然而然地、下意识地产生出来的东西的那种粗劣的虚假、匠艺和刻板呢?
“我们只有一种手段,那就是心理技术。
“许多动作在现实生活中都是自然而然做出来的,在舞台上却往往需要心理技术的帮助。心理技术教我们有意识地、合乎逻辑和顺序地实现有机过程(其中包括过交流程)的一切瞬间和阶段。如果这个过程不能自然而然地、下意识地产生,那就必须有意识地使各个瞬间按照逻辑和顺序,按照我们天性的规律来构成这个过程。这项工作只要不是从形式和表面来进行,而是借助于内心的暗示、借助于放光和受光的,演员就能使自己达到真实。
“但是,如果你违反了各种自然规律,那就要遭到不幸了。那时候,你必然会走上虚假、做作和匠艺的道路。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研究天性的规律,有意识地注视这些规律是如何得到执行的。这一号召同样适用于交流过程不是自然而然地、下意识地产生的场合。
“到目前为止,我们进行的是研究交流过程的各个瞬间的工作。现在,应该仔细地看一看,这些瞬间是怎样构成一系列阶段,而这些阶段又是怎样构成有机交流过程本身的。
“演员走进舞台上的房间,打量房间里所有的人,判周别围情况和选择对,象所有这些瞬间构成有机交流过程的第。一阶段
“走到对象跟前,借助于那些能惹起对象注目的动作,借助于出其不意的语调等,,使对所象有注这意自些己瞬间构成我们所说明的这个有机过程的第。二阶段
“用眼睛的触角,试探使对这象的个心陌灵生人的心灵能为最容易而自由地接受主体的思想、情感和视像作好准备,所有这些瞬间构成有机交流过程的。第三阶段
“借助于放光、声音、语言、语调、适应,,把自己的视像传希达给对象望并试图使对象不仅听到和理解到,还要使他以内心视觉看到交流的主体本身看见了什和么怎看样见所传达的东西,所有这些瞬间构成有机交流过程的第四。阶段
“,对象双的方反交应互,地发所出和有收进这心灵些的潜瞬流间构成有机交流过程的。第五阶段
“在每一次舞台交流中都应当遵循这五个阶段。”
“这任务真艰难啊!”我说。
“我要向你证明,事情并不是这样的。首先,发生交流之前的那些有机过程是非常合乎逻辑和顺序的。而逻辑和顺序,你们已经知道,能使我们达到真实,而真实就使我们达到信念,这一切加在一起就造成了‘我就是’,激起了创作和有机天性及其下意识。”
“有机过程的五个阶段,这说起来可容易,你就来掌握掌握看!”学生们说。
“来吧,我们现在就试试看!”阿尔卡其·尼古拉耶维奇提议。“那兹瓦诺夫,你到走廊那里去,过一分钟再回来,猜一猜我们那时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后来有人对我说,我刚一走出去,托尔佐夫就偷偷告诉大家一件消息:
“可怜的那兹瓦诺夫!他还不知道他就要离开学校了,因为他家里来信叫他离开莫斯科。”
“怎么回事?那兹瓦诺夫就要离开学校了?”学生们都凑到阿尔卡其·尼古拉耶维奇身边来。
但是他没有来得及回答,因为我已经回到了观众厅。
一阵难堪的沉默,在这沉默的时刻里,有些学生相信了托尔佐夫捏造的新闻,他们避免同我的目光接触,而另一些学生猜透了托尔佐夫的妙计,就嘻嘻地笑着,带着调皮的神气看着我。
“真见鬼!发生了什么事呢,简直叫人摸不着头脑!”我说着,用眼睛打量着每一个在场的人。
“好极了!的判别瞬周围间情况已和寻经找交自流对然象而然产生出来了,这构成了过程的。第一刚阶才段你努力设法用自己眼睛的触角深入到所有在场的人们的心灵,想了解他们的情绪。你是否已经了解到我们的情绪,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努力设法来感受它。”阿尔卡其·尼古拉耶维奇说明了他这一妙计的意义。
“至于—第二—阶使段对象,注那意就自由己我来帮助你实现吧。我就是你的对象,我已经注意你了。所以你可以走到我跟前来,看着我的眼睛,设法了解我的情绪,”阿尔卡其·尼古拉耶维奇嘱咐我说。〔69〕
我很轻易就执行了他的命令。
“好极了!—第三—阶试段探对也象实的现心了灵!”当我注视着阿尔卡其·尼古拉耶维奇的眼睛时,他这样喊道。
“没有完全实现,因为我不能确定您的情绪,”我指出。
“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按照自己的意思同我发生了内在的联系,并且为交流准备了基础。
“看起来这一切任务并不像你们以前所想象的那样艰难,你们毫不费力就激起了交流前的感觉。就是说,这个任务是你们完全能够胜任的,”托尔佐夫肯定地说。
“如果在舞台上,面对着舞台框的黑洞和成千的观众,我就不能胜任这个任务了。”
“这是实践、时间和注意的问题。这些可以帮助你们在当众创作的情况下顺利地进行这种工作。当你们养成了适当的习惯,我敢保证,你们站在成千观众面前的时候,一定会像我一样,既有对象,也会有正确发展着的交流、想象、放光和受光等的的有机。过可程见,借助于心理技术是可能人工地激起正常的和必需的有机交流过程的。”
“那么,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呢?”我打断了阿尔卡其·尼古拉耶维奇的话。
“关于把自己的视像传达给对象并造成相互交流的问题,我们下一课再讲。”
19××年×月×日
一上课,戈伏尔柯夫就找碴儿,奇怪的是,他这次找碴儿找得很是时候,因为正好把我们引到今天的课的主要题目上来了。
“请原谅,”戈伏尔柯夫带着批评的口吻说,“您说,应当通过交流的各个合乎逻辑和顺序的阶段来接近角色。但是,对不起!要交流,就得先有可交流的东西!要先开始这个过程,然后再在自己身上创造出可传达给别人的精神材料,您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说不定是可能的。我们就在实践中来检验一下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大家都到舞台上,到‘马洛列特柯娃客厅’里去。”
我们执行了命令。
“我们表演什么习作呢?让我们就在这儿,在‘马洛列特柯娃客厅’里,进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进行的戏剧艺术课。所不同的只是,我们课堂上突然来了一位‘视察’。这个角色将由戈伏尔柯夫给我们扮演。让他到后台去,其余的人随便做一些什么练习。然后,视察走进来。让扮演视察的演员按照天性的规律,从实现交流的各个阶段直接开始,而不带有任何固定的任务,也不为准备进行的交流预先储备好材料。”
戈伏尔柯夫到后台去了。阿尔卡其·尼古拉耶维奇悄悄地走下舞台,走到剧院的正厅里来,躲在一个角落里,我们学生则开始做肌肉松弛的练习。
经过了一段时间,戈伏尔柯夫以视察的身份走进来。他按照天性的规律所要求的那样在门口停下来,打量着所有的人()判别,周围用情眼况睛在寻找阿尔卡其·尼古拉耶维奇。由于没有找到,他就考虑要对哪个学生说说话,他在挑选对象上花了很久的时间。最后,他向维云佐夫走去()选择对。象
“我要跟你们校长谈一谈,”戈伏尔柯夫对他说。
“说什么也不行!他不在。他忙着呢。”
戈伏尔柯夫听到了维云佐夫的不礼貌的腔调之后,愣了一会儿,但是,他很快就改变了自己的语调,这使维云佐夫特别注意起他来(。使对象注意自己)第二阶。段
这次是维云佐夫愣住了。接着而来的是一个相当长的哑场,在这段时间内,他们两彼此凝视着(。试探对第象的三心灵阶)段。
“劳驾,请转告你们的校长,”戈伏尔柯夫坚持说,“我是受正在召开的代表大会的委托到这里来的。请对他说,我们发现你们学校的秩序很不好。”
“视察”尽可能有声有色地把想象的大会上的一切经过情形描述了一番,大会似乎还斥责了阿尔卡其·尼古拉耶维奇,说他的教学方法是强制学生的意志的(。传达第视像四)阶段。
维云佐夫并没有屈服,他还是固执己见。于是他们争吵起来了(双方交流。的过第程五)阶段。
学生的这种行为使“视察”大为生气,他开始盘问维云佐夫叫什么名字,怎样到学校来的,凭什么敢这样鲁莽地和首长说话,他的父母是谁?
这时,阿尔卡其·尼古拉耶维奇向戈伏尔柯夫喊道:
“维云佐夫是你的儿子。他小的时候因为受不了他父亲的气,从家里跑了出来。”
戈伏尔柯夫愣了一下,继续盘问维云佐夫,同时为这个新的强加于他的虚构作准备。
戈伏尔柯夫很精彩地表演了这个虚构。由于在自己的演员的盘算中预见到他同儿子的突然会面,他以漂亮的辞藻宣讲了一番对青年和儿童应有的关怀。他带着虚伪的激情讲到父母的义务。他那浮夸的演说愈崇高,他的处境就愈不妙,因为后来人们知道他本人就是专制的父亲,而维云佐夫就是受他的家长式的压迫的牺牲者。
“视察”很可笑地去摆脱自己的难堪处境,在大家哄笑声中跑出教室,离开了自己的亲儿子,而刚才他还对儿子宣讲了父母应该爱护儿女的大道理哩。
习作表演完了之后,阿尔卡其·尼古拉耶维奇说:
“你们应当承认,戈伏尔柯夫和他的对手们是按照有机天性的所有规律来产生和实现交流过程的,可是,在做这个习作的时候,他们事先并没有准备好交流所必需的内心材料。
“戈伏尔柯夫是在最后,在交流过程获得了充分发展之后才开始寻找这些材料的。你们可以回想一下,扮演视察的演员登上舞台时,实际上就只有一个意图,那就是要跟舞台上的某一个人发生交流。我没有提供他任何情节,也没有交给他任何任务,如果把这样一个‘假使’,也就是视察的称号和职务,撇开不算的话。
“戈伏尔柯夫选定维云佐夫作为自己的对象之后,就开始同他发生交流。联系既然已经形成,自然而然就需要有精神的和别的材料来延续这个已经发生的过程。
“我讲到这一重要的瞬间,是为了使你们弄清楚表演者心灵中当时所发生的变化。
“你们是否知道,交流过程的产生会有力地推动演员的整个创作天性?这时候,演员的创作天性会求助于自己的各个内部元素,这样就把它们一一地或者一下子都发动起来了。”
“那为什么?”维云佐夫着急地问。
“因为没有这一切元素的参加就不能有交流。事实上,如果没有内部动作和外部动作,没有想象虚构和规定情境,没有视像,没有正确的注意,没有舞台上的对象,没有逻辑和顺序,没有真实感,没有对真实的信念,没有‘我就是’的状态,没有情绪回忆及其他等,难道能和活生生的人交流吗?
“舞台交流、联结和把握,要求演员内外部所有创作器官都来参加。
“在戈伏尔柯夫身上也发生了这种情况,由于交流过程的刺激,他的创作器官自然而然动起来了。想象给他暗示了新的材料,新的规定情境、任务和情绪回忆;动作的欲求自然而然出现了。这一切都是合乎逻辑和顺序的。这样,基于创作惯性,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视察’跟维云佐夫争吵和盘问维云佐夫的场面。这个场面使习作的情节得到了发展。
“这一切不都是证明了演员可以直接从交流开始自己的创作,而不必事先准备这个有机过程所必需的内心材料吗?
“如果创作者能合乎逻辑和顺序地实现一切准备好的交流瞬间,如果他是按照有机天性创作的一切规律来完成这项工作的,如果他对他所体验的和所做的事情有了真实感、对他所做出的动作的真实性有了信念,如果他能在自己内心造成‘我就是’的状态;那么,演员的创作天性及其下意识就会动起来。这时候,由于创作惯性,由于逻辑和顺序,就会产生新的规定情境、任务和动作,而这些规定情境、任务和动作又产生了所表演的习作的情节本身〔70〕。
“这还不是全部:我们的实验证明,没有一定的主题而直接从交流开始创作,其结果不仅能使自己创造出主题来,还能使别人提示的情节变成有根据的和生动的。
“戈伏尔柯夫的情形也就是这样的。
“在已经产生的创作的高潮时刻,也就是当戈伏尔柯夫为了延续交流而自己想出问题盘问维云佐夫的时候,我给他提出了一种足以使事件继续发展的话题。他怀着感激的心情抓住了我那关于儿子从家中逃跑出来的提示。我的虚构帮助戈伏尔柯夫更加广泛地去发展已经开始的有机交流的过程。
“我以作者的身份向他提示我的方案,恰好是在他的内心创作器官由于他的一切内部元素都参加了工作,因为变得对任何新的任务和规定情境都特别敏感的时候。
“这又证明了,先从交流过程开始创作,而后再在自己心中创造出可以传达给别人的内心材料,是可能的。”19××年×月×日
今天戈伏尔柯夫的发言也没有搅乱课堂的秩序,相反,他提出的许多问题都得到了阿尔卡其·尼古拉耶维奇的详细解释。
经过情形是这样的。
戈伏尔柯夫还不肯屈服,他继续找碴儿。
“您知道,作者本人在台词中往往没有余地让演员去准备交流的过程,他往往是一下子就把交流的最后阶段提供出来了,”他解释说。
“显然,你说的是那些不高明的作者。但这些作者是不足为例的。”
“不,您知道,格里勃耶多夫并不是不高明的剧作家,可他也犯了这种错误。举个例子:那就是《智慧的痛苦》第一幕中恰茨基的出场。亚历山大·安德烈耶维奇一上场就开始交流,事先并没有去判别周围情况,也没有用眼睛的触角去试探。”
“是的。不高明的演员就会这样做。他们上场就像牛走进斗牛场一样;不看索菲亚,也不去判别周围情况,只是像跳芭蕾舞似的单膝跪下,带着浮夸的激情朗诵起来:
天刚亮我就起身!现在跪在你的脚下。
“然而,好演员就不是这样来演了。他们会站在门坎上,了解一下周围情况,看准对象——索菲亚,很快地向她走去,为了使心爱的姑娘更注意自己,就单膝跪下,让自己眼睛的触角伸向她的眼睛。
“在这以后,他们就来实现交流过程的各个阶段了,而且每一个瞬间都由台词提供了内心根据。例如:
你高兴吗?不高兴?请看看我的脸。
你吃惊了?仅仅如此?就是这样接待!
好像才过了一个星期,
好像昨天还在一起,
彼此都充满厌烦心理,
没有一丝爱情!你可好啊!
“这几句台词就是为了能让恰茨基去试探索菲亚的心灵的。
但是,我神志恍惚,好像掉了魂,
四十五个钟头之内,没眨一下眼睛,
跑了七百多俄里,狂风啊,暴雨啊,
我如醉如痴,无数次摔倒在地上——
如今却得到了这样的奖赏!
“这些台词描绘了恰茨基所传达给索菲亚的。内心视像
“往下,按照台词所表明的,开始了。交流的过程
“可见,你责难优秀的诗人,说他破坏有机天性的规律,特别是破坏有机交流过程,是毫无根据的。
“所有大诗人、大剧作家、大文学家都像格里勃耶多夫一样十分重视人的有机天性的要求。”
“但是,对不起,我可以给您举出许多优秀的剧本,其中交流过程在开幕的时候不是处在准备阶段,而是已经处在充分发展的阶段了,”戈伏尔柯夫还是不肯屈服。
“那是因为准备工作是在幕后进行的,”托尔佐夫说。
“作者在台词中并没有指明这一点。”
“可是,人—演员的有机天性、规律、逻辑和顺序、我们的心理技术,都需要这个准备过程。没有准备过程就不能开幕,演员就不能开始表演。”
“那么怎样来解释涅米罗维奇丹钦科的剧本《生命的价值》呢?这个剧本是从结尾,也就是从自杀开始的〔71〕。”戈伏尔柯夫继续纠缠着。
“演这样的剧本时,演员在开幕前不仅要准备交流过程,而且还要亲自把整个剧本写一遍和体验一遍。”
今天提早下课,因为阿尔卡其·尼古拉耶维奇晚上有演出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