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创造角色》〔《奥瑟罗》〕的补充
〔为台词提供根据〕
按照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亲手作过修改的打字稿(第591号)排印。这篇原稿写于20年代末。它写成的时间显然比以《奥瑟罗》的材料为基础论述创造角色的其余手稿为早。有一系列间接的资料可以证明,这篇手稿最初是作为《演员自我修养》之一章的材料来准备的(显然,是为了《台词和潜台词》一章,这在该书的好几个写作提纲中都提到过),只是到了晚些时候(1923—1933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才把它从《演员自我修养》的材料中抽出来,在它的第一页写上了“创造角色”的字样。但这篇原稿在《创造角色》的各个写作提纲中的位置并没有确定。接近角色的途径在这里与稍后时期所阐述的工作原则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因此,现在发表它的时候,我们把它和有关创造角色(《奥瑟罗》)的材料隔开来,作为独立的一章,并加上了“为台词提供根据”这一姑且假定的标题。这里所描述的工作过程很足以说明到20年代中期为止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实践的特点。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1〕原稿中所引用的悲剧第三幕中埃古和奥瑟罗的台词,以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这篇手稿里所引用的一系列其他的台词,都依据于魏恩贝格的译本(导演计划也是根据它来编制的),但并不是和它逐字逐句地相符。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该译本作了一系列的改正,使台词的意思和剧中人物的动作逻辑更加明确。
〔2〕季·谢·索柯洛娃在她的关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童年时代的回忆录中,谈到那个曾经在阿列克谢耶夫家院子里进行表演的波斯人和他那只训练有素的猴子。孩子们极感兴趣地观赏了这些表演并且对贫苦的波斯人和他的猴子深表同情。(《康·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材料。书信。研究》,苏联科学院出版社,莫斯科,1955年,第358—359页)
〔3〕这里所指的“经典的”或“模范的”“创作进程”,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30年代所确定下来的并且在他最后著作中得到了阐明的处理演员的方法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这种“模范的”创作进程是从理智走向情绪,然后才走向动作的,这反映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定的工作时期的特点,当时,他曾把掌握角色的过程分成分析、体验和体现三个阶段。
后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重新检查了这种创造角色的方法,这从他所有的有关这个问题的著作和他的导演—教学实践中可以得到证实。
但是,所发表的材料对于弄清楚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作思想的演变过程和他作为导演对《奥瑟罗》悲剧中最重要的场面的理解,还是有其一定的意义的。
〔4〕托尔佐夫在这里向学生们提起了他们的初次舞台演出,关于这次演出的情景在《演员自我修养》书中有所描绘。(见全集第2卷第1章)
任务。贯串动作。最高任务
按照一本笔记本(第614号)中的手稿初次刊印,笔记本是由阐述演员工作中的任务、贯串动作和最高任务问题的各个片断组合而成的。这些片断中的每一个都标有《创造角色》或《第三卷。<创造角色>。任务。贯串动作。反动作。最高任务》的字样。其中有一些最初是为《演员自我修养》一书而写的,并且已经在《最高任务。贯串动作》一章中局部地加以采用。
这里发表了上述手稿中的四个独立片断,其顺序是编者拟定的。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并没有注明手稿的写作日期,但显然是在他制订《奥瑟罗》导演计划和撰写《最高任务。贯串动作》一章初稿的时期,即30年代初写成的。
〔1〕关于米·谢·谢普金的这句话,参见本卷第454页(注〔57〕)。
〔2〕在手稿中起初代替X的,是匈牙利杰出的指挥家阿杜尔·尼基兹(1855—1922)的名字,他曾在俄国旅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