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论演员的角色类型〕

在话剧艺术中,从久远以来人们就被划分为许多种类:善的,恶的,快活的,痛苦的,聪明的,愚蠢的,等等。

这样把角色和演员划分成各类,通常称之为角色类型。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因此,有以下各种角色类型:悲剧的男演员和女演员(男主角和女主角),正剧的情人和女演员,第二情人和花花公子,正剧和喜剧的老头子和老太婆,高尚的父亲,性格角色,说教者,喜剧演员和头脑简单者,滑稽演员,通俗笑剧的情人,正剧和喜剧的天真少女,通俗笑剧唱歌的角色,二流角色,三流角色,等等。

最近时期,这种划分法又有了新的分类。出现了这样一些角色类型:穿衬衫的情人和风俗的女演员,恶棍,下流胚,神经质的角色(神经衰弱者),神经过度紧张的角色,上流社会和非上流社会的角色,穿古装的角色,乔装改扮的角色,卖弄风情的角色,易卜生的思想性强的角色,奥斯特罗夫斯基的角色,霍普特曼的角色,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角色,等等。

我曾经听过这样的谈话:

“您演哪些角色?”

“神经紧张的乡村教师。”

“您呢?”

“上流社会的坏蛋和尽情挥霍享乐的人。”

第三者回答:

“我演哥特式的坏蛋和穿古装的英雄。”

第四种人、第五种人、第六种人说:

“我演老头子,神经质的官吏。”

“我演霍普特曼的神经衰弱者。”

“我喜爱易卜生的朦胧的角色。”

正如所见,角色类型原来是按照作家分的,现在开始按照个别的角色来划分了。出现了一些扮演沙皇费奥多尔和汉娜莉这类角色的专家。

戏剧道德使这种角色类型的划分合法化。比如,认为占有别人的角色类型的角色是不友好的。巡回演员例外,对他们来说任何法规都不存在,个别演员已经占据有些好角色的角色类型属于例外,所有其余的舞台活动家都被限制在一定的狭窄的角色类型的框框里。正因为如此,悲剧演员命中注定整个一生都要裹着古装斗篷,在舞台上痛苦和死去。演头脑简单的人,注定要在作者给他安排好的混乱中惊讶不已。演天真少女,必须一生都表现天真烂漫,蹦蹦跳跳,拍拍小手,可爱地嘟嘟喃喃,而可怜的滑稽演员则要用自己的天生缺陷使人发笑。

在现有条件下要求多样化是否可能呢?用一劳永逸确定下来的手法扮演彼此永远相似的角色是否不自然呢?演员在剧院里一天用四分之三的时间研究角色,这些手法已经溶化在他们的血肉里,难道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吗?这些手法都是从生活于演员本人生活中的人身上提炼出来的,而这个演员又是观众在剧场里每天都会见到的。

正因为如此,在舞台以外,悲剧男演员仍然带着一副忧郁的面孔,喜剧演员说话俏皮,扮演天真少女的女演员矫揉造作,正剧女演员永远痛苦,花花公子说话庸俗。

正因为如此,这些可怜的演员在舞台上和舞台以外都是那样的单调,不自然,枯燥乏味。艺术,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创造而成为沉重的匠艺,假使不是戏剧的浪漫生活具有诱人的自由因素,甚至放荡无忌的自由因素,这些勤劳者就会感到呼吸的空气不够用。唉!戏剧的浪漫生活是有诱惑力的,也是有毒的!

列·尼·托尔斯泰伯爵在他的长篇小说《复活》中这样说(第五十七章,阿·费·马尔克斯第二版,圣彼得堡,1899年):

“有一种极为常见而且流传甚广的迷信,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些自己固定的特征,认为人有善良的,凶恶的,聪明的,愚蠢的,精力充沛的,冷漠疲沓的,等等。人往往不是这样的。我们谈到一个人可以说,他善良的时候多于凶恶的时候,聪明的时候多于愚蠢的时候,精力充沛的时候多于冷漠疲沓的时候,或者与此相反;如果我们谈到一个人,说他善良或聪明,而谈到另一个人,就说他凶恶或愚蠢,那是不合实情的。然而我们总是把人这样分类。这是不对的。人有如一条河:所有的河里的水都一样,到处完全一样,但是每一条河常常有的地方河身狭窄,有的地方水流湍急,有的地方河面宽阔,有的地方水流缓慢,有时河水清澄,有时河水冰凉,有时河水混浊,有时河水温暖。人也是这样。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切人的特征的萌芽,有的时候表现这一些特征,有的时候又表现另一些特征,他常常变得完全不像他自己,同时又始终是他自己。在某些人身上,这些变化特别剧烈……这些变化”之所以发生,“既有形体方面的原因,又有精神方面的原因”。

我认为,按角色类型划分演员是得到戏剧事业的那些不利条件支持的,其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工作紧迫和需要减轻并加快演员的劳动。

请回想一下,手工业者是如何制造自己产品的。一个人善于做椅子腿,做得又快又好,另一个人善于做扶手,第三个人善于做椅背,第四个人把这些都安装好并胶合在一起,最后就成了手工做的椅子。由于经常实践,木工就适应了做自己专业范围狭窄的工作,结果就加快了工作,而且劳动力也便宜了。在不追求艺术目的而追求物质目的的戏剧企业里所采用的办法,难道不是一样吗?给这样一些剧院起个名字,叫做“大兵团”。在那里,有一些人只会扮演可笑的老年人,另一些人只会演愚蠢的年轻人,第三种人很会哭或者很会笑。导演们好歹把他们捏合在一起,就成了演出不了两三场的糟糕的戏。但是,由于采取这种办法,在一个演剧季里能排练出一百个或更多的戏。

要求演员用新观察到的情况,用各种典型,用不同的表演手法,用探索新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的个性,这是否可能呢?总而言之,通过一次排练或最多十次排练,要把戏排成,就期望演员有所创造,这是否可能呢?还有,一年里要创造出五十个到一百个角色,一个人能否有足够的想象力呢?然而,外省演员时常要担任数量这么多的角色。所以,这些可怜的劳动者迫不得已开始采用手工业方式,而且后来又采用工厂的生产方式准备自己的角色,这并不足为奇。这样就造成了演员的劳动分工和每个演员的工作专业化。换言之,就是把演员划分成角色类型,各种表演流派都在求助于传统的排戏方法。

角色类型能加快演员的工作,而大声读台词可以在观众面前掩盖这种工作的低劣质量。

还有许多理由支持按角色类型划分演员的错误惯例。

角色类型可以节制贪婪的演员要求角色的欲望,并能在演员之间平均分配工作。大家本来都知道的,嫉妒成功和羡慕好角色,这是造成演员之间不和睦的两个主要原因。

划分角色类型,在消除嫉妒方面产生了某些良好的影响。悲剧演员羡慕喜剧演员成功的情况是罕见的,而在一个剧团里同属一种角色类型的两个演员不能和睦共处这种事却屡见不鲜。

对划分角色类型习惯的最热烈的拥护者,是那些才能不大的演员,他们的天赋才能的幅度不广,而且是单方面的。这样的天赋才能,演些专业范围窄的类型的角色,还勉强凑合,要对他们提出更广泛的要求时,这样的才能恐怕就不够用了。

每个人,凡是具备最起码的外部条件或内心条件和舞台经验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个、两个、五个角色,他会把它们演得不错,如果这些角色的主要成分是他的天性中所固有的,那也许还会演得好。要演上十个这样的角色,尽管这些角色彼此之间的区别只不过是变换服装、胡须和假发,就足以取得这种角色类型的演员的称号。

正因为如此,那些时常到处碰壁的入,青年男女,他们为了追求独立生活和自由职业,总要成群结伙地想尽办法搞话剧,而且经过一年他们就会成为演员。没有特殊好的禀赋条件,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在任何其他一种艺术中都不可能取得这种效果,但是,他们认为,演话剧是一切有天才的人一下子就作得到的,而且他们之中谁不觉得自己有天才呢!因此,有好身材和洪亮嗓音的人,就会成为悲剧演员或穿衬衫的情人。有些狂热的、漂亮的年轻人往往成为一流的情人,而毫无才能的人就成为二流情人。当后者上了年纪,有几套演戏的服装,又善于和女人打交道,他就能演花花公子和上流社会的恶棍。一个人,善于说笑话,这就是喜剧演员;具有畸形的外表,这就是滑稽演员。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没有任何热情气质的特征,这就是说教者的角色。生活中的商人,就是舞台上的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商人。生活中的歇斯底里女人,就是正剧女演员。生活中的神经衰弱症患者,就是舞台上的神经衰弱患者。一位没有才能的美貌女人,这是贵夫人或上流社会的风骚女人。一位小姐,身材矮小而快活,这是天真少女的角色。一位小姐身材较高而索然乏味,这是正剧的天真少女。有点嗓子的小姐,这是通俗笑剧中唱歌的角色。一位小姐天不怕地不怕,这是女扮男装的角色,等等,诸如此类。

总之,要想成为某种角色类型的话剧演员,具备一些外形和内心的、甚至病态的禀赋条件就够了。

真正的演员坚持另外的见解:他不承认角色类型,并且扮演一切角色,只有那些违反他的信念和艺术趣味的角色除外。比如,四十岁的罗西把年轻的罗密欧演得非常好,而五十岁肥胖的柔迪克在扮演十八岁少女的角色时,是非常迷人的。这些演员也非常出色地扮演了上了很大年纪的角色,区别只在于扮演那些青年角色时他们的外形条件不是那样适合。

我认为,只有一种角色类型,这就是性格角色的类型。

凡是没有性格特征的角色,都是坏的、没有生命的角色,因而,一个演员只要不善于表达他所扮演的人物的性格特征,那他就是个千篇一律的坏演员。

实际上,在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没有他自己独具的性格特征,正如在世界上没有像两滴水那样完全相同的两个人。甚至完全没有个性的人,也有他毫无个性这个特征。

正因为如此,我要为每个演员提出一个理想——完全的精神和外形的化身。

尽管这样的目的看来是不可能达到的,正如任何理想都是达不到的一样,但是只有强烈的追求理想才会为天才开辟新天地,才会为创作开辟自由领域,才会为创作,为观察、研究生活和人们,因而也为自学和自我提高修养,开辟取之不竭的源泉。

这样的目的不是平庸无能之辈所能达到的,那就让他们达不到吧。

要有这样的座右铭——要做个对墨守成规深恶痛绝的人,这种人将会战胜墨守成规这个艺术中的最凶恶的敌人。

即便当演员迫不得已要为创作寻找素材时,那也要到生活本身中去找,而不要到陈腐的、破烂不堪的和用烂了的舞台范例中去找。

那个时候,演员们就只分成两类——好的和坏的,而由五个角色组成的上演剧目中的那些穿衬衫的、穿燕尾服的和穿古装的演员就要消失。

要向演员们提出这样广泛的要求,对于那些可怜的青年人和小姐们也是会有所帮助的,他们有如飞蛾扑火,在戏剧舞台的脚光灯旁,要被烧得焦头烂额。这时他们就会懂得,戏剧艺术象一切艺术一样,是反映人的生活的,它要求才能、学习和自我修养。他们会懂得这些的,而且还会慎重地登上戏剧舞台。

那个时候,要为自己在舞台上和后台建筑个安乐窝这种谎言也许就会消失。上天保佑,一群平庸之辈嘴里高谈阔论那些数不清的艺术法则,对轻信的观众颇有影响的情况,也会消失。

许多人读过这几页文字后也许会认为:

“幻想!……着迷了!……对于把演员分为角色类型这个微不足道的惯例的作用和坏处都讲得太多了!”

就算这样吧。让这件事引起争鸣、批评和讨论,让人们探索出另外的更可靠的〔方法〕,把艺术上另外一些虚假也从舞台上赶出去,用艺术真实来代替虚假,要为才能得到广泛的而不是专业范围狭窄的发展而改善基础,要使观众在剧场中找到真实生活而不是虚假生活的反映。

我毫不怀疑这一点。能够做到精神的和外形的化身,这是演员的首要任务。

当观众熟悉这一类演员时,他们很快就会变得不那么听话了,他们将会珍视舞台上的创作,而不是那些刻板公式。

要提高对剧场、导演、演员和一切舞台工作人员的要求,这就足够了。这将是最好的过滤器,可以把大批涌来的庸碌无能之辈挡在剧场门外〔1〕

专演某种角色类型的男女演员,为适应自己的禀赋条件,给各该类型搞出一套手法,或所谓表演方式。当男演员或女演员的外部条件和内心资质完全符合所选择的角色类型时,那是极大的幸运,也是相当罕见的。那时候,造就出来的演员诚然非常有生活味而自然,然而却是始终在表现他自己。这些演员让角色来适应自己,适应自己的条件,并且质朴而真实地体验着它。可惜,这是稀有的偶合。通常男演员和女演员都得使自己甚至去适应他们给自己选择的那种狭窄的角色类型。由于缺乏好的学校、教师和导演,他们不得不凭借自己的鉴赏力独立地去从事这项工作,因而往往产生一系列可悲的错误和后果。

一个演员身材高大,体型漂亮,嗓音好,又有一副郁郁寡欢的面孔,就给自己选择悲剧的角色类型,而忘了他欠缺一种最必要的东西——悲剧气质。他企图用外部形象来代替这种气质,便求助于奇异的姿势、朗诵、叫喊和夸张的面部表情。他挑选一些西方假古典派演员作为楷模,依仗他们的威望,在外表上模仿他们,因而当然他所学到的只是这一流派的缺陷或这样一些演员的个性,而没有在他们的主要优点方面接近他们,这些主要优点正是建立在他们的内在悲剧才能之上的。这样造就出来的就是个大叫大喊、矫揉造作、装腔作势的演员。人们往往把他算进艺术中的某一流派或传统,而这种荣誉就足以在观众和报界面前为他个人才能的不足进行辩护。

也有相反的情况,但可惜是过于稀少了。一个演员具有很好的内在气质和可怜的外形和嗓音条件,却能十分精彩而机敏地表演悲剧角色,他运用了自己的几乎全部内在力量,用它来掩盖自己外部条件的贫乏而有时甚至是可笑。他开始滥用自己的神经,因为没有什么流派就去完全否定它,最后,造就出来的是个本色演员,其结果还是个神经衰弱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