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论文化修养对演员的意义〕

初学演员首先应当关心自己的教育。有个时期,这曾经被认为是对演员的一种多余的奢侈。只要有才能就行,其余都会自然而然到来,——不学无术的人就这样来安慰自己。这种演员的奇闻般的不学无术几乎尽人皆知;这在现代社会、文学和舞台要求的情况下是不堪设想的。观众不会满足于几段念得精彩的独白和若干令人震动的场面,他们也不会满足于剧中某一个表演得很好的角色。现代观众希望看到的,是由有教养的人们感情充沛,富于鉴赏力,对其有精深的理解,而通过艺术体现表达出来的整个文学作品。为了弄明白易卜生、霍普特曼、契诃夫、高尔基作品中作者的思想,必须感觉到它们,对作者反复思考过的东西也反复加以思考,深入领会作品的精神实质。我们更不必提到莎士比亚。多少个世纪以来,观众看到他的作品以被歪曲的形式出现却都习以为常;然而这样的时刻已经临近,就是观众再也不会容忍用这位伟人的天才来掩盖演出者的不学无术。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为了阐释天才们的作品,必须细致地感觉和理解它们,而为了理解它们,就必须成为有文化教养的人。为了教育观众,不应该是不学无术者。

为了完成演员的社会使命,应该成为有文化教养的得到全面发展的人。

首先是青年演员需要关心这一点。

从那些不学无术者口里几乎始终传出这样的话语:“演员干吗要去学数学或三角?”我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使自己的头脑在数字计算和其他科学方面受到训练,他是无法十分细致地理解具有世界意义的任务,人类进步的意向及其必须进行的谨慎计算,也是无法解决演员应当体现的人的精神生活的任务的。

一个演员,如果他要体现和阐释极其精深的文学作品,他首先应该成为有精深修养、具备精深的理解和感受能力的人。用不着说,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够达到这一步。

既然承认演员负有与作者合作的社会使命并充当传导者的角色,用不着说,他就应当成为一个受教育、有文化修养和得到全面发展的人。

一个笨拙的人能否成为好演员呢?他能否完成教育使命并成为作者的合作者呢?

逻辑对这个问题作了否定的回答。实际上,演员创作过程难道不是通过情感和理智来实现的吗?

如果没有达到作者思想的高度和他情感的深处,难道能阐释他的作品吗?只有能这样和作者接近了,演员才成为他的合作者;共同的创造者越是能互相了解,他们的创造物才越充分。这样的创造要求演员具备与作者近似的情感和思想。只有心而没有头脑的参加,这是无法做到的。

诚然,上世纪70年代有一位著名演员,他曾经以他所创造的悲剧角色同时也以他的笨拙而名噪一时。我不止一次地观察到由于强有力的情感和很差劲的思维能力的结合而产生的完全不同的结果,因而只好把这种罕有情况看成是一个例外。我也遇见过一些笨拙但很有名的演员,不过我现在不想提起他们,为的是避免去确定戏子即角色的报告人和真正演员即角色的创造者之间的界限。

当然,所有演员不可能都是具有特殊智慧的,所以我们只好容忍那些具备中等智力的人,把他们保留在他们的理解和感觉所能达到的范围之内。随着智慧的发展,这些演员的情感也将变得崇高起来,与此同时,他们活动的领域将大为扩展。如果没有发生这种情况,那就让他们认真地去扮演次要角色,并在导演的帮助下去弄清他们为达到整个作品的和谐所应采取的态度吧。

献身舞台艺术的初学演员,首先应当关心自己的教育、发展和培养。

用不着证明,既然被承认为真正的演员,他就不仅负有社会使命,还要和文学作品的作者进行合作。

也许,那些追求个人名利的演员不需要文化教养,但我这本书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诚然,那些天赋很高的人能以敏锐的感觉猜透别人要以坚持不懈的研究才能够达到的东西,但要知道,这些幸运儿无怪乎被称作是例外,而我的建议并非为天才们而提的。

平庸的演员想要给自己的缺乏才能进行乔装打扮时,往往喜欢用天才们的威望来加以掩饰。他们会说:“莫恰洛夫本人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忘记了,答案其实早已摆在那里:“正因为如此,你们才不应该这样做!”因为天才们的任务并非凡人们力所能及的。

那些教养很差而又缺乏劲头的演员也喜欢利用同样的借口,以便及时填补自己认识上的空白。他们往往说:“只要有才能就行,其余的会自然而然到来!”这是一种危险的误解,会使许多希望趋于破灭的冒险的盘算。

必须在还不算太晚的时候使自己认识到这种观点的谬误,必须指靠自己的劳动来创造未来,而不是去指靠特殊的天赋,更何况后者首先是由于不断的发展才显露出来,或者由于得不到发展而夭折泯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