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莫斯科艺术剧院的学校〕

“首先,”我说明,“你一定要写信告诉学校的主任,说你希望参加入学竞试。他们会准时按照你附寄的地址把考试日期通知你。那时你就将在由学校的主任、教师以及剧院演员组成的考试委员会跟前朗诵。因此你要学会一些自己选出的诗歌或散文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将表现出你的文学鉴赏力。此外,努力尽可能广泛地发挥自己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在悲剧的、正剧的、抒情的和喜剧的体验方面把它们表现出来。的确,缺乏技术和演员素养是难于在自身唤起显著的才华表现,尤其是在很少灵感的考试场合。怎么办呢,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实际办法,来观察隐蔽在人们内心的才能。如果说他的优点很难在考试中表露出来,那么他的缺点就很少可以隐藏了。而我们觉得重要的,是这两方面的情况都要知道。要弄清这才能,就要去感觉它;因此主考人员越是多一些以及他们越是易于感受一些,就越有这种可能性;才能将被某个对才能最敏感的主考人所发现。我能举出一些足以证明这种可能性的看法的实际事例。

“现在你要明白,为什么我担心交给我的这个责任,为什么我此刻不让你在这很少灵感的场合朗诵。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考试对于认识演员个性说来,我也不觉得是很完美的办法。不错,它可以发现考生外部的和声音方面的条件,但是并不经常提供可能性来感觉他们的内部条件。考试只能暗示它们。必须把所有主考人的全部印象加以比较和综合,以便决定考生此后的考核问题。学校的第一学年就是供考核之用的,而且这段时间也不是经常足够充分了解演员的个性。

“学生的一天是这样分的:上午是上这些实践和理论的功课:发音、朗诵、唱歌、诵读六脚韵诗(为了发展嗓音)、舞蹈和击剑(为了发展手势和外形)〔1〕。十二点以后,学生列席演员们的排练,听导演们的评语,以及直观地熟悉创作工作的条件。在多数场合,他们自己也参加到戏里来,当不说话的角色或配角演员,这时排练便成了他们的实践课。在排练和演出之间的一些空隙里,以及在剧院空闲的每个晚上,学生们同自己的教师们在排练片断或整出戏。这样就组成了学生的演出,当着演员们和来宾的面一年演几次。这些演出可用来检验学生们的才能和成绩。

“学生们在晚上担任剧院的工作,根据可能在公演中经常充当不说话的角色和配角扮演者。他们习惯后台的制度和纪律,习惯舞台和观众,在剧团专家和教师的观察下实际学习化装和穿服装。

“不可只从理论上学艺术,——实践是必要的,何况实践最能表明学生的条件。同他们在一个舞台上最容易感觉其才能〔2〕。在共同的创作工作中,在精神振奋的时刻,演员的敏感是特别敏锐的。在这时刻,共同的和音中的任何一个准确的与不准的音符都不能滑过去;这和音是由全体的无一例外的演出参加者和谐的创作配合所组成。在这时刻,极敏锐的感受力不能不感觉到才能,而且容易在自身检验它那影响力。在一年中,学生们每天都有许多表现才能的有利时刻。学生们在一年中天天都有许多表现才能的好机会。每天都有教师既在教室里也在舞台上注意他们,就像在等待表露他们条件的好时机。维护纪律和后台公共制度的剧院行政部门每天也在关心他们。学校里这方面的安排是很重要的,因为一个机构的道德方面非常影响它的艺术方面。补充所说的一点是,学校与剧院有充分联系,而学生又与剧团经常交流。这种密切关系提供了机会,使学生可以来往于演员生活的中心,体会它的一切甘苦。依靠这种密切的交往,与剧团就渐渐形成同志的关系,而艺术方面的任务就成为共同的了。同志式的交谈和建议,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培养的意义。

“这样一来,学校借助剧院就形成一种确定和发展才能的良好气氛〔3〕

“到第二年级,那些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适合舞台工作的学生,就被调用了。其余的学生在多数场合自己确认自己不合用,便自觉地放弃舞台专业。

“学校的学习是免费的。而学校薪资的开支则部分用学生在剧院的无工资的工作来补偿,因而在雇用扮演不说话的角色和配角的演员的预算项目,会显著缩减。换句话说,相互效劳对双方都有好处。

“收费的学校一般是靠学生缴纳的学费维持。在那里物质的考虑与艺术的考虑产生抵触。因此被录取的学生的人数,就不经常是取决于他们的才能素质。他们留在学校的期限,也跟那种妥协办法相联系。就在这里物质问题渗进了纯教育领域。我们的建立在另一种条件上的学校,是仅仅以新近的主张作为指南,而且不规定结业的准确期限。学程的结束取决于学生的本领、工作和才能的灵活性。一些人需要四年,以学会从事舞台工作,而另一些人两年就够了。

“观众往往根据培养出多少有名人物来评价学校,他们忘了特殊的才能来自天赋,而演员的出名是靠机会。

“学校追求着完全不同的目的;这些目的包括:学校应当确定学生的舞台条件,准确地评定和正确地引导他们,爱惜他们的条件中的优点,指出发展它们的途径,教会跟天生条件的缺陷作斗争。为此目的,首先就要创造一种对发展才能有利的能扩大幻想和提高鉴赏力的气氛。

“学校应当向学生阐明艺术的目的,它的社会意义、任务、使命和演员道德。学校应当教以纪律,从道德上培养他们,并克服我们这种职业所特有的缺点。遗憾的是,普通教育的科目不能安排进戏剧学校四年教学大纲的范围。让成年人坐在小学生的书桌前也是没有作用的。最为合理的是,培养他们意识到作一个现代演员必须发展智力,使他们能自行安排进一步的自修。因此,学识条件是符合愿望的,虽然它并非经常是正确的尺度,但是也不可使它牺牲那构成演员条件的本质的才能〔4〕。训练学生从事实际活动的学校,不应当只限于理论。实践教学法对它更为适宜。学校在训练嗓音、发音、手势、造型和调整气质方面,都应当运用实践教学法。

“对于观众、舞台、后台制度、自持、创作工作方法、说话方式和基本技术的养成、艺术地化装和穿服装等等的习惯,在学校中主要应该通过实践的途径去取得。

“由此可见,学校的终极目的可以归结为,要培养这样的舞台活动家,他们在天赋条件方面是合格的,在艺术和技术上是受过训练的,在智力上是得到发展的,而且能自觉地对待自己的使命。要求毕业学生有大量的艺术创造是不公正的,但同时也不能容忍他们在剧院的最初工作没有超过学生习作。换句话说,学校应当培养出那种对于最初的实际活动已训练有素的演员,而剧院的事情就是用这些材料来造就更出色的大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