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特林克家作客

(摘自回忆录)

康·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908年6月访问莫·梅特林克。对这次出访的回忆,他是在7月于洪堡疗养时动笔写的。这篇回忆的初稿已保存下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加标题是“出访莫·梅特林克”,并注明日期为1908年7月4日(俄历17日)。手稿的末尾有附注:“待续”,这说明文章尚未完成。以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这篇出访梅特林克的回忆作了修改和补充,发表在《莫斯科艺术剧院。剧院生活和活动的史实》一书中,第2卷(1905—1913),莫斯科,1914,《脚灯和生活》杂志出版社,标题是《在梅特林克家作客》。(摘自康·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回忆录)》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按《脚灯和生活》杂志出版的原文刊印(未发现手稿)。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将出访梅特林克的记述略加更改后,收入《我的艺术生活》一书。(《在梅特林克家作客》一章)

〔1〕“宾什托克先生转交给我几页美妙的书信,信中您阐述了自己对《青鸟》演出的理解,”1907年5月10日梅特林克给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写信道,“若不是我的好友向我保证莫斯科艺术剧院是从不失误的,我也许会担心,你们这样费尽心机别出心裁地体现这场梦境,是否会把你们导致越出舞台所能容纳的范围。因此,我满怀信心地期待实现这一奇妙的构想”(译自法语)。

〔2〕见本卷第623页注〔4〕。

〔3〕1908年8月3日(俄历16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给弗·伊·涅米罗维奇‐丹钦科的信中写道:“梅特林克没有谈任何重要的问题。他始终赞叹不已并且加以鼓励……当话题谈到‘蔚蓝色的国度’时,令人吃惊的是,他非常喜欢插翅飞翔的脑袋这一想法,因此决定修改此幕,但他寄来的并非修改稿,而是一个小小的补充,也可以说是作为增添飞翔的脑袋的依据。”

稍后,海特林克在准备出版法文版《青鸟》时,希望这个版本能符合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的本子,因此请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寄给他“蔚蓝色的国度”一景中更改过的那“两三页原文”,该稿他曾于1908年夏寄给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909年1月26日莫·梅特林克的来函)

〔4〕《阿格拉文娜和谢莉瑞塔》(1896)和《贝里亚斯与梅里桑德》(1892),都是莫·梅特林克的剧作。

〔5〕1910年约热特·梅特林克‐勒勃兰在圣万德里修道院实现了《贝里亚斯与梅里桑德》一剧的演出。(对于这出戏的回忆可参见《戏剧》杂志,1910年第6期第112页)

1908年7月约·勒勃兰邀请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参加梅特林克的《那边,在内部》(Intérieur)的演出,她打算利用修道院的自然布景排演该剧。她和侮特林克都希望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担任老人的角色。(1904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莫斯科艺术剧院排演此剧时,该角色由亚·列·维什涅夫斯基扮演)

1908年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演《青鸟》后,约·勒勃兰再度提出了她的请求,她给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写信说:“我仍然盼望明年夏季能在这里和您合作,修道院能为《麦克白》提供自然的布景,并且莫里斯认为我在这里最好是从莎士比亚着手。”(对这出戏的描述,可参见《帝国剧院年鉴》,1910,第3集,第119—124页)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没有参加《麦克白》一戏的排演。

〔6〕梅特林克没有看到莫斯科上演的《青鸟》。

1910年10月30日约热特·勒勃兰和法国女演员加勃丽叶莉·莱让一起在莫斯科艺术剧院观看了《青鸟》。看完戏的第二天,她电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我从未梦见过比这更美的情景,亲爱的伟大的导师。简直无法形容我的喜悦,我快乐、兴奋得流下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