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导演系的几点想法

我认为,戏剧大学导演系不能按照高等院校一般系的类型来办。在我们的工作中,在实践方面,在训练技巧和培养习惯方面,要做的事可太多了。

与此同时,在导演工作中有许多东西是属于科学和知识领域的。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因此,培养导演应当分为两部分:

一、理论部分:可在系里,在教室里,在图书馆里,进行培养。

二、实践部分:学生应该在系创作室里和临时出差到各种不同剧院去实习。

为了修完该系全部课程所必需的学习期限,我认为,不得少于三年。但是,因为课程是间断进行的(下面说明),所以这个期限还要把间断所占去的时间延长出来。

这个系不可能招收数量很多的学生来学习。这有许多原因:

一、对学生和未来的教师要求很高。

二、这门课程很困难,很复杂,必须细心琢磨,这就需要密切的教学关系,而不可能大量培养导演。

三、缺少必要数量的教师。

四、这项工作是新鲜事物,对它还缺乏足够的准备。

目前,我提出的这一切建议,还不能适应时代的伟大任务。也就是说,在现时代戏剧事业急需大量人才的情况下,在几年过程中,只能培养出十个、二十个受过良好训练的人!

难道说,为了增加未来的导演和教师的数量,就可以牺牲他们的质量吗?可以仓猝地培训出一些不成熟的导演,而有意识地造成对观众的害处而不是益处吗?

怎样摆脱这种局面呢?

下面就是我为解决这种困难而提出的建议。

只要学生们学会了导演工作,能够担任一个戏或几个戏的排练工作,就要让他们着手这项工作,当然,要在他们的有经验的导演教师积极参加和直接监督下进行。

通过这种方法,一年级全体学生都会有他们自己“会排演”的剧本所组成的数量不多的剧目。

学会整个的艺术,并能掌握住它们——这很困难,要有很长时间。但是,在实践中,根据富有经验的专家们的指点,要学会排演一个戏,以后再独立地重排这个戏,这就容易得多,快得多,也更有可能做到。这样的导演,他们通过对几个戏的精心研究而学会了专业,我就不会说他们是一知半解的、不成熟的对艺术有害的导演。在他们那几个戏的狭小有限范围里,他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内行而有权威性的。

在这以后,第一批学生组成一个工作队,每个队员都要出差去不同的城市、工厂、集体农庄、俱乐部。在那里,他们要给当地俱乐部业余剧团或专业剧团排演自己已经学会导演的那些戏。在进行这些工作时,在他们身边也要组成一个新的当地导演小组,要把全部材料和过去排演这个戏时所创造的传统都传授给这些当地导演。

在排演时,这个新导演组——第一批工作队学生的学员们会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大量有关艺术和技巧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这方面知识,在排演一些新戏的时候,将会逐渐增多,而排演这些新戏按计划规定是要由戏剧大学所派遣的第二批工作队学生来排演的。

这个新导演组应该是第一批工作队学生不在期间就准备好的。第二批招收的新大学生占据出差者的位置。他们应该在那些人出差期间熟悉重要的艺术原理,并在教师帮助下排演一个或几个新戏。他们将仿效第一批学生,要在外省,在工厂和集体农庄等处的俱乐部重新排练演出这些新戏。

在派出第二工作队时,第一工作队要返校回到戏剧大学第二工作队的位置上,继续进一步钻研艺术和排演新戏。

在出差之后,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过自己的知识,当然变得就更有经验了。如果他们脱离开正确的道路,那么教师会纠正他们的。

这样的交流轮换,要一直继续进行到学生们修完大学课程为止。而后,再招收第三批和第四批学生组成工作队,等等。

为了执行导演系既定计划,应该建立一个不太大的演员剧团,这个演员剧团要由另一个系,即表演系的学生,以及本系的导演学生来充实,导演学生也需要表演实践。

这个不大的示范剧团要有自己的创作室。这个创作室要演出一些戏,然后学生们要把这些戏带到苏联各地去演出。

系办的小剧团,要在自己的创作室里排演一些戏,还要到莫斯科郊区做巡回演出。创作室的设备和它的活动布景,应该成为外省俱乐部和集体农庄俱乐部的样板。

这个问题需要加以特别的研究和解决。

在系创作室里,导演学生要在富有经验的专家们指导下自己做所有这些事情:电气设备,布景,服装,舞台效果,音响,等等。他们要通过个人经验,在实际工作中熟悉剧场技术。

学生们熟悉了戏剧事业的演出方面的工作,就可以派遣他们到有良好设备的其他剧院参加实际工作。在那里,他们可以作为见习人员来工作,参加舞台上各个部门的各个阶段的全部工作,参加舞台装置工作,参加剧目组、助理导演、前台后台行政管理工作,等等。

无论是要递交这份简要报告的短暂日期,还是目前我的健康状况,都不允许我仔细思考和详细阐述有关该系理论和实践大纲的详细的有系统的计划。这是一项巨大的、需要很长时间的工作。目前,关于这项工作,我只能说出一些想法,这就是:在制定大纲之前,必须确定,应该以何种方法作为教学基础。

我认为,这个方法,在最初时期,应该只教会学生通过个人经验和感觉认识人的天性有机创作的最基本的规律。这些规律,对一切人都毫无例外,是必须遵循的。这些规律说明的,不是创作,什么而是怎创样作(即通过什么形式创作)。它们说明的只是人的创作过程的天性本身,要强制天性是不能不受惩罚的。

这一点,在捍卫独具风格的创作时,是特别重要的。学生们在集体农庄和俱乐部的剧场里,势必要同这种创作打交道。

没有上述的基本知识,就可能不知不觉地脱离开艺术领域,而陷入匠艺和剧场性的噱头之中,并错误地把它们当成真正的创作。

由于对有机创作规律和心理技术最基本的手法无知的缘故,往往把表演技巧某些次要部分和匠艺当成艺术本身的基础。

为了避免这一点,必须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去巩固和认识天性的真正的有机的创作规律。

然而,这很不容易,需要很长时间。因为,用我们的语言来说,认就识意

味着,感觉而感就觉跟善这于个词具有同等分量。

当初学者的基础尚未巩固的时候,决不可以教给他们这种或那种倾向。在他们学会能把真正的艺术同用豪言壮语粉饰起来的匠艺区分开以后,再让他们根据天性的需要自己去选择倾向吧。

简言之,初学者首先需要的是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他们才能够牢牢地立足。

在研究各种相互对立的方法时,过早的分散精力会动摇初学者的基础,而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刚迈出最初的胆怯的步子,这样就会损害他们尚未巩固的创作情感和心理技术。

关于大纲,我有另一种想法,这就是下述简单的真理:要教别人,自己就应该知道教什么。从这点出发,当然可以得出结论:每个导演都应该是哪怕一定程度上的演员。表演的质量将取决于他的才能的程度。

重要的是,导演要认识(即感觉)演员的心理技术、手法、对角色的处理、创作态度,同我们这一行业以及同当众演出相联系的一切复杂的体验。没有这个,导演就不会理解演员,而且也找不到和演员之间的共同语言。

就让导演系学生自己通过亲身的感觉来认识他们在同演员工作中总是要碰到的那些事情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