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

这两篇回忆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定于1931—1932年间,是给1932年1月17日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举行的瓦·瓦、鲁日斯基和尼·格·亚历山大罗夫纪念晨会用的。

在莫斯科艺术剧院博物馆里保存着这些回忆录的原稿(第1074号)和用打字机打的副本。这个副本经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他的秘书丽·卡·塔曼佐娃修改,并加上标题:《瓦·瓦·鲁日斯基》(第1075/1号)和《尼·格·亚历山大罗夫》(第1066号)。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1〕(鲁卡日鲁斯日基斯基),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1869—1931),是莫斯科艺术剧院最著名的活动家之一,演员,导演,教师,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艺术家。他的创作道路是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起在艺术文学协会开始的。

从组织莫斯科艺术剧院开始,鲁日斯基就是主要演员之一,导演,莫斯科艺术剧院领导机构必定的参加者,他参与了剧院创作生活和组织生活方面的全部活动。瓦·伊·卡恰洛夫曾回忆说:“,生气特勃别勃生动的性格特征——我认为,演员鲁日斯基的主要力量就在于此。他并不是那种仅仅表现日常生活琐事的自然主义者,而是一位艺术家—心理学家,艺术家—思想家,他善于非常新颖地、独特地、别具一格地评价和理解生活现象……”(1948年《莫斯科艺术剧院年鉴》,第2卷,莫斯科—列宁格勒,1951,第77页)。鲁日斯基作为导演,按照涅米罗维奇‐丹钦科的说法,也表现出作为演员在他身上鲜明地表现出的那些表演艺术特征,也就是“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生动的幻想力,在各个人物身上、在环境与时代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典型的日常生活细节,同时还有善于找到朴实的舞台调度的卓越本领。这种才干,毫无疑问,是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出色工作的影响下才在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身上放出光彩的”。

他正是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会排演所谓“群众场面”的。(《1946年莫斯科艺术剧院年鉴》,莫斯科,1948,第474—475页)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回忆鲁日斯基》最初发表于1946年《莫斯科艺术剧院年鉴》第477—486页。

根据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修改过的打字稿(第1075/1号)刊印。

〔2〕,普列尼奥古勃拉拉·任阿斯列基克谢耶维奇(1855—1910),是歌剧演员(戏剧男高音),从1888年到1893年间,曾在莫斯科大剧院参加演出歌剧《浮士德》、《新教徒》、《洛恩格林》、《游吟诗人》、《预言家》等,获得成功。按照弗·帕·施卡费尔的说法,他具有“罕见的音色优美的嗓音和极好的歌唱风格”。

,科鲍尔高索米夫尔·鲍高米罗维奇(1845—1919),是歌剧演员(男中音),1869年在彼得堡玛丽亚剧院初次登台演唱,从1882年到1903年间曾在莫斯科大剧院演唱(《弄臣》、《阿伊达》、《新教徒》、《黑桃皇后》、《白雪姑娘》等)。

,乌德萨托米夫特里·安德烈维奇(1931年卒),是歌剧演员(男高音),在莫斯科大剧院演出《叶甫盖尼·奥涅金》(1881)中担任连斯基声部第一演唱者。是声乐教师,费·伊·夏里亚宾的老师。

,宾路尼亚德洛维扎希,是意大利歌剧演员(男中音),从1893到1899年间,曾在大剧院演唱歌剧《阿伊达》、《非洲女人》、《浮士德》、《茶花女》、《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恶魔》、《黑桃皇后》等。

鲁日斯基在自传中曾指出,乌萨托夫和料尔索夫参加演出的歌剧《弄臣》对他在艺术上有很大的影响。

〔3〕,奥彼列得宁·谢尔盖耶维奇(1874—1922),是歌剧演员(男中音)和导演。从1894—1895年演剧季开始,当时是医学院学生,在艺术文学协会的演出中参加过群众场面并担任配角。大1898—1900年间,他在俄罗斯私家歌剧轩演唱。在1900—1903年间,在大剧院演唱。从1904到1915年期间,曾在谢·伊·吉明的歌剧院里演唱,并担任导演;从1915年起直到1918年这期间,曾任大剧院导演。奥列宁并不具备优越的歌唱的禀赋条件,由于他具备出色的戏剧才干,而创造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性格突出的形象。他是在歌剧舞台上坚持现实主义原则的著名歌剧导演之一。

〔4〕艺术文学协会附属歌剧话剧学校是在1888年10月8日开学的。鲁日斯基于1889年秋天进入该校话剧班学习,先是就学于帕·亚·里亚鲍夫,后又就学于伊·尼·格列柯夫。(见《全集》第5卷第566和574页有关他们的论述)格·尼·费多托娃在协会附属学校里并没有做过教员,但参加过艺术文学协会演出的几个戏的导演工作。

从1890—1891年演剧季开始,鲁日斯基还在学校里学习,就作为演员参加了协会的演出。

从鲁日斯基的日记里可以看出,他第一次见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在1889年2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舞台上扮演索丹维尔(莫里哀的《乔治·唐丹》)和交易所经纪人奥布诺夫连斯基(亚·费·费多托夫的《一个卢布》)这两个角色的时候。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扮演的奥布诺夫连斯基这个角色,使鲁日斯基感到特别惊讶。鲁日斯基在自传里写道:“我很喜欢康士坦丁·谢尔盖耶维奇,主要是因为,我相信他是个律师,他不是从舞台上下场,而是从房间里走出去。我相信他是时常出现在法庭上和其他的司法机关里,还会提出忠告,总之,这是我们周围社会生活中的人,而不仅是个说说台词以及或许扮演得相当不错的人物。”(见《演员和导演》论文集,莫斯科,1928,第38页)

〔5〕列·尼·托尔斯泰的《教育的果实》,在1891年2月8日演出时是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的。农民角色扮演者:农民甲是亚·亚·费多托夫,农民乙是瓦·瓦·鲁日斯基,农民丙是弗·米·洛帕钦(化名乌拉基米罗夫)。在《教育的果实》以前,在1890—1891年演剧季里,鲁日斯基参加演出了协会的七个戏,除了《森林》中的卡尔普之外,演的都是配角。

〔6〕在艺术文学协会里,鲁日斯基扮演了44个角色,其中有《最后的牺牲》中的萨拉伊·萨尔塔诺维奇(1894),《自家人好算账》中的鲍里绍夫(1895),《炽热的心》中的赫雷诺夫(1897)、《奥瑟罗》中的公爵(1896),《无事烦恼》中的列奥纳托(1897),《汉娜莉》中的市长别尔盖(1896),《沉钟》中的沃吉亚诺依(1898)等。

〔7〕,柯米微萨拉日·夫费斯多卡罗娅芙娜(1864—1910),是在艺术文学协会开始自己的舞台活动。1890年11月8日,他首次登台表演,在喜剧《奸计对奸计》中扮演留布斯卡一角。在艺术文学协会舞台上,柯米萨尔日夫斯卡娅扮演了《正在烧毁的信》中的瓦西里契柯娃(1890),并化名柯米娜扮演了《教育的果实》中别特西一角(1891)。

〔8〕阿(尔阿巴尔托希夫波夫),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1868—1927),是导演艺术文学协会会员,参加过协会的演出。曾在彼得堡文学艺术协会剧院、薇·费·柯米萨尔日夫斯卡娅剧院等处担任导演。

〔9〕尼·亚·波,波从夫1894到1896年曾参加艺术文学协会的几次演出(《家庭教师》中的米奇卡,《乌里叶尔·阿科斯塔》中的宾‐阿基布,《自家人好算账》中的奇什卡,《奥瑟罗》中的洛得力戈)。

〔10〕古茨科夫《乌里叶尔·阿科斯塔》的演出是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的,1895年1月9日上演,鲁日斯基扮演德‐山托斯一角。

〔11〕在艺术文学协会的演出中,鲁日斯基扮演了德‐山托斯和雅伊奇尼查这两个角色。在协会的演出中,他扮演过托比先生一角,在1899年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演出中还是由他扮演这个角色。

〔12〕在艺术剧院舞台上,鲁日斯基创造了64个形象。除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的角色外,还应该提到的有:伊万·波得罗维奇·舒伊斯基(《沙皇费道尔·约安诺维奇》),摩洛哥王子(《威尼斯商人》),克列昂(《安提戈涅》),汉色尔(《汉色尔》),别斯谢苗诺夫(《小市民》),契普尔内(《太阳之子》),列彼季洛夫(《智慧的痛苦》),狗仔(《青岛》),波罗尼(《哈姆雷特》),费道塞(《布加乔夫起义》),巴什列(《出卖荣誉的人》),秋契里尼克(《在王国的大门旁》),巴尔托洛(《疯狂的日子》,又称《费加罗的婚姻》),玛纽金(《翁吉洛夫斯克》)等。

〔13〕,戈伊尔万布·诺夫费多罗维奇(1831—1895),演员,曾在小剧院和亚历山德拉剧院演戏;又是作家,擅长描写农民、工人、小市民、小官吏日常生活场面的短篇小说家。在这些短篇小说中,戈尔布诺夫表现出他是一位善于观察和敏锐的艺术家,富有幽默感和独具一格的个性特征。

〔14〕鲁日斯基还在艺术文学协会时期就开始从事导演活动,在那里他导演的剧本有:尼·瓦·果戈理的《结婚》(1896),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的《炽热的心》(1897)和一些通俗笑剧。在莫斯科艺术剧院,鲁日斯基是排过23个戏的导演。在莫斯科艺术剧院成立后最初年代里,鲁日斯基跟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做了许多工作(《作威作福的人》、《第十二夜》、《汉色尔》、《斯多克芒医生》、《三姊妹》、《来卡艾尔·克拉梅里》、《小市民》)。由他担任艺术指导,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了他独自导演的两个戏:《伊万·米罗内奇》(1905)和《出卖荣誉的人》(1926)。

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他同涅米罗维奇‐丹钦科一起导演了14个戏,其中有:《布朗德》、《鲍利斯·戈都诺夫》、《阿那泰玛》、《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卡拉玛佐夫兄弟》、《巴祖兴之死》、《布加乔夫起义》等。在莫斯科艺术剧院音乐讲习所里,鲁日斯基是涅米罗维奇‐丹钦科的亲密助手,他作为导演参加了《安戈姑娘》和《别莉柯拉》的演出工作。在莫斯科第二讲习所,他在1920年导演了《玫瑰花纹》。

〔15,〕亚尼历古山拉德·罗夫格利高里耶维奇(1870—1930),是演员,助理导演,教师,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演员。

1887年,他开始参加米·弗·连托夫斯基的剧团(第一个角色——梦幻剧《月球旅行记》中的“猴子”),有十年时间他在外省和莫斯科的舞台演戏。1896年,由瓦·瓦·鲁日斯基和亚·阿·萨宁推荐,他转入艺术文学协会,在这里扮演了《炽热的心》中的瓦夏,《第十二夜》中的神甫和《沉钟》中的理发师以及一些配角。亚历山德罗夫从莫斯科艺术剧院刚成立起就参加了剧院工作,把自己以后的全部创作生活都同剧院联系在一起,他是莫斯科艺术剧院基本的、最宝贵的工作人员之一。他是演员和助理导演。亚历山德罗夫还是莫斯科艺术剧院董事会董事和剧院艺术演出部主任。

亚历山德罗夫曾在一些业余剧团、学校和讲习所里担任导演和教学工作。1913年,他同尼·奥·马萨里丁诺夫和尼·阿·波德哥尔内依创立了戏剧艺术学校;1916年,由这个学校组成了莫斯科艺术剧院第二讲习所。

关于亚历山德罗夫的回忆,是根据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修改过的打字稿(第1066号)初次发表。

〔16〕在艺术剧院,亚历山德罗夫扮演了49个角色(《沙皇费多尔·伊万诺维奇》中的克拉西里尼柯夫,《在底层》中的戏子、沙金和布勃诺夫,《樱桃园》中的雅瑟,《伊万·米罗内奇》中的军官,《活尸》中的阿尔杰米耶夫,《哈姆雷特》中的掘墓人甲,《思想》中的医生,《为生活所迫》中的乔德尔表哥,《三姊妹》中的费拉庞特和契普台金,《布加乔夫起义》中的要塞司令、《封锁》中的带佛像的老人,等等)。亚历山德罗夫是个卓越的性格演员,他善于把最微不足道的角色提到精雕细琢的艺术高度。

〔17〕涅米罗维奇‐丹钦科于1929年3月19日在自己对亚历山德罗夫的评语中写道:“有这样的助理导演,他把艺术的趣味和艺术的责任都带到这个事业中来,剧院就可以对演出感到放心了。我认为,在俄国舞台上很少见到这样的助理导演”(莫斯科艺术剧院博物馆,尼·格·亚历山德罗夫档案,第4973/10号)。

〔18〕这一点可参见《我的艺术生活》一书。(全集第1卷,第205页)

〔19〕亚历山德罗夫经常不得不在同一个戏里扮演几个角色。在《伊万雷帝之死》中,在1899—1900年演剧期间,他不得不扮演了五个角色(星相家、比佳果夫斯基、管家、群众男和乙)。在《裘力斯·恺撒》中,他帮助涅米罗维奇‐丹软科导演了群众场面,并作为助理导演领导复杂的演出,同时担任主要扮演者的预备演员,他曾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扮演了弗拉维、普布里和奇奇尼等角色。

〔20〕1932年1月17日,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举行的瓦·瓦·鲁日斯基和尼·格·亚历山德罗夫纪念晨会上,舞台机械师伊·伊·奇托夫在发言中介绍亚历山德罗夫时说:“他是维护艺术剧院的道德和传统的骑士”,“他是我们伟大的艺术家和导师康士坦丁·谢尔盖耶维奇和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的主要助手。他们热爱他,而他热爱他们和事业……尼古拉·格利高里耶维奇是个水晶般纯粹的人。如果要发生了在福利待遇方面有谁被忘掉或没有提级,那么尼古拉·格利高里耶维奇就去同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进行坚决的斗争,而且事情总是以有利于被忘掉的人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