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没有击中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在初期并没有很多人实际违约,却发生了损失,这是第一遭出现这种情况。投资于高级别证券的投资者面临的是浮亏,也就是公允价值损失。如果他们能够持有到期的话,他们很可能不会受到损失。
公允价值决定了资产的价格、盈利还是亏损、风险的大小和抵押贷款的价值。无论是美国会计准则还是国际会计准则现在都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虽然其理论十分完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问题多多。公允价值会计的弊端在于许多金融工具的真实价值能难确定。按照公允价值理论计算出来的企业收益变动常常并不是因为企业财务状况发生了变化,而是市场本身低效导致的。公允价值会计的目的是向投资者传递准确、客观和有用的财务状况信息,但实际效果和它的本意却相去甚远。在金融危机中,它突出不确定性,让人对银行和投资者的状况更加迷茫。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公允价值会计要求金融工具必须用公允价值计价。运用这个方法的前提是该金融工具要有市场和价格。在经济动荡中,流动性都集中在政府债券、大公司股票和上市交易的衍生产品上。对于没有流通性的产品,公允价值只能通过模型计价来取得。这就默认世界上存在一种通用的定价模型,而且有确定的变量用于公允价值计算。对于那些复杂的结构化证券和稀奇古怪的衍生产品,只有出售这些产品的银行才有价格信息,这就影响了定价的独立性和数据的客观性。
如果一张AAA级债券的市场价格是其面值的85%,这并不代表你损失了面值的15%,而只是对你潜在损失的一个估计。它也可能反映在评估的时点上,你可以用相同的钱投资同样或同类证券的机会成本。在起起落落的金融市场上,过量的不确定性或风险厌恶使得价值和实际的现金价值差得很远。
公允价值很容易受到人为操纵。安然丑闻中,公司说服了审计师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允许其在天然气行业使用公允价值会计,才得以用长期合同的终值为基础确认当期收入。人们常常忽略了这一点。
在和对冲基金和结构化投资载体打交道过程中,银行给头寸标高价格是有目的的,这样可以防止复杂证券和流通性不强的证券以低价售出,压低其市价。等这些证券真正流通时,银行就用较低的市场价格来评估头寸价值,扩大损失,然后要求已经捉襟见肘的投资者追加保证金。
交易商采用较低的价格可以让投资者追加保证金,投资者要是拿不出保证金,就得贱卖资产,交易商能够趁机捡便宜买入。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认为他们的交易商压低市场价格,让他们的头寸出现损失,从而导致他们破产。最近,市场回到了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法,你可以用你手中的资产换取你想要的资产,这样就可以避免计提损失。
真正的投资决策和信贷决定还得靠公允价值会计,尽管它问题多多。当公允价值损益达到了止损点时,AAA级债券投资者不得不抛售出现损失的债券。投资者利用证券抵押向银行贷款,当债券的市价下跌时,投资者需要追加保证金或者变卖证券,这样浮亏就成了实际亏损。对结构化投资载体来说,公允价值损失会触及法律规定,必须出售证券,对载体进行解散清算。
公允价值可以用来确定投资组合当前的价值,投资者可以据此做出投资或者赎回的决定。估值错误会导致投资者之间财富的转移。比如说,同样是低的市价,让退出的投资者吃亏了,但让新进入的投资者占了便宜。2007年和2008年期间,由于无法确定公允价值,一些基金暂停了赎回交易。即使当市场无法公允地评估资产价格,投资者不得不变卖良好投资项目,以防损失扩大或者利用变现资金来弥补其他损失。
当资本市场几乎没有流动性可言时,银行难以确定自己手中那些难以评估的产品和合同到底损失了多少。
按照《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准则》第157号,当信贷利差扩大时,银行通过重新评估其债权,确认了巨额的收益。其背后的理论是银行可以现在以低于其面值买入这些债券,然后将其持有到期,这样就能够得到这部分收益。不幸的是,银行无法实现这“纸面上”的收益,当债券到期,银行得到偿付时,这个收益就消失了。这样看来,通过调低自身的信用等级能够提升收益情况。
公允价值会计法也对非金融机构产生了影响,这部分反映出这些公司增加了对金融工具的投资。安德鲁·史密瑟斯(Andrew Smithers,《金融时报》的金融评论家)质问如果资产价格被高估,那么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还算健康。
在价格上涨时,公允价值法就会虚增资产价值。此时,你可以用它来借到更多的钱。这就像一个无限循环,负债催生了对资产的需求,资产的价格就被推高了。更高的价格使得资产收益下降,迫使投资者借入更多的钱来增加收益。公允价值的效应能够在价格下跌时迅速提高杠杆比率,快速出售资产来调整仓位,引发流动性危机和损失。
公允价值会计的弊端是造成当今金融市场问题的一部分,必须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