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

正当我们为这件案子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发生了变化。不显老的格林斯潘宣布自己准备退休。他那含糊其辞的习惯依然不减当年。在国会作证时,他宣传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充满了“投机的热情”,房地产市场上没有“泡沫”,只是“细泡”。评论员赶紧指出“细泡”就是一堆“泡沫”。

交易员埋怨格林斯潘留给下一任的经济状况并不健康,对“大师”的赞美之辞似乎言过其实了。一位评论员认为美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可以用20世纪初奥地利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话来概括。“一个人也许暂且可以用家具来生炉子,但他不能因此欺骗自己说他发明了让屋子暖和起来的好方法。”一个记者甚至勇敢地发表了一篇名为“泡沫人”的文章,对格林斯潘遗留下来的问题进行批判。时代变了。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对冲基金流行开来。之前只是富豪才能投资对冲基金,现在寻常百姓也能投资了。这是新的民主经济,如果它对富豪来说不错的话,那么对平常人也一定有好处。格鲁乔·马克斯是怎么说他不会加入那些想让他入会的俱乐部的?

对冲基金可以做空,这样在价格下跌时人们也可以赚钱;在市场稳定的时候,人们可以使用杠杆效应来增厚收益;它们还能追求绝对收益。传统投资者着迷于那些和广义市场指数等标杆挂钩的产品。他们终于发现当指数下跌10%,他们如果超越指数2个点,他们还是损失了8%。对冲基金经理的报酬也和这些产品的表现挂钩。他们自己也投钱进了对冲基金。投资者喜欢这样。

传统投资者也加入了淘金热潮中。保守的资产经理现在把它们部分的资金投入到了新的“资产类型”——替代投资(alternative investments,AI)。那些不能做空、不能利用杠杆或者不能使用衍生品的基金纷纷把资金投入到能够做这些业务的基金当中。一些资产经理建立了基金的基金:基金的基金经理选取一批风格各异的对冲基金,然后进一步进行筛选、关注这些基金。还有保本对冲基金投资,你的本金不会受到影响,但你可能在未来的10年内没有收益。

替代投资受到了投资者的欢迎。许多普通投资者交了各式各样的费用:有交给他们的共同基金的费用,有交给基金的基金公司的费用,还有交给对冲基金经理的费用。对冲基金的分散投资理念毫无道理,所有的分散化投资只是为了让收益达到平均值。保本对冲基金本身就是个自相矛盾的概念。你要么愿意冒风险,要么就不冒风险。

交易商喜欢对冲基金。投资银行对投资基金的设立也起到了作用,他们把资金投资进去,和对冲基金进行交易。于是,一项全新的服务出现了——主经纪业务。这包括对冲基金交易的结算清算业务、交割服务和向对冲基金按照证券价值提供抵押贷款。投资银行还设立了“孵化器”来帮助兄弟交易员建立对冲基金。有人估计对冲基金业务的利润占交易商的利润的比例在10%~20%。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兴衰已经湮没在历史当中。

对冲基金经理现在取代了原先的互联网大佬,成了新一代的精英。有才华的毕业生都纷纷涌向对冲基金。一个刚刚取得MBA的人宣布他将建立一家价值超过5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对冲基金的私密性让它更加神秘。克热门又回来运作对冲基金——CRH资本公司。名片上印着“克莱门特R·赫曼,主席兼执行董事。不要叫我克热门!”因为这不符合他的新形象。

老派对冲基金支付1%的管理费,外加高出基准业绩部分的20%作为奖励,新式对冲基金收取2%的管理费,外加高出基准业绩部分的25%,或者更高。只有在对冲基金行业里,那些没有资历和业绩的新手才能比那些老牌基金公司收取更高的费用。

对冲基金经理成了暴发户,他们的品位也开始复古。他们工作的地方配备了游泳池、篮球场和其他的福利设施。他们就是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暴发户的升级版。坐拥百万的对冲基金经理推高了高档公寓和艺术品的价格。

到了2005年,对冲基金的业绩开始下滑。太多的资金追逐着市场上有限的机会。精明的人能赚到钱的说法没错,但前提是聪明的人少而发财机会多;而现在市场上多的是聪明人,少的是发财机会。收益开始下降。精明的投资者发现将风险水平和流动性等因素考虑进来,这些对冲基金的投资回报率还比不上传统的资产。

精明的投资者发现将风险水平和流动性等因素考虑进来,这些对冲基金的投资回报率还比不上传统的资产。

机会的稀少迫使“风格转移”出现:在某个领域具有专长的对冲基金开始转战其他市场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也游离了它们的主业(固定收益的相对价值交易)进入了波动率交易、信用利差交易和合并套利。对冲基金并不以它们的透明度出名。缺少信息披露,你就无法知道这艘船已经偏离了航道,直到有一天撞上了暗礁。舞弊和其他犯罪行为也开始暴露出来。

各种各样的迹象表明对冲基金行业已经过热。存在“泡沫”的暗示下,一个经理立刻回应说对冲基金不属于“资产类项目”,因此也不会有泡沫破裂。只有资产类项目才会出现泡沫。这种说法真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