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野蛮战争
部门之间业务重叠的现象十分普遍。一家银行曾经奉行“百花齐放”的思想。在衍生产品业务上,这家银行有时候同时持有多个相互平行、重叠的投资组合。在某个时期,纽约、伦敦、东京、多伦多、法兰克福、苏黎世、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悉尼同时运营美元互换投资组合。所有的交易柜台在做同样的事情,而且经常展开直接竞争。
追求效率就要求一个投资组合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易。这个投资组合要在一个全球日里往返于“黄金三角”之间:从东京到伦敦,从伦敦到纽约,然后再回到东京。明智的银行会采用这种业务模式。但在这家跨国银行里,这种模式是行不通的。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多伦多的员工讨厌纽约的员工。虽然他们离得很近,多伦多的同事还是和纽约杠上了。悉尼的同事做交易需要知道美元互换的价格。亚洲的中心(显然是中国香港)想要敲悉尼一笔。悉尼的交易员能够看到屏幕上的市场价格。如果市场上5年期的固定利率是5.51%,那么中国香港就报价5.46%。这5个基本点就是利润。香港人想要抽走利润。
悉尼的交易员不高兴了;但规定说他们必须和香港打交道。香港人说价格受到“技术因素”的影响才这么高的。悉尼员工骂完后直接和第三方进行美元互换交易。不到6个星期,悉尼的美元交易业务就赚钱了。香港人就不高兴了。悉尼交易员的老板不予理睬。毕竟,他们正在给他赚钱。他安慰了亚洲的同事,消除了一些明显的误解,并承诺将来一定合作。
然后,伦敦和纽约接上头了。当银行相互交易的时候,经纪人相当于媒人的角色,他把双方介绍给对方,然后收取一笔费用。通常银行利用经纪人是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份。这个愚蠢的经纪人将伦敦分行介绍给了另一家银行。这件事让管理层知道了;大事不好了,这太令人尴尬了。这家银行成了笑柄。
银行内部发布了新的指示,银行将采用新的“业务模式”。也就是将有一个全球的美元投资组合辗转于黄金三角之间。交易员都转入了地下,保持低调。公开反对这项新政策没什么好处。悉尼甚至用全球美元投资组合做了一笔交易,以显示自己具有团队精神。但悉尼私底下做着自己的美元交易。不出6个月,悉尼又恢复了以前的做法。管理层被王国内其他地方的突发事件弄得分身乏术。
另一家大型跨国银行的亚洲外汇交易柜台连样子都懒得装。外汇交易员直接和欧洲客户交易,完全绕过了他们伦敦的同事。作为报复,伦敦的同事开了夜间柜台,专门服务亚洲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