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即信息

复杂的商业决策需要经过管理层无数次开会[12]后才能定下来。管理层很少“前进”,他们通常在“撤退”。管理层的时间大都耗在了会议、战略研讨和其他议而不决的谈话上。经理人总是和当红顾问围在一起,讨论业务模型和战略。

开会的地点通常在偏远、豪华的五星级度假胜地;在偏远的地方可以避免别人打扰。就像军事和世界领导人那样,经理还不能同时旅行。他们分散出行是为了一旦出现事故,不至于管理层全军覆没。一个同事建议说,如果所有的高管坐一架飞机去开会地点,飞机只加一半的油,那么公司的业绩就会有所改善。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像我这样的凡人很少有机会去那些开会地点。每年一到两次,我们会聚集在一个度假胜地,举行我们“场外会议”(相当于管理层会议的降级版)。高管会短暂地露一下面,告诉我们下一步将实施的新战略。我们通常会慢几拍,依然会按照原来的计划行事。

管理层会向我们讲解公司的发展方向。他讲完之后,咨询师就会接着给我们讲解新的业务模式。众人会提出各种问题;然后大家就会分组剖析模型和施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放弃新模型是绝对不可以的。我们会重新讨论。每一组都会发表各自的看法,然后顾问会把这些建议收集起来,但是顾问最后的模型和最初展示的没有多大差别。

有时候,高层会抱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第二年,高层就会举行耗时的面谈或者在会议召开之前找我们面谈,要求大家出力。这时候,参加者会抱怨项目缺乏领导参与,第二年就又回归到了原来的模式。

“场外会议”充斥着演示。新技术的出现使得PPT演示成了工作的一部分;谁要是没准备幻灯片就会感到缺了点什么。我还记得以前大家对那些餐后需要进行幻灯片演讲的晚餐邀请避之唯恐不及,所以到现在我也没想通PPT演示为何如此受欢迎。

PPT演示大多枯燥乏味。每个演示都集中在几张狭小、局促的幻灯片上,演讲者就照着散乱、不合语法的只言片语逐个念,或者说着说着就跑题了。奇怪的、不加解释的评语和图片在听众面前一闪而过。演讲者得不时地回头看看,保证放映的是准确的那张。慢慢地,幻灯片都变得大同小异。

“场外会议”的主题离不开合作、协调和沟通,希望互相对立的部门能够合作。所有的部门都应该协调得更好;我们应该更好地沟通;我们都一致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星期一早晨,当我们结束了场外会议,带着宿醉和疲惫的身心回到工作岗位上时,我们依然会故态复萌,继续相互冲突。

[12]这里开会的英文是retreat,是在幽禁的地方开会、灵修的意思。它也有撤退的意思。作者喜欢玩一词多意的文字游戏。这是本书的特点之一。——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