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崇拜

每一种宗教都有不同的分支和流派。那些怀疑者提出了VAR模型的替代模型。压力测试分析极端价格变动所产生的影响,检验银行能否承受一些可能发生但极端的市场情况,比如完美风暴或者是《圣经》里那种万年一遇的洪水。

如果历史会重演,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以后会发生哪些灾难。表5-1列出了我所记得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表5-1 风险事件(1987~2005年)

阅读 ‧ 电子书库

有趣的是,这些都是1万年才会碰上一次,但它们似乎每年都会发生。

最近流行的是极值理论,EVT。它是建立在水文学等物理理论的基础上。工程师要让水坝或者建筑物能够经受住罕见但有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比如洪水和地震。风险经理似乎只是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万年一遇洪水的比喻。

压力测试和极值理论只能说明要么你赚得盆满钵满,要么就倾家荡产。没有人把这当回事,大家都以为自己不会那么倒霉。到最后,风险管理只是弄明白哪些是不可知的,可恰恰是那些你不知道的未知才是最重要的。

在1997年至1998年间,完美风暴终于来临,亚洲市场崩溃了,俄罗斯债务违约了,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接受了注资。VAR模型显然严重低估了风险。以往的波动水平比较低,在某些情况下,这是人为干预的结果。亚洲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利率由国家控制。两个市场看上去毫不关联,但它们的协同系数却接近了。它们现在同步进退,但原本它们应该此消彼长。所有的市场都同时下跌,但它们不应该如此,分散投资的道理也就在这里。

在撤退过程中,他们不死也得脱层皮。

随着风险加大,交易商要不寻求注资,要不就减少头寸。面对损失不断扩大,他们都想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扇门里往外逃命。在撤退过程中,他们不死也得脱层皮。

1998年,当时还在CSFP的艾伦·惠特在一次会议的餐后发表了演讲。在演讲中,他坦承“之前有VAR模型在的时候一直睡得很香”。CSFP在不久之前刚刚在亚洲和俄罗斯遭受了损失,在LTCM的投资也失败了。CSFP总共损失了13亿美元。惠特当时看起来已经对VAR没有什么信心了。会议在蒙特卡罗举行。当年,许多信仰VAR和风险模型的人都受到了考验。

一位资深的金融市场评论员彼得·伯恩斯坦(Peter Bernstein)在他的《与天为敌》[22]中提出人类对风险的掌控只停留在对风险下定义的能力。到头来,确定性常常是一种假象。纳西姆·塔勒布这位身经百战的交易员看法则不同。他认为你不应该投资于你不知道的领域。你以后遭受的损失和你之前经历的损失毫无相似之处。市场总是会击倒大部分人,并给他们带来最大的损失。

如果你和变幻无常的市场对着干的话,那你就得有思想准备。风险管理经理似乎不知道这个,但如果你知道的话,你就不会去做风险管理。

[22]此书中文版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