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完美风暴
1998年,阴云密布。到了9月,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已经损失了92%的资本金。杠杆率已经超过了100倍。梅里韦瑟依然淡定地说:“虽然我们损失惨重,但总体情况依然良好。”
1998年的危机起源于前一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亚洲国家货币贬值和股票市场的崩溃给全球市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巨额的交易亏损将许多交易商赶出了市场,留下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对风险的恐惧。这是一场大逃亡。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随着风险和信用价差的增大,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认为赚钱的机会来了。他们赌信用价差和股价波动水平将会降下来,在上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好像成了流动性的再保险商。现在它成了流动性及波动性的中央银行。
危机在步步逼近。在1998年5月到6月期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按揭债券上赔了不小的一笔。同年8月,俄罗斯债务违约,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因此在俄罗斯债券上受到了损失。信用价差进一步扩大,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因此又遭受重创。投资公司和交易商抛售债券,使得价格进一步下降,信用价差进一步拉开。股票市场比之前更加起伏不定。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8月21日当天就损失了5.5亿美元。这些损失全都是因为信用价差和股票波动头寸造成的。
1998年9月2日,约翰·梅里韦瑟给投资者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投资者,公司已经损失了52%的价值。“你们也都明白,俄罗斯违约之后,一系列的事件给我们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并且全世界的波动性也大幅上升。公司的许多投资策略是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我们全线出现损失是因为流动利差的快速上涨。在杠杆效应的作用下,我们的损失也成倍地增加。”这封信希望投资者能够继续投入资金,“由于注资相对保险一些,因此,如果您投资的话,可以在管理费用上享受一些优惠”。这次谁也不会再上当了。
据说1998年9月18日,贝尔斯登(Bear Stearns)要求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追加巨额保证金,随后又冻结了公司的现金账户。同年9月23日,美国国际集团、高盛银行和沃伦·巴菲特发出收购要约,希望对其注资40亿美元。最终这场收购并没有成功。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面临大规模违约的风险,到时候它所持有的巨额头寸都会被清算,这将对整个金融系统产生振荡。在纽约美联储的斡旋下,14家银行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注资36亿美元,收购了其90%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