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第二节 创造利润的过程
上节谈净利润的产生过程可以分两步看:①从营业收入到营业利润的过程;②从营业利润到净利润的变化。其中,第1步是利润表的重点,也是难点,关键是理解权责发生制下对收入和费用的确定。
前文曾提过的例子:甲公司今年花70元买原材料,产生30元生产制造费用、40元其他税费,然后被乙公司打了张200元的欠条把货拉走。甲公司会在报表上认认真真地记录60元营业利润,并按照25%的所得税率,缴纳15元给税务局,而后向你汇报今年获得净利润45元——其实按照日常生活经验,公司不但没挣钱,反倒是贴出去不少。因而,利润≠挣钱。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日常生活的核算方法,被称为“收付实现制”,是区别于利润表“权责发生制”的另一种核算方法。收付实现制,以现金的收和支来界定收入和费用,收到手上的就是收入,支出去的就是费用。而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或责任的发生来确定应收(应该得到的收入)和应支(应该支出的费用)。
老唐在这里举个例子解释一下它们的区别。比方说,你从这个月1号上班,公司给的月薪是税后3万元,下月8号发工资。你这个月吃饭、打车等日常开销用了5000元,付了一季度房租6000元,买台笔记本花了5500元。转眼间到了月底31号,如果按照收付实现制,你这个月收入就是0,费用1.65万元,净利润-1.65万元。如果按照权责发生制,你就是收入3万元(体现为应收账款3万元),费用则包括日常开销5000元、本月房租2000元(6000÷3)、本月笔记本折旧(5500-700)÷24=200元(你使用了会计估计,估计笔记本用两年后能卖700元),本月净利润为30000-5000-2000-200=22800元。核算方法的不同导致你本月“净利润”差异高达39300元。
正因为收入及费用并不按照是否收到钱来确定,因而,利润表内几乎每个科目都充满着估计和财务艺术(看看上面对笔记本的估计,要是你估计用五年,利润就会为之一变),也成了造假者大施拳脚的主要舞台。投资者只有弄明白每个科目代表的含义,以及背后的估计方法,才可能正确理解上市公司交出的利润表。让我们打开贵州茅台2013年合并利润表,逐项看下去。
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收入科目下面,除了营业收入以外的其他三项(利息收入、已赚保费、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是企业涉及金融业务时才需要单独列报的。由于子公司茅台财务公司属于金融机构,因此这里汇报了“利息收入”1.49亿元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2万元,以及营业总成本里对应的“利息支出”0.36亿元和“手续费及佣金支出”9万元。
老唐前面谈过了,这部分收入是茅台财务公司吸收茅台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除股份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的资金后,放出贷款或存放于其他金融机构带来的收入(资产负债表中,截至年底财务公司吸收的存款为27.73亿元)。至于股份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自己的钱产生的利息收入,要归在财务费用里。
营业收入309.2亿元,便是主业经营(卖酒)所得了。一家企业的收入,可以由三种途径产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现金、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公司营业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代收的增值税不计入报表收入)。
营业收入的确认原则
无论收入途径是什么,都会涉及企业依据什么确认收入的问题。确认收入的规则非常重要。大部分企业的财务造假,都是把不符合确认条件的收入确认为当期收入。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可能依然会如此。这是因为有很多企业的销售活动,并不都像卖掉一瓶酒那样清晰明白。
比如,某公司接个项目,需要6个月的设计时间并得到客户的认可,此后还需要12个月来实施,之后质保三年。今年的收入怎么确定?或某公司商品主要在某特定节日销售,公司会提前很久生产,并租用仓库为客户存储产品,以便于在客户需要时迅速运到客户手上。这笔收入是什么时候赚的?又或者公司卖了某商品给客户,承诺两年后可以加上某金额以旧换新,收入该确定多少?客户没有订购某商品,公司年底“无意”错发了,这样的收入怎么确认?等等。
投资者在财报中输入“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进行搜索,能够找到该公司对收入的确认原则。这个规则在我们第一次阅读某公司财报时一定要看。否则利润表对你而言就是一笔糊涂账。经过第一次以后,你可以不去管它。因为若有变化,公司一定会在重要事项中单列提示。在贵州茅台2013年财报里搜索后,能在第64页看到如下确认规则。
(十八)收入
1、销售商品收入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
(1)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重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
(2)既没有保留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公司分别下列情况确定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金额:
(1)利息收入金额,按照他人使用本企业货币资金的时间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
(2)使用费收入金额,按照有关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收费时间和方法计算确定。
这里展示了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规则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规则。由于贵州茅台不提供劳务服务,因而没有该项收入确认规则。提供劳务的企业,要么是项目完成后一次性确认收入和费用,要么是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和费用。前者简单易懂,后者的操作空间比较大。
完工百分比法,是用劳务完成的百分比乘以合同总价(或估算的总劳务成本)来确认本期应该确认的收入(或费用)。如一栋大楼的装修合同,总价1亿元,公司估算总劳务成本为6000万元(请注意,这个数字是公司自己估的),如果截至今年底完成整个工程的30%,那么,本期将确认收入3000万元,确认费用1800万元(如果成本估计5000万元,费用就只需要确认1500万元)。这两个数字与公司实际收到多少款项以及实际支出多少费用无关。
知识链接:收入确认的例外情况
收入通常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但税法也规定了几种近于收付实现制的例外情况。
(1)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
(2)以分期付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3)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收入的,按照企业分得产品的时间确认收入。
(4)接受捐赠收入,按照收到捐赠资产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毛利润需要投资者重点关注
明白了营业收入的确认规则,投资者输入“营业收入”进行搜索,便可在茅台2013年财报第80页找到营业收入及成本构成,具体如下:
1.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这里的其他业务收入,指一些不属于主营业务的销售或劳务收入。如转让了一点原材料给别人,顺手帮别人一起采购了物品,或者扣了运输公司或经销商的包装物损毁押金,等等,一般数目都极小,投资者不必管它。
投资者需要关注的是营业成本和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营业成本,就是报表期内公司为了销售,而从资产负债表存货科目里搬走存货的价值(请回忆存货章节),主营业务收入减去营业成本,便是一家企业的毛利润。毛利润对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关键数字。如果企业连毛利都没有,可能很难存活下去。
毛利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被称为“毛利率”。不同行业的毛利率差别相当大。在零售业中,毛利率可能很低;在珠宝业,毛利率可能很高。其他条件不变,收入规模大的公司只需要较低的毛利率就能生存,而收入规模较小的企业则不然——想想沃尔玛和门口小超市就理解了。为了衡量公司的毛利率,你需要将其与同行比较。毛利率比同行高很多的企业,要么属于业内强者,要么就是造假的骗子。
通过上面表格的数字,我们可以算出茅台的毛利率=(309.21-21.94)÷309.21=92.9%,相比去年同期的(264.55-20.44)÷264.55=92.3%,略有提高。
毛利率的提高,要么是因成本的下降,要么是因售价的上升。你需要观察年度变化的趋势,分析毛利率变化的原因:是生产成本增加(或减少)了?还是企业产品或服务提价(降价)了?先找到因何而变,再思考变化是否可信。
毛利润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大体来说,企业最终利润的高低由三个因素决定,即毛利率高低、周转率快慢或经营杠杆大小。老唐分别叫它们为“茅台模式”“沃尔玛模式”和“银行模式”,这三种情况分别代表产品竞争力强弱、管理层运营能力的高低、企业承担的风险大小。各位朋友可以自己对照所关注的企业,看看他们靠什么赚钱,然后你可能就发现了自己需要跟踪的要点。例如茅台模式企业,当然要随时注意产品口碑、竞品替代的可能;沃尔玛模式,不可能管理层大换血你还没反应吧;而宏观上资金松紧,很可能会影响银行模式企业的存亡。
老唐在这里顺便说一句,有些财务书籍中,以“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计算毛利润。应用上没区别,只要始终坚持采用同样的计算方法进行历史对比、同行对比即可。
主营业务的分类介绍
接着,企业还会分行业汇报营业收入,茅台2013年财报分行业的主营业务情况如下:
2.主营业务(分行业)
茅台的主营业务只有酒类一项,所以表格简单。企业涉及的行业越多,分行业主营收入表格越长。老唐个人一般看见主营业务涉猎特别广泛的公司,会先对其价值打个折。一者,前面说过,企业多行业发展,证明原行业机会难找。二者,企业管理层也是人,很多人在一个领域成功后,容易自信心爆棚,以为在其他领域也同样能成功。这是“多元化”往往演变为“多元恶化”的重要原因。
分产品汇报营业收入,当然也是产品越多表格越长。茅台2013年财报分产品的主营业务情况如下:
3.主营业务(分产品)
分地区汇报营业收入,有些企业会把国内分布也详细列出来。贵州茅台2013年财报分地区的主营业务情况如下:
4.主营业务(分地区)
此外,财报中还会披露前五大客户占比等详细信息。公司既要披露信息,又要保护商业秘密,所以这儿只披露比例,至于客户名称,则以一、二、三或者A、B、C代替。
5.公司前五名客户的营业收入情况
分产品、分地区收入构成,没有一定之规。有些企业靠单品,有些企业靠丰富的产品线;有些企业坚守根据地,有些企业遍地开花。没什么优劣之分,要视行业和企业特性具体分析。
五大客户营收,则反映了公司对大客户的依赖程度。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高低,表明了公司对外依赖程度。
营业总成本
收入确认了,接着就要确认对应的成本和费用。利润表中的成本和费用,必须是在该期间内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成本和费用,会计称之为“配比原则”。配比原则要求“在确定利润的特定期间(月、季或年),销售收入要与其对应的成本和费用相互配比”。 [1]
营业总成本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
营业成本
营业成本,指期内销售产品的存货价值。此部分内容在存货部分已经谈过了,此处略过。
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税金及附加,指营业过程中无论是否盈利都需要缴纳的税费,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以及其他的搭车收费。
投资者输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可以在茅台财报第81页找到2013年营业税金及附加共计27.9亿元的明细构成,具体如下所示:
(三十三)营业税金及附加:
我们会发现,对于茅台而言,大头是消费税。我们回忆一下消费税只对生产企业的销售额征收的政策,就知道这部分消费税直接反映今年生产本部卖给销售公司的成品酒增长了约7%。
投资者输入“税率”搜索,可以在财报中找到你所关注的公司承担的税种及税率。其中城建维护税和两个教育费附加,是以流转税税额为基数乘以税率。所谓流转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和关税。
五、税项
(一)主要税种及税率
营业费用
营业费用包含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常被统称为“三费”。
销售费用,也可能被叫作“营业费用”或“经营费用”,是为销售商品(或服务)产生的费用。如广告费、促销费、保险费、运输费、装卸费、销售人员的工资福利及提成、销售机构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等。通常而言,销售费用会随着销售收入增减而增减。老唐要特别提醒投资者的是,若企业销售规模小,某些固定支出可能会在销售收入下降时,使利润的降幅更大。
管理费用是与企业管理环节有关的费用,包含管理者工资福利、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行政开支、董事会经费、中介机构费用、无形资产摊销以及管理机构资产折旧、业务招待费、计提的各类准备等。这个科目也是个垃圾筐,各种名目的支出,各种费用调节,都会丢进这个筐里。
投资者不必细究两者的构成明细了,混合看总数即可。总体来说,销售和管理费用的变化趋势,应该和营业收入变化趋势一致。在企业正常经营,没有重大的合并、收缩等事项的情况下,应该保持比例的大致稳定,以及绝对数与年初预算基本相符(公司每年股东大会时,会提交财务预算报告)。如果变化太大,费用的绝对数额又比较大,那么投资者就需要关注了。此时,可以在财报中搜索“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查看究竟是什么费用在增长。如茅台2013年财报的第81页,能看见茅台销售费用突然增加50%的原因——广告及市场拓展费用增加。此时,投资者就要结合自己对企业的理解,想想在报表期内的市场情况,考虑这笔费用是否值得怀疑。
(三十四)销售费用:
如果没有异常变化,一般就混合看两费的总数在营业收入里所占的比例,看比例的历史变化趋势,看与同行的差异即可。
财务费用主要包括三大类:①自有资金利息收入;②债务的利息支出;③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办业务支出的手续费。这个科目主要和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科目及有息负债相关。视企业自有资金和有息负债的数量大小,财务费用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关于有息负债需要注意些什么,在资产负债表环节已经谈过,此处不再赘述。
资产减值损失
老唐在资产负债表章节中谈过,资产有减值迹象的时候,需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股权、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存货、坏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都可能产生资产减值损失。大额资产减值损失,是管理层自我打脸的行为艺术。多数情况下,它表示管理层承认以前投资或经营决策失误。
现在的会计政策,能够对利润表产生影响的减值损失转回,主要是存货、应收账款和债权类投资的减值损失。上市公司通过计提而后转回来调控利润的空间已经大大减少了,但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行为依然是企业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之一。常见的手法有:不提或少提,增加当期利润;多提,减少当期利润,以后转回增加后期财报利润;一次性计提减值损失,降低资产账面值,从而减少后期折旧和摊销,增加后期财报利润。
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的数字一般为正,代表有一笔资产减值损失产生;偶尔也有为负的,代表某笔已经计提减值损失的存货、坏账或债权,又被收回来了。总体来说,这个科目数字应该很小才对。如果一家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经常出现或正或负的大额数字,要么是公司调控报表,要么是减值测试水平太烂,都需要投资者提高警惕。
其他收益
在营业总收入减去营业总成本之后,再加上三块单独汇报的损益,就可以得出营业利润了。这三块内容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和汇兑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变动和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本期变动。
投资收益,包括对外投资分得的股利;持有债券收到的利息;投资到期收回的价格或到期前转让的价格与投资的账面价值的差额(或正或负)。
汇兑收益就是企业持有外汇资产或负债(例如外币、外汇存款、外汇应收应付款、外币计价的债务等)期间,因为汇率变化而产生的损益。
这三项内容在投资相关资产环节都已经详细介绍过了,这里老唐只特意强调一点:母公司利润表的投资收益,包含了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投资收益和所有子公司宣布的分红额;制作合并报表时,需要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合并子公司全部损益。因而合并利润表的投资收益里,不再包含子公司宣布的分红额。
这一块若还不清楚,请读者回看“投资相关资产”章节,复习长期股权投资部分。如果有点晕,别泄气,长期股权投资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两部分是整个财报里最难的,很多专业人士也很头痛。你如果只看了两三遍就懂了,已经相当值得佩服了。
营业利润
终于,我们抵达了利润表的核心: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一家企业的核心利润。持续增加的营业利润是企业蒸蒸日上的表现,持续提高的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总收入)是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的表现。
老唐个人对利润表的排列顺序是不满的。以老唐的观点,营业利润应该排在“其他收益”之前,由营业总收入减去营业总成本(三费和资产减值损失)得出营业利润,然后再从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和汇兑收益”。这样的营业利润,才能更直接地反映主业赢利能力。不过,老唐有意见没用,我们还是先按照会计规则看吧。
看利润表,最重要就是看营业利润和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总收入)。看营业利润及营业利润率的历史变化趋势,以及与同行业其他公司进行对比。她若安好,便是晴天。
净利润
净利润是怎么产生的
净利润的产生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即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支净额,缴纳了所得税,剩下的就是净利润。
营业外收入,指与主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一些偶发性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债务重组利得、企业合并损益、盘盈利得、债权人放弃的债权、政府补助、罚款收入、捐赠利得等。
与营业外收入对应的损失,就是营业外支出,例如,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行政罚款、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等。
它们的共性就是跟经营活动无关,且不可持续。因此,营业外收入通常不靠谱。这个数字,数值不要太大即可。如果营业外收支净额数额比较大,老唐建议直接用营业利润的75%来看待当年净利润,从而去掉营业外收支的影响。
通常而言,如果企业利润的主要部分经常来自营业外收支,基本能肯定,这是企业在打扮自己的报表,背后有陷阱的概率很大,建议投资者警惕且远离。关于投资有句名言说得好,厨房里不会只有一只蟑螂。
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支净额,便得出利润表上的“利润总额”。按照现行制度的规定,利润总额可以先用来弥补过去五年企业经营净亏损(若有)。弥补之后的余额,便需要缴纳所得税了。
所得税税率一般是25%,但高新技术企业会因优惠政策而享受15%税率,另外,各地还有些“所得税X免Y减半”之类的优惠政策,再加上递延所得税因素影响(请查看前文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论述),企业实际负担的税率可能会略高于或略低于25%。
知识链接:企业税收的那些事儿
2013年国家税收总额110497亿元,其中和企业相关的税种情况如下:
注:①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地方银行、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缴纳的部分,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归地方政府。
②营业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和金融、保险企业按照提高3%税率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
③包括进口产生的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
净利润并不是公司挣到的钱
企业缴纳了所得税后,便是公司净利润了。
关于净利润,老唐强调一点:净利润≠挣到钱,两者可以有很大差别。净利润一定要和现金流量表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对照着看,投资者可以直接用“经营现金流净额÷净利润”来衡量净利润的含金量。该比值连续数年大于1,发现“印钞机”概率就大;反之,连续数年远小于1,则需要投资者提高警惕,并挖掘原因。下面老唐举个简化的例子,展示净利润和现金的差异。
假设有四家公司甲、乙、丙、丁,都采购1000万元货物,转手以1300万元卖掉,并支付了各种税费100万元。以采购款是否支付和销售款是否收回列个矩阵,可以看到同样在利润表上记录200万元净利润的四家企业,其现金流和生存状态可能有天壤之别。
正因为如此,某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管理层,有时会因某种需求,信誓旦旦地向市场承诺净利润将达到多少,或净利润增速将达到多少。看看表3-1就知道,净利润这东西,一定范围内,是要多少有多少的。完成这种承诺,对公司来说没有任何难度。拿净利润承诺说事儿的,纯属欺负咱们读书少。
好在表3-1中丙、丁公司这种利润产生法,一般都无法持续很久。某名言说:“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你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这种纸面上的收入和利润,累积几年就得想办法解决,否则游戏无法继续。毕竟它们不产生现金,却要实打实地付出各种税收,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等。税务局可只认现金,不接受你拿“利润”来充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保守的投资者,需要等新股上市数年,有了几份完整的年报后,才将其纳入观察范围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这样也会错过很多机会。得失之间,需要自己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