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使用财务数据估值

股神巴菲特年复一年地告诉全世界的投资者:“投资没那么复杂。你只需要学习两门课程就可以了,一门是如何评估企业价值,另一门是如何看待股市波动。”另一位投资大师塞斯·卡拉曼在其经典著作《安全边际》中也谈道:“投资没有什么神秘的。简而言之就是先确定某个证券的内在价值,然后以这个价值的适当折扣买进。事情就是那么简单。”

如何才能知道一家企业的价值呢?投资者阅读财报,分析财务数据,绝大部分都是为了解答这个问题。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关于利用财务数据评估企业价值,塞斯·卡拉曼这样说:“虽然存在许多用于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但我发现只有三种方法是有用的。第一种是现金流折现法,计算企业未来可能产生的全部自由现金流折现值,来计算企业价值;第二种是清算价值法,计算企业变卖全部资产、清偿全部负债后,剩余的现金价值;第三种是股市价值法,预测一家企业会在股市上以怎样的价格进行交易,来评估企业价值。”

老唐就按照大师的分类方法,简单聊聊三种估值方法及其涉及的财务数据。

现金流折现法评估企业价值

投资大师巴菲特认为,买入股票时,你必须知道你买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答案是:阅读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财报。

巴菲特说,他每天都读财报,就像别人读报纸一样津津有味。在投资中石油股票前,他就是读了2002年、2003年的财报,然后决定投入4.88亿美元买入中石油股票。他特别强调,做出这一决定的理由,仅仅是阅读了中石油的财报,当时他并没有见过中石油公司管理层,也没有读过分析家们写的关于中石油公司的分析报告。

他说,阅读每份公司年报的侧重点和方法是不一样的,但从根本上说,主要是看公司的内在价值。他认为,正确的股票投资,就是要寻找内在价值被低估的公司,然后以合理的价格买入。无论什么因素,包括外部宏观形势如何改变,都不能动摇这一做法。

那么,巴菲特用什么方法评估上市公司价值呢?答案是现金流量折现法——“企业的价值等于剩余存在期内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解释大师的答案之前,有必要先解释两个名词,即自由现金流、折现。

自由现金流,是企业经营活动流入现金净额,减去维持现有生意运转必需的现金投入。实践中一般用财报“经营现金流入净额-投资活动现金流出”来毛估。之所以毛估即可,是因为自由现金流折现法本就是一个估值思路,不是一个精确计算的方法。

将未来的钱折算成今天的价值,就是折现,前面谈过。若确定年收益10%,一年后的110万元折算成今天的现值就是100万元。理论上,将企业未来每年的自由现金流,按照某折现率(国债利率+适当风险补偿)逐笔折算为今天的现值,然后将所有现值加总,便是该企业的价值。企业的终极价值来源,是能从企业拿走且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现金总和。其他的价值,仅仅是在此基础上的情绪博弈。

实际运用中,通常会需要投资者逐笔计算出数年的自由现金流,然后将之后的部分估算一个永续价值。把数年的现金流及永续价值一起折现,加总得出企业的价值。例如,假设现在是年初,我们预计某企业今年底可产生自由现金流10亿元,预计5年内自由现金流的年增长为15%,其后能保持3%的永续增长。若折现率取值10%,企业价值如表5-1所示。

阅读 ‧ 电子书库

评估出企业价值,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价格低于企业价值时买入,以获取高于折现率的回报,即上表企业价值为195.2亿元,若现金流预测正确,195.2亿元买入将获取10%的年回报,低于195.2亿元的价格买入,就能获得超过10%的回报(再次强调,市盈率变化导致的回报不在本书讨论范围)。保守的投资者,一般会在企业价值的四五折附近买入。这就是本节开头“投资没有什么神秘的。简而言之就是先确定某个证券的内在价值,然后以这个价值的适当折扣买进”的含义。

这种估值方法,依赖于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的预测,且年增长、永续增长或折现率假设的细微变化,都会导致计算结果差距巨大。因而,该方法只能用于评估产品变化小、需求偏好稳定、具有持续竞争优势、未来自由现金流可以预测的企业,且主要是作为一种选择企业原则和大致估算的方法,无须也不可能寻求到精确估值。

若不具备以上特征(如初创企业或科技企业),该企业未来是否存在尚不可知,更谈不上预测自由现金流了。无法预测现金流的企业,需要考虑其他估值方法。

清算价值估值法

以企业清算价值来评估企业的价值,是种相当悲观的方法。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期间,美国股市跌到只剩下高点的10%,创造这种估值方法的大师就生存在那个年代。知道了这点,你也就不会对悲观感觉奇怪了。这位大师,就是创造了证券分析行业的一代宗师,有“价值投资之父”“华尔街教父”之称的本杰明·格雷厄姆。

这种估值方法,将投资目标放在售价低于企业有形资产账面值的企业,涉及企业财报资产负债表所有有形资产科目,通俗易懂,没有什么好解释的。

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后,悲观气氛笼罩着全球资本市场。很长时间里,市场价值低于有形资产账面值的企业多如牛毛。清算价值估值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大萧条之后,这样的企业越来越少了,但格雷厄姆思想的光辉丝毫没有减弱。很多学习其理论的投资人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沃尔特·施洛斯、塞斯·卡拉曼以及早期的沃伦·巴菲特(后期转向了现金流折现法)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前者2012年逝世,享年95岁,后两者依然活跃在世界投资舞台上。

如果你对这种估值方法感兴趣,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和塞斯·卡拉曼的《安全边际》都是必读好书,其中《证券分析》还是一本关于财报阅读和分析的进阶书籍。可惜沃尔特·施洛斯没有著书。施洛斯从不调研企业,只通过阅读财报和公开信息分析和决策。他老人家对于财报阅读和分析,一定有很多独门秘籍。无缘系统学习,实在可惜。

股市价值法

股市价值法,是选择与目标公司具有较强可比性的公司,参照其当前的市盈率、市净率或收入水平,预测股市参与者会给目标公司什么市盈率、市净率或收入倍数,再结合企业的净利润、净资产或销售收入,进行企业价值估算。

股市价值法估值的可靠性依赖于对“可比公司”的选择。理论上,可比公司与目标公司应该越相似越好。实践中,一般只能尽可能选择在行业、主营业务或主导产品、资本结构、企业规模、市场环境以及风险度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的公司。

选定可比公司后,再确定比较基准,也就是目标公司和可比公司之间比较什么财务指标。常用的比较指标有每股收益(市盈率倍数法)、每股净资产(净资产倍数法)和每股销售收入(收入倍数法)等。这种估值方法,多见于新股IPO招股说明书中发行价确定章节,各位朋友可以直接拿IPO招股说明书对照学习。

另外,对于同一家公司,先预测未来的市盈率和净利润,估算未来的市场价值,再按照期望回报率对未来市场价值打折确定购买价格,也是被很多投资大师使用的一种快捷估值方法。例如,假设某公司今年净利润为1,经过投资者测算和判断,预测第三年的净利润可能为2,并预测第三年股市将给该股票超过15倍市盈率。那么第三年的预测股价就是15×2=30元,如果自己的回报率要求是三年翻倍,那么15元以内将是自己可以买入的价格区域。

本节要点

阅读 ‧ 电子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