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扬州慢
这个淮河东边的繁华都市,当年四衢八街、华灯璀璨的扬州城,已如落花般凋谢。
坑坑洼洼的驿道上,一匹快马扬起的浮尘在夕阳下慢慢沉寂。满目疮痍的竹西亭外,已看不到来来往往的游人。那些令人流连的景致,枯萎在记忆深处,每翻一次,都有隐隐的伤痛。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诗人勒马下鞍,坐在一截残柱上稍憩。第一次来到名扬天下的扬州,迎接自己的竟是一片凄怆。
季节的车轮,已随怡荡的春风驶过了十里繁华旧境。有几朵飘零的花瓣,坠入了一扇红墙。它的暗香,会惊醒一个沉睡的女子吗?遍地的荠菜和麦子,挺着青翠的身子,在城外无忧无虑地生长着。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难道真的忘记了那场刀光剑影的血腥?
遥想当年,金兵的铁蹄,残酷地踏过了长江,然后掠夺一空而返。自此城池内外,残垣断壁,连一束人间烟火,也很难看到。那些葱郁的乔木,在战火中燃成了一截截光秃的黑色,无法再在春雨中拔节成长。劫后余生的人们,也都厌恶谈论起记忆中那让人惊悚的一幕。
这时候,黄昏悄悄地飞临了废墟中的扬州,暮色抡起黑暗的翅膀,覆盖了内心的灯火。城墙上,几声凄凉的号角被风送了过来,弥漫在这座荒芜的空城里。牵着马彳亍的诗人,不禁打了一个冷颤。那些人来车往的喧闹和舞榭歌楼的声色,什么时候还能重返巷陌?
最喜欢称赞扬州的唐代才子杜牧,今天如果故地重游,也一定会魂惊魄悸。这就是那个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扬州吗?纵使写得一手让美人们倾倒的豆蔻丽词和歌咏青楼一梦的绝妙诗意,而面对眼前的景象,他还有心情来抒写那些风花雪月吗?
依然静卧郊外的二十四桥,只在荡漾的水波上印下了一个孤独的倒影,而那玉人的箫声,早已无处可寻。一枚冷冷的弯月挂在天空,漠然地注视着大地上的一切,却仅丢下几束寂静无声的光华。
桥那边的芍药,又开出了香艳的红花,仿佛一个美丽的女子,年年守候在这里。她是在等待一个多年前的约定吗?
只是,岁月已老,物是人非,谁还会记起曾经的诺言?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注释:
①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
②至日:冬至。
③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④黍离:《诗经·王风》篇名。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见“宗室宫庙,尽为禾黍”,遂赋《黍离》诗志哀。后世即用“黍离”来表示亡国之痛。
⑤淮左:淮东。扬州是宋代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
⑥竹西佳处: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宋人于此筑竹西亭。这里指扬州。
⑦胡马窥江:指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攻破扬州,直抵长江边的瓜洲渡。
⑧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⑨杜郎: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
⑩二十四桥:故址在今扬州市江都县西郊。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后以“二十四桥”指代歌舞升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