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词牌名小知识

【点绛唇】

首见于南庸冯延巳所作,调名源子江淹“明珠点绛唇”。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双调,四十一字,仄韵。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江南春】

以“江南春”作为词牌的词现存寇准一首,可能是作者从南朝梁柳恽的《江南曲》“日暖江南春”句中所择取。单调三十字,平韵。

【踏莎行】

据说从唐代诗人韩翃“踏莎行草过春溪”中择取,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

【雨霖铃】

又作《雨淋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想起死去的杨贵妃而作此曲。双调一百零三字,仄韵。

【蝶恋花】

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自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双调六十字,仄韵。

【迷神引】

柳永自己创作的词牌名。双调九十七字或九十八字,仄韵。引,是词调的分类,以音乐体制而分为令、引、近、慢。

【夜半乐】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府杂录》:“明皇自潞州入平内难,半夜斩长乐门关,领兵入宫剪逆人,后撰此曲,名《还京乐》。”一百四十四字,分三段,前段、中段四仄韵,后段五仄韵。

【苏幕遮】

唐教坊曲名,原为大曲,后摘遍流行,用作词牌。又名《鬓云松令》、《云雾敛》。源于龟兹乐,本为唐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民间的歌舞戏。双调六十二字,仄韵。

【渔家傲】

此词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又名《荆溪咏》。双调六十二字,仄韵。也有上下阕各用二平韵三仄韵之作。

【千秋岁】

又名《千秋节》。唐教坊大曲有《千秋乐》调,相传唐玄宗生日,大宴群臣,百官上表请定此日为千秋节。仄韵双调七十一字,十六句,上下片各八句,五仄韵。另有《千秋岁引》,又名《千秋万岁》。

【一丛花令】

又名《一丛花》。双调七十八字,上下阙各七句,各押四平韵。

【青门引】

属小令,双调五十二字,上片五句,下片四句,仄韵。

【浣溪沙】

原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沙溪》,也作《浣溪纱》,又名《小庭花》。双调四十二字,平韵,也有仄韵之作。

【清平乐】

原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双调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也有全押仄韵的。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双调四十四字,仄韵。另有《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或九十三字。

【木兰花】

又名《玉楼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双调五十二字或五十五字,仄韵。

【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后为词牌。又名《丑奴儿》、《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平韵。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双调九十字。

【生查子】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陌上郞》、《绿罗裙》。双调四十字,仄韵。

【临江仙】

原唐教坊曲名,最初多用以咏游仙故事。又名《谢新恩》、《庭院深深》等。双调五十八字或六十字,平韵。柳永演为慢词,双调九十三字,平韵。

【菩萨蛮】

原唐教坊曲名,亦作《菩萨鬘》。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水龙吟】

又名《龙吟曲》。取李白“笛奏龙吟水”一诗句而名之。双调一百零二字,仄韵。亦有平韵之作。

【念奴娇】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双调一百字,仄韵。亦有平韵者。

【水调歌头】

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人于上下阕中的两个六字句,多兼押仄韵。

【西江月】

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又名《步虚词》等。双调五十字。另有《西江月慢》,双调一百零三字。

【行香子】

“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又名《爇心香》。双调小令,六十六字或六十四字、六十八字,平韵。

【阮郞归】

出自东汉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典故。唐教坊曲有《阮郎迷》,疑为其初名。又名《醉桃源》等。双调四十七字,平韵。

【更漏子】

因晚唐温庭筠词中多咏更漏而得名。又名《付金钗》、《独倚楼》、《翻翠袖》、《无漏子》。双调四十六字,仄韵、平韵换叶。

【鹊桥仙】

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雀踏枝》。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八六子】

又名《感黄鹂》。此调作品较为少见。始见《尊前集》所收杜牧之作,双调九十字,平韵。宋代秦观等词人用过此调,双调八十八字,亦平韵。

【青玉案】

取子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又名《横塘路》等。双调六十七字,仄韵。宋词此调字数句法稍有参差。

【石州引】

又名《石州慢》、《柳色黄》。双调一百零二字,仄韵。

【南柯子】

又名《南歌子》、《春宵曲》、《水晶帘》、《碧窗梦》、《十爱词》、《望秦川》、《风蝶令》。有单、双调两种。单调二十三字或二十六字,平韵。双调五十二字,有平韵、仄韵。

【风流子】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三十四字,仄韵。双调又名《内家娇》,一百十字,平韵。

【夜游宫】

又名《新念别》,此调有不同诸格体。俱为双调,共五十七字,均用仄韵。

【关河令】

又名《伤情怨》、《东阳叹》、《要销凝》、《望西飞》、《尔汝歌》。此调有多体,各稍不同。双调,仄韵。

【江城子】

又名《江神子》、《水晶帘》、《村意远》。唐、五代词多为单调,自三十五字至三十七字不等,平韵。宋人作双调七十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汉宫春】

又名《庆千秋》。双调九十六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好事近】

又名《钓船笛》、《翠圆枝》。双调四十五字,仄韵。

【如梦令】

相传后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单调三十三字,仄韵。

【声声慢】

据传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又名《胜胜慢》、《凤示凰》、《寒松叹》、《人在楼上》。双调九十七字,平韵。

【一剪梅】

出自宋代词人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一句。又名《玉簟秋》、《腊梅香》。双调六十字,平韵。

【武陵春】

源自陶潜《桃花源记》载武陵渔人入桃花源故事。又名《武林春》、《花想容》。双调四十八字或四十九字、五十四字,平韵。

【醉花阴】

双调小令,五十二字,仄韵。上下阕各五句。

【满江红】

唐《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转二字,得今名。双调九十三字,仄韵。

【谒金门】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空相忆》、《花自落》。双调四十五字,仄韵。

【鹧鸪天】

唐、五代词中无此词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又名《千叶莲》、《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鹧鸪引》、《骊歌一叠》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

【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又名《折红英》、《惜分钗》、《玉珑璁》。双调六十字,仄韵。亦有有平韵者。

【秦楼月】

因李白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又名《忆秦娥》。双调四十六字,仄韵。

【霜天晓角】

又名《月当窗》、《踏月》。此词调首见于《全芳备祖前集》,宋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为词牌名。双调四十三字或四十四字,有仄韵、平韵两体。

【昭君怨】

《乐府诗集》载王昭君出塞故事,说此调最早为昭君所创。又名《一痕沙》、《洛妃怨》、《明妃怨》、《道无情》。双调四十字,两仄韵两平韵。

【永遇乐】

又名《消息》。双调一百零四字,本仄韵,南宋开始有词人用平韵。

【水龙吟】

取李白“笛奏龙吟水”一诗句而名之。又名《小楼连苑》、《龙吟曲》。双调一百零二字,仄韵。亦有平韵。

【眼儿媚】

又名《秋波媚》、《小阑干》、《东风寒》等。双调四十八字,平韵。

【扬州慢】

姜夔自度曲。双调九十八字,平韵。

【暗香】

姜夔自度曲。又名《红香》、《晚香》。双调九+七字,仄韵。

【疏影】

姜夔自度曲。又名《绿意》、《解佩环》。双调一百十字,仄韵。

【绮罗香】

双调一百零四字或一百零三字,仄韵。

【八归】

《词谱》说是姜夔的自度曲,但无法考证。双调一百十五字,仄韵。

【少年游】

唐无此词调,宋晏殊作《珠玉词》中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之为名。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双调五十字或五十二字,平韵。

【长相思】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又名《双红豆》、《忆多娇》、《长相思令》、《相思令》。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湘春夜月】

黄孝迈自度曲。双调一百零二字,平韵。

【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又名《远山横》。双调七十四字或七十六字,平韵。

【闻鹊喜】

调名见周密《蘋州渔笛谱》。实即《谒金门》,因冯延巳“风乍起”一首之末句“举头闻鹊喜”而改名。双调四十五字,仄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