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计

Notorious, 1946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迷魂记》(Vertigo,1958)充分体现了他的古怪嗜好,而《美人计》则将这位电影大师的视觉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美人计》中许多镜头十分到位,可谓希区柯克本人以及其他所有导演所拍摄过的最到位的镜头,正是这些镜头将剧情推向了最后的高潮,在结尾一幕中,两位男主角都认识到了自己过去犯下的大错。

本片与《卡萨布兰卡》共同成就了英格丽·褒曼在电影史上的不朽地位。在《美人计》中,她扮演的角色因声名狼藉而被美国情报机关相中,奉命打入里约热内卢,监视战后潜伏在当地的纳粹分子。也正是由于这份名声,她得不到所爱的男人的信任,并几乎因此丧命。整个故事围绕着他对她的误解而展开,情节丝丝入扣、环环相连。最终,两位主人公沿阶而下,奔向自由,另一个人则拾阶而上,走向毁灭。

希区柯克于1946年拍摄了这部影片,当时二战已经结束,而冷战却刚刚拉开序幕。如果晚几个月拍摄,片中的反面人物可能就成了共产党人,但当希区柯克和本·赫特共同创作剧本的时候,纳粹分子仍然是他们心目中最典型的坏人。(电影刚开始时,有这样一段字幕:“1946年4月20日,下午3:20,佛罗里达州,迈阿密”——这段字幕相当具体,但正如《惊魂记》开头的详细介绍一样,完全多此一举。)

在影片中,褒曼扮演充满爱国情怀的美国女子艾丽西亚·赫伯曼,她的父亲却是个已被判刑的纳粹间谍。艾丽西亚嗜酒成性、生活放荡,远近闻名。在特工戴弗林(加里·格兰特[Cary Grant]饰)的劝说下,她接受了美国情报部门的指示,飞抵里约热内卢,打入了当地以塞巴斯蒂安(克劳德·瑞恩斯[Claude Rains]饰)为首的纳粹间谍集团。塞巴斯蒂安昔日曾为艾丽西亚所倾倒,或许至今仍对她念念不忘。戴弗林基本上就是要求艾丽西亚向塞巴斯蒂安投怀送抱,借机获取他的秘密。对此,艾丽西亚没有拒绝,因为此时的她已经深深地陷入了爱河——她爱上了戴弗林。

当然,所有与性有关的内容都是通过微妙的对话与暗示旁敲侧击地表现出来的,这是当年好莱坞规避电影制片法则的惯用手法。尽管影片从头到尾没有一处正面表现片中人物的不雅行为,但种种暗示足以使我们心知肚明。情节全部展开之后,我们更同情的其实是塞巴斯蒂安,而不是戴弗林。尽管塞巴斯蒂安是个间谍,但他对艾丽西亚是真心的;反之,尽管戴弗林是美国特工,但他却利用艾丽西亚对他的爱,强迫她投入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

希区柯克对视觉细节的关注是出了名的,每一场戏开拍之前他都会预先画好分镜图[1]。在戴弗林初次出场的一幕中,希区柯克便巧妙地利用了格兰特的明星效力。父亲被判刑的当晚,艾丽西亚在家中聚众狂欢,借酒消愁。戴弗林坐在沙发上,摄影机从他背后拍摄,所以观众只能看到他的后脑勺。镜头以戴弗林为中心左右移动,从他的视角追踪着品行可疑的艾丽西亚,看着她四处调情、借酒浇愁。

第二天早晨的镜头更精彩。艾丽西亚从宿醉中醒来,面前摆着一杯醒酒药,在前景特写镜头中显得巨大无比(影片后半部分还有一个咖啡杯的大特写与之呼应,咖啡中下了砒霜)。从艾丽西亚的角度看去,只见戴弗林站在门口,背着光,整个人头下脚上倒了过来。随着她坐起身,他的身影也旋转了180度。戴弗林要艾丽西亚参与间谍活动,她拒绝了,说自己要出海旅行。他便放了一段监听录音,证明艾丽西亚放荡的外表下其实藏着一颗炽热的爱国心。刚开始播放录音时,艾丽西亚处于暗处,随后灯光渐渐聚焦在她身上,录音结束时她已经完全处于高光之下。这种种视觉效果都经过希区柯克的精心安排,精确地反映了故事中事件的发展过程。

片中还有许多美妙镜头,发生在塞巴斯蒂安住处的一幕最有名。一开始,摄影机从大厅入口上方向下俯拍,随后是一个长镜头,最后镜头拉近,特写艾丽西亚痉挛颤抖的手以及手心里攥着的一把钥匙。凭着这把钥匙,以客人身份出席的戴弗林和艾丽西亚一起打开了地窖的门,从中发掘塞巴斯蒂安的秘密。地窖里有一个瓶子盛的不是酒,而是用来制造炸弹的放射性物质。当然,瓶子里面可能是其他东西,比如地图、密码、钻石等等,因为那瓶子只是一个麦加芬而已(希区柯克将大家都关心、但具体是什么毫无关系的戏剧元素称为麦加芬[MacGuffin])。

影片的编剧赫特匠心独具,使两位男主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瑞恩斯饰演的塞巴斯蒂安身形较为矮小,举止优雅,稍显脆弱,处处为他严厉的母亲(奧波蒂娜·康斯坦丁[Leopoldine Konstantin]饰)所控制。而格兰特饰演的戴弗林身材高大,更有压迫感,有时显得相当粗鲁,当塞巴斯蒂安深信不疑时他却满腹疑忌。他们二人都爱着艾丽西亚,但是应该相信她的人却不肯相信她,不该相信她的人反而受了她的骗。故事的高潮可谓神来之笔:戴弗林护送艾丽西亚离开纳粹分子的大本营,所有的纳粹间谍都在场,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却无人能够阻止他(之前戴弗林曾走上同一段台阶,但如果数一下他所走的步数,就会发现他和艾丽西亚下台阶时所走的步数超过了台阶数——希区柯克正是用这种手段来延长悬念)。

希区柯克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雅女性(通常长着一头金发)受人操控、陷入险境的故事。他本人就是最大的操控者,而电影中的男主角则是他的代理人。《迷魂记》中这一主题相当明显,几乎就差宣告天下了。但在《美人计》中,这一主题却较为隐蔽:戴弗林(正如《迷魂记》中吉米·斯图尔特[2]所扮演的角色一样)按照自己的意愿训练、改造一位无辜的女性,然后让她完成他的指示。

《迷魂记》中最具情色气息的一幕是男主角热吻他幻想中的女人,同时整个房间绕着他旋转。在《美人计》中也有相似的场景,而且在当时十分出名,被誉为“电影史上时间最长的吻”。然而,正如提姆·德克斯在相关影评中所指出的,这里不只有一个吻。由于电影制片法典规定一个吻不得超过三秒钟,所以褒曼和格兰特在接吻的间隙不时插入对话及对视,与此同时两人一直拥抱在一起,没有分开。这一幕发生在一个俯瞰里约热内卢的阳台上,期间戴弗林打了一通电话,两人还讨论了晚餐吃什么,最后在房间门口分开,总共三分钟。三秒钟法则成就了这精彩的一幕,假如是一个扎扎实实持续180秒的吻,反倒成了流口水大赛了。而且,在这一幕中,对话、亲吻与对视夹杂,电力十足。

英格丽·褒曼是女主角的最佳人选,她的身上巧妙地结合了高贵与世俗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气质。想想在《卡萨布兰卡》中(所有看过《美人计》的观众应该都曾把这两部影片联系在一起),她和一位法国抵抗运动的英雄一起生活,内心深处爱的却是一位不修边幅的酒吧老板,但在观众眼中,她仍然不失为一位理想化的女主角。《美人计》的观众肯定相信她是正面人物,但是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格兰特扮演的角色对她心怀疑虑,因为她不但嗜酒,而且与塞巴斯蒂安上床。然而,她这么做正是因为她深爱着戴弗林。戴弗林却很难爱上这样一个女子,这让人想起格鲁乔·马克思,他拒绝加入任何一家愿意接受他的俱乐部。

近年来,太多的电影以例行公事的追捕和枪战结束,能写出好结尾的编剧已经快要绝种了。就《美人计》而言,精彩的结局正是其诸多优点之一。在最后十分钟内,不可避免的事件一一发生,将影片推向最终的完美一幕:一位纳粹分子对塞巴斯蒂安说:“阿历克斯,请进来一下好吗?我想跟你谈谈。”阿历克斯进去的同时,心里便明白他再也不会活着出来了。

(殷宴  译)

[1] 又称故事板(Storyboard),指在影片实际开拍之前,以图表、图示的方式说明影像的构成,将连续画面分解成一个个镜头,并标明运镜方式、时间长度、对白、特效等。

[2] 即詹姆斯·斯图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