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沉默的羔羊》与续作《汉尼拔》(Hannibal,2001)之间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那就是前者不仅恐怖,而且引人入胜、令人心悸,而后者只能令人心悸而已。一部以食人魔开场的猎奇片并不稀奇,而《沉默的羔羊》的秘密就在于它没有以食人魔开场,而是通过一个年轻女人的视线与思考逐渐接近食人魔。《沉默的羔羊》的主人公是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扮演的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克拉丽丝·史达琳,整个故事一直跟随她展开,中间没有硬性的切换。潜藏在故事中心的则是汉尼拔·莱克特博士,这个人物虽然凶残狠毒,却仍能引起我们的好感,我们对他有好感是因为他喜欢克拉丽丝,并且帮助了她。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扮演的莱克特只是陪衬,站在舞台中央的则是克拉丽丝。

只要恐怖片还有市场,乔纳森·戴米(Jonathan Demme)这部作品大概就会继续受到追捧。正如《诺斯费拉图》、《惊魂记》和《月光光心慌慌》(Halloween,1978)一样,《沉默的羔羊》证明了优秀的惊悚片不会过时。恐惧是一种普遍情感,不受时间的限制。然而,《沉默的羔羊》不仅仅是一出惊悚戏,它表现的是电影史上最令人难忘的两个角色——克拉丽丝·史达琳和汉尼拔·莱克特,以及他们之间剑拔弩张的奇特关系(莱克特咯咯地笑着说:“人们会说我们俩彼此相爱呢。”)。

克拉丽丝与莱克特之间的共同之处太多了。两人都被他们向往的世界所摒弃——莱克特作为一个连续杀人狂兼食人魔被人类所摒弃,而克拉丽丝作为一个女人被警界所摒弃。两人都被无力感所折磨——莱克特感到无力是因为他被关在一座最高安全级别的监狱里(转移时还要像大猩猩金刚[1]一样被人五花大绑、戴上口罩),而克拉丽丝感到无力是因为她陷在一群男人的包围之中,不但处处矮他们一头,更要时时忍受他们猥亵的视线。两人都善于通过说服他人为自己解决困难——莱克特一番挑唆便使讨厌的狱友咬舌自尽,而克拉丽丝说服了莱克特帮她追查连续杀人狂“野牛比尔”。此外,两人都背负着相似的童年创伤。克拉丽丝是个没人疼爱的孤儿,年幼时便失去了父母,被送到亲戚家中寄居;莱克特得知她的悲惨经历后深受触动,因为他自己小时候也受过虐待(在DVD评论轨中,戴米表示他应该更加强调莱克特的背景)。

影片的视觉设计中存在几个固定的模式,与上面提到的几个平行主题形成了照应。注意史达琳接近囚室中的莱克特和地下室中的野牛比尔时都要爬下一层层楼梯、穿过一重重大门,这暗示着两人都住在地狱里。注意影片的画面仿佛始终在看着克拉丽丝,这是因为摄影机在模仿她周围的男人们审视的目光;而当她进入危险的场所时,摄影机往往在场所内部等着她,而不是跟在她身后。注意影片对红色、白色与蓝色的反复使用:联邦调查局里多处出现这三种颜色,仓库里的汽车上盖着红白相间的旗子,比尔的巢穴里也散落着同样颜色的旗子,就连影片结尾处的毕业蛋糕也是红白蓝三色的(蛋糕上做成美国鹰形的糖霜让人想起莱克特将一名守卫钉在囚室墙上的画面,守卫双臂张开的可怕造型正如老鹰展翅)。

影片的声轨同样自始至终与主题相呼应。片中多处出现了呼吸的声音,例如验尸官从比尔的第一个受害者的喉咙里取出舞毒蛾茧的时候;关键情节往往伴有仿佛来自地下的隆隆声和遥远的哀哭声,低得几不可闻;此外还有心脏监护器的声音。霍华德·肖(Howard Shore)[2]创作的音乐沉重哀伤,具有葬礼的氛围。有时影片的声轨有意制造恐怖感,例如克拉丽丝身处比尔的地下室时,声轨便将她惊恐的喘息声、比尔粗重的呼吸声和被比尔囚禁的姑娘的尖叫声混合在一起,随后又加入了小狗的狂吠,那刺耳的犬吠声所产生的心理效果比其他任何声音都要深刻。接着又响起了那副绿色夜视镜的电流声,比尔戴上夜视镜就能在黑暗中看见克拉丽丝。

朱迪·福斯特和安东尼·霍普金斯凭本片力斩奥斯卡最佳男女主角。此外,《沉默的羔羊》还夺得了当届最佳电影奖,导演德米获最佳导演奖、编剧泰德·塔利(Ted Tally)获最佳改编剧本奖,影片另获最佳剪辑和最佳音效两项提名。这部早在颁奖仪式之前十三个月发行的影片不但没有被学院奖遗忘而且还拔得了头筹,实属难得。要知道,奥斯卡通常只选取仍在影院或电视上放映的影片。然而,《沉默的羔羊》显然是一部独一无二的电影,令奥斯卡无法忽视。

尽管霍普金斯的正面戏份远远少于福斯特,但他的表演却给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的出场镜头便令人难以忘怀:克拉丽斯走下一层层楼梯、穿过一重重吱呀作响的大门小门,终于见到了囚室里的莱克特。此时,摄影机展示了她的视角。他是如此的……平静。莱克特身着连裤囚服,站得笔挺,看起来不像真人,倒像一座蜡像。克拉丽丝第二次到访时,他笔挺的身体先是微微一缩,然后才张开了嘴。他的动作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一条眼镜蛇。霍普金斯对莱克特性格的诠释(据他本人在评论轨中所说)受到了《2001:太空漫游》中哈尔9000的启发:他是一部冷静客观而又聪明绝顶的机器,精于逻辑运算,感情方面却是一片空白。

福斯特演绎的克拉丽丝不仅是个孤儿,更是一名来自偏远地区的弱势女性,全靠拼命工作才爬到了如今的位置。她尽力装出一副充满自信的样子,实际上却极其自卑。她注意到比尔的受害者之一涂着指甲油,便猜测这个姑娘是“城里人”,而只有不是“城里人”的人才会使用这个字眼。她最勇敢的一刻或许就是在葬礼之家将那群冒渎死者的警官赶出房间的时候(“你们给我听好了!”)。

《沉默的羔羊》大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观众们喜欢汉尼拔·莱克特,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喜欢史达琳,我们感到他不会伤害她,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帮助史达琳追捕野牛比尔,并帮她救出了被囚禁的少女。此外,观众对莱克特的喜爱也要归功于霍普金斯那低调而又高明的演技,这个角色被他演绎得睿智过人、个性十足。他或许有食人的癖好,但仍然不失为一位值得邀请的晚宴嘉宾(只要他不吃你)。他幽默风趣、爱憎分明,而且是片中最聪明的人。

莱克特这个角色完全可以和诺斯费拉图、弗兰肯斯坦(尤其是《科学怪人的新娘》[Bride of Frankenstein,1935]中的弗兰肯斯坦)、金刚和诺曼·贝茨[3]等经典恐怖形象相提并论。这些银幕上的怪物具有两大共同点:第一,他们都是依照自己的本能行事,第二,他们得不到理解。从传统道德观的角度来看,这些怪物所做的一切谈不上“邪恶”,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任何道德观。他们命中注定要做他们所做的事情,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他们往往尽力去做正确的事情(诺斯费拉图是一个例外,因为他从来就没有选择)。金刚想救菲雷,诺曼·贝茨想和客人愉快地拉拉家常、想听他妈妈的话;而莱克特博士帮助了克拉丽丝,因为她没有侮辱他的智商,并且唤起了他的同情。

尽管《沉默的羔羊》具有以上种种优点,但要想保证在电影史上长期占据一席之地,影片本身还得足够恐怖(《汉尼拔》就不够恐怖,因此虽然短期内票房火爆,但很快就会面临下架的命运)。《沉默的羔羊》的恐怖首先来自汉尼拔·莱克特初次登场的场景及登场前的铺垫,其次来自验尸官发现尸体喉咙里的虫茧并将其取出的画面,第三是大批警察等待电梯从顶楼降下的一幕,第四是警察在卡吕美特市扑了个空的情景与克拉丽丝在俄亥俄州的贝尔弗第尔进入野牛比尔真正的巢穴;第五是接下来发生在野牛比尔房内的片段,在这一幕中泰德·勒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令人无比厌恶的疯子(注意史达琳先估量了一下他的体格并迅速判断局面,随即才大喊“不许动”,时间把握得恰到好处)。我们感到恐惧不仅是因为影片对情节和画面的处理极其高明,更是因为我们喜欢克拉丽丝,不由自主地替她担心。而莱克特也是如此。

(殷宴  译)

[1]  King Kong,美国电影《金刚》(1976)中身高十丈的怪物猩猩。

[2] 好莱坞最杰出的电影配乐家之一,曾为《指环王》、《纽约黑帮》、《七宗罪》等多部影片配乐。

[3] 《惊魂记》中的变态杀人狂。见本书《惊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