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日落大道
Sunset Blvd., 1950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比利·怀尔德的《日落大道》是一幅被遗忘的默片明星的画像,画中人在一座阴森古怪的豪宅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一遍遍地放映自己演过的老电影,梦想着重回银幕。《日落大道》也是一个爱情故事,爱情丰富了它的内容,让它不仅仅是一座蜡像馆或一场怪人秀。葛洛莉娅·斯旺森扮演的默片明星诺玛·黛丝蒙德是她一生中最好的角色,她那贪婪的指爪、张扬华丽的幻梦、舞台味十足的言谈举止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威廉·霍顿扮演一个年纪只有诺玛一半、自愿让她包养的作家,他高明的演技将这个复杂的角色演绎得十分饱满。但整部影片的点睛之笔是诺玛的忠实管家麦克斯,由埃里克·冯·施特罗海姆扮演。这个角色冲淡了片中浮夸的哥特色彩,让影片显得真实而感人。
《日落大道》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影片首映时许多默片明星都认出了相关个人的具体细节。片中最写实的角色不是诺玛,而是麦克斯·冯·梅耶林。梅耶林曾是一位伟大的默片导演,如今却沦为一个管家,而他的女主人不但是他当年执导过的女明星,更是他曾经的妻子。这个角色的原型显然是冯·施特罗海姆,他执导过斯旺森主演的《女王凯莉》(Queen Kelly,1928),《贪婪》和《风流寡妇》(The Merry Widow,1925)也是他的作品。然而,他仅仅执导过两部有声片,后来沦落到在别人的影片里扮演纳粹机器,甚至扮演讽喻他自己的角色。
在《日落大道》中,黛丝蒙德为霍顿饰演的年轻作家乔·吉利斯放了一部她的经典默片,麦克斯负责操作投影仪。他们放映的镜头出自《女王凯莉》。在这一瞬间,斯旺森和冯·施特罗海姆所扮演的就是他们自己。后来,乔搬进了女明星的豪宅,麦克斯将他引入一间装潢华丽的卧室,解释道:“这里以前是丈夫的房间。”麦克斯口中的丈夫就是他本人。黛丝蒙德结过三次婚,而麦克斯是她的第一任丈夫。他始终深深地爱着她,甚至愿意作为一个仆人回到她身边。他纵容她的幻想,为她伪造影迷来信,全心全意地维护着她的伟大形象。
斯旺森演绎的诺玛·黛丝蒙德精彩绝伦,但同时也冒着极大的风险,她那舞台味十足的冷笑、迅猛的动作和夸张的姿势几乎使她成为一个滑稽角色。在影片的大半部分,斯旺森一直将诺玛控制在疯狂的边缘,直到最后才让她彻底失去理智。这样一个角色或许无法令我们信服,而麦克斯的存在恰好补足了这一缺陷。因为他相信,因为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她,所以我们也相信了。他对她的爱让我们相信诺玛身上必定有某种值得爱的东西,而正是因为诺玛值得爱,所以乔才能接受她。
诺玛当然不是一个干瘪皱缩的老太婆,在片中她只有五十岁,比苏珊·萨兰登(Susan Sarandon)和凯瑟琳·德纳芙等女星还年轻。片中有一个镜头是诺玛在做美容,眼前放了一面放大镜,我们惊异地发现斯旺森的皮肤竟是如此光滑。现实生活中的斯旺森极其注重健康,从来不晒太阳,这种习惯无疑保护了她的肌肤(她拍摄这部影片时已经五十三岁了)。但在《日落大道》中,她老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灵,她永远滞留在自己当红的那一瞬间,永远活在过去。
比利·怀尔德和他的合作者查尔斯·布拉克特(Charles Brackett)不但熟悉每一个片中人物的原型,而且敢于以高度写实的手法将他们搬上银幕。怀尔德在片中用了真人姓名(达里尔·扎努克[Darryl Zanuck]、泰隆·鲍尔[Tyrone Power]、阿兰·莱德)、真人演出(诺玛的桥牌牌友分别是默片明星巴斯特·基顿、安娜·Q. 尼尔松[Anna Q. Nilsson]和亨利·拜伦·沃纳[H.B. Warner]),甚至采用了真实情节(诺玛到派拉蒙制片厂拜访导演西席尔·地密尔时,地密尔正在拍摄《参孙与达莉拉》[Samson and Delilah,1949],这是一部真实存在的影片;此外他称诺玛为“小朋友”,这也是他对斯旺森一贯的称呼)。管家麦克斯告诉乔:“那个年代曾有三位备受瞩目的导演,分别是D. W. 格里菲斯、西席尔·地密尔和麦克斯·冯·梅耶林。”如果把冯·梅耶林换成冯·施特罗海姆,这句话便相当公正地描述了后者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电影界的地位,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这样。
《日落大道》至今仍是以电影为题材的最好的作品之一,因为它看穿了电影世界的幻梦,然而,女主人公诺玛却未能从梦中醒来。这位默片明星第一次在她的豪宅中会见一文不名的年轻作家时,两人之间有一段经典对话。“你曾经是个大明星,”他说。诺玛的回答令人难忘:“我现在也是个大明星,是电影变小了。”很少有人记得乔接下来的台词:“当时我就知道,这两人不对劲。”
根据影片情节,乔有充足的理由接受为诺玛写剧本的工作。他身无分文,又欠着房租,因为无力支付贷款汽车也快被收回了。他不想回代顿[1]重操新闻记者的旧业,对出卖自己的身体也并非那么抵制。在霍登的演绎下,这个角色既软弱又自我厌恶,十分微妙。诺玛送他礼物,他嘴上表示拒绝,实际上照单全收——金质香烟盒、白金手表、西装、衬衫、皮鞋。除夕之夜她为他安排了一场两人派对,他故作惊讶,但他当然从一开始就知道她想要的不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能让她相信自己仍然魅力十足的年轻男人。
另一方面,和诺玛一起生活也不是那么糟糕。诺玛不是一个无聊的老女人,她那夸张做作的姿态别有一番意趣。她也有迷人的一面,比如她为乔表演哑剧的时候先扮成麦克·赛内特片中的浴女,随后又扮成卓别林的小流浪汉,扮得像模像样,令人不禁莞尔。乔是心甘情愿被她包养的。影片唯一没有做到的就是进一步表现乔与麦克斯之间的共鸣,而这两人实际上拥有许多共通之处。
自然,片中还有一位年轻的金发美女。她名叫贝蒂(南希·奥尔森[Nancy Olson]饰),是派拉蒙公司的剧作家,在影片开头的部分就和乔相识了。乔开始溜出诺玛的豪宅,与贝蒂共同创作一个剧本。尽管贝蒂已经订婚(未婚夫是年轻的杰克·韦伯[Jack Webb]),但她仍然爱上了乔。乔对她也有好感,但他抑制了这份感情,一方面是不想让她发现事实真相,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喜欢和诺玛在一起的奢侈生活,或许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已经像麦克斯一样被诺玛迷住了。他的台词尖锐刻薄,有时甚至相当残酷(诺玛扬言要自杀,他却对她说:“得了,醒醒吧,诺玛。你自杀给谁看?观众二十年前就走光了。”),但同时也带有一丝怜悯。“可怜的家伙,”他说,“游行队伍早就过去了,她还在骄傲地挥手呢。”
我反复观看过《日落大道》,甚至曾在弗吉尼亚大学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分析过这部影片。然而,最近重看时我却突然发现《日落大道》与1964年上映的日本电影《砂之女》(Woman in the Dunes)惊人地相似。两部影片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一个男人被一个女人囚禁在她的家或巢穴之中,无法脱身。男人表面上挣扎、反抗、想方设法逃脱,但在某种潜在的层面上,他们愿意做一名囚犯,甚至乐在其中。两部影片中的女人都需要一个男人来帮她们抵挡砂子无情的进犯[2],而诺玛所要抵挡的“砂子”则是时间。
在好莱坞黄金年代的大导演当中,只有比利·怀尔德能拍出那么多在今天看来仍然新鲜、有趣的影片。他的杰作之丰富令人惊叹:《双重赔偿》、《倒扣的王牌》(Ace in the Hole,1951)、《热情似火》、《公寓春光》、《失去的周末》、《战地军魂》、《控方证人》、《龙凤配》……也只有他能在史上最佳结尾台词排行榜上同时占据两个位置:《热情似火》的结尾台词是“没有人是完美的”,而《日落大道》则以诺玛·黛丝蒙德的经典台词作结:“只有我们,还有摄影机,还有黑暗中那些可爱的人们,除此以外什么也没有了。很好,德米勒先生,我准备好了,拍我的特写吧。”
(殷宴 译)
[1] Daydon,美国俄亥俄州西部城市。
[2] 《砂之女》的女主人公住在砂壁下的砂洞里,砂子不断地落进洞中,威胁她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