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在高手如云的美国影评界,罗杰·伊伯特的地位大概相当于金庸笔下的少林寺长老或武当派掌门:只要提到他的大名,行走江湖的好汉无不肃然起敬。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影评家,曾为许多电影节担任评委,每年奥斯卡颁奖仪式必定邀请他做嘉宾。他的评论能够直接影响一部影片的票房,他的注册商标“大拇指”(Thump-up)出现在任何一张DVD的封面上都足以使其销量倍增。

伊伯特1942年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祖父母是德国移民。他从高中阶段就开始为校刊和地方报纸撰写评论性文章,大学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影评,评的是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三十多年后他再次评论了这部影片,收录在本书中)。1967年,他在《芝加哥太阳日报》开辟了一个影评专栏,从此开始了他的影评人生涯,直到今天,这个专栏仍然是该报的主要卖点之一。除了撰写影评之外,伊伯特也制作影评类电视节目,他和另一位影评人吉恩·西斯克尔(Gene Siskel)共同主持的“西斯克尔与伊伯特评电影”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播出,以其独特的风格、中肯的评论而长盛不衰。1999年西斯克尔逝世后,伊伯特换了几任搭档,最终敲定《芝加哥太阳报》的另一位专栏作家理查德·罗佩(Richard Roeper),节目名称也随之改为“伊伯特与罗佩与电影”。2006年后,伊伯特因唾腺癌手术下颚受损,无法发声,不得不告别荧光屏。但他的专栏仍在继续,数量与质量一如既往——对于影迷们来说,这无疑是莫大的幸运。

读一读伊伯特的文章就会知道美国第一影评人绝非浪得虚名。伊伯特的文字简洁凝练,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读来津津有味。他熟谙影坛掌故,写作时随手拈来,只令人佩服他的渊博而绝无掉书袋之嫌。他阅片的眼光极其老练,往往一语道破片中最隐秘的线索,让读者恍然大悟。而伊伯特最大的长处在于他的定位。作为一个大众影评人,他会为最受关注的新片、热片提供及时的评价,供电影观众做出选择;另一方面,他也坚持他的艺术标准,而这一标准往往高于多数主流影片。要把握住两者之间的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伊伯特曾列出他写影评的一系列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为观众提供好的建议”:“这并不包括告诉他们‘你一定会爱死这部片子!’如果我在一家饭店里告诉一个人他喜欢什么,对方多半会把面包篮砸在我脸上。不,我们必须告诉读者我们自己喜欢什么或者讨厌什么。”[1]

《伟大的电影》充分体现了这条原则。在我看来,这本书的理想读者不是对书中影片了如指掌的资深影迷(尽管他们会热爱这本书),而是从来没有看过、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影片的“外行”;最理想的阅读方式则是按图索骥,先将书中提到的影片一部部看过去,然后再细细阅读伊伯特的文字。这位美国影评界的掌门人用平实风趣的口吻将这些让他“一想到以后再也看不到就无法忍受”的影片介绍给读者,但从不要求读者对它们一见钟情。他的目的仅仅是让读者知道这些影片的存在,并让他们知道这些影片的美好。有些读者或许永远也不会和他推荐的片子擦出火花,而另一些读者却可能从此找到一生的挚爱。

这一百部“伟大的电影”几乎都是我们在电影院或电影频道看不到的老片子,有一些甚至老得可以做我们的爷爷。即使在电影文化极度繁荣的美国,这些影片也正在被人遗忘;而在中国,这些影片就更加不为人知。《阿凡达》的中国票房超过两亿美元,但在如此巨大的观众群中,看过、听说过《公民凯恩》的恐怕不到百分之一。如果没有指引,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他们错过了什么。就像久居内陆的人无从想象海洋,看惯了现代商业片的人也无从想象这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影片存在。一部真正伟大的电影可以彻底颠覆我们对于电影的定义。看过《热情似火》就会发现《我为玛丽狂》是多么无聊,看过《彗星美人》就会发现《穿普拉达的女魔头》是多么庸俗,看过《现代启示录》就会发现《拯救大兵雷恩》是多么幼稚,看过《卡萨布兰卡》就会发现《珍珠港》是多么肤浅。我永远不会忘记初次观看《惊魂记》的体验,那种直指人心的惊悚让我第一次知道电影也可以如此深刻,足以与最伟大的文学作品相比。如果没有看过《惊魂记》,我印象中的电影或许至今仍然停留在一个极其狭窄的范围,而我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影迷。

正是这种切身体会让我接下了《伟大的电影》的翻译工作,并把当初介绍我看《惊魂记》的同门师兄周博群一并拉下了水。这本书不算艰深,但我们两人足足翻了一年半——不惜慢工,只求细活。为了保证内容准确,我们翻译每一篇影评之前都要把相关影片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看一遍,和影评中提到的情节对照,有时甚至能查出原文的疏漏。文中出现的轶闻趣事、背景信息我们都一一查实并添加了必要的注释,以便国内读者理解。在文字方面我们也下了工夫,尽量做到流畅自然,不带翻译腔,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风格。这一切努力不仅仅出于我们作为译者的责任心,更出于我们作为影迷的热情。我们深知这一百篇影评、一百部电影将打开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像大海一样宽广而深远,值得用一生去探索。

最后,衷心感谢著名影评人magasa为我们牵线搭桥,使我们有机会和《伟大的电影》相遇。感谢本书编辑周彬对我们的极度信任与耐心,使我们能够以我们的方式完成《伟大的电影》,并感谢他和责任编辑周昀对译稿的认真编辑。译本中可能存在的一切疏漏错误均是我们的责任。

 

   殷宴

2011年10月于北京

[1] 译自伊伯特的《罗杰的小手册》(Roger' s Little Rule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