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外星人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亲爱的瑞文和艾米尔:

星期天,我们一起坐在那个绿色的大沙发上看了《E.T.外星人》,爸爸妈妈也在一起。尽管在环球影城的E.T.之旅中,你们对它已经有了一点儿概念,但这仍然是你们中的任何一个第一次看这部影片。自打它1982年上映以来我已经看了许多许多遍,所以我一边看片,一边留神观察你们两个孩子。我想看看一个正在过四岁生日的男孩和一个刚满七岁的女孩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结果呢?用你们爷爷罗杰[1]的行话说,这部电影在你们身上“奏效”了。瑞文呀,你的眼睛死盯着银幕不放——E.T.快死的时候,你害怕得直往我这挪,却依然目不转睛。艾米尔呢,你好几回都坐到了爸爸的膝盖上,可眼睛连眨都不眨一下。你们俩都看得全神贯注,中途没上厕所,也没去找不见了的玩具。

电影开始是太空船降落的场面,一个小生物走得太远,落在了后面。许多人类开着小型卡车赶来搜寻它,于是太空船迅速起飞逃走了。我们看到车头灯和手电筒的光线透过夜晚的迷雾,这种效果在环球影城的E.T.屋里也有。他们挂在皮带上的钥匙在音轨上叮当作响。一个迷路的小外星人正是用这种方式在感受周围的一切。

随后是郊区一所房子的镜头,跟你们住的那所有点儿像,同样有宽阔的车道和宽敞的后院。一个名叫艾略特(亨利·托马斯[Henry Thomas]饰)的小男孩在后院里觉得自己看到了什么东西,也听见了一些声音。我们已经知道那是E.T.了。

艾略特走来走去的时候,摄影机注视着他。瑞文呀,就在这个时候你问我:“这是E.T.眼中看到的情景吗?”我回答说是的,我们正在从E.T.的视角观察周围的一切。我觉得你问了个很好的问题,因为你这么大的孩子一般不会注意到这是个视点镜头——我们正通过一个矮小生物的双眼向外看,所以视野离地面不高。它刚刚在一个陌生星球上的小树林中迷茫地乱晃了一阵,我们正在体验他(或她)能看到些什么。

随着影片的展开,我越来越意识到这个问题有多准确。整部电影都建立在电影人所谓的“视点”[2]之上。几乎每一个重要的镜头都要么是E.T.,要么是艾略特的视角,观众也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发生的事情。摄影机从不会在任何一个关键性的瞬间拉回到大人的角度去。大部分时候,我们在通过一个孩子和一个外星生物的眼睛看事情。

艾略特和E.T.首次碰面的时候,双方都因为害怕而惊叫了一声向后跳去。我们通过双方的视点互相看着对方。若要展示一个完整的场景,摄影机必须退后,但它尽量避免切换到大人的视点。比如说,在一场戏里艾略特的妈妈(迪·华莱士·斯通[Dee Wallace Stone]饰)来来回回地做些家务,E.T.就在她视线之外匆匆忙忙地走来走去,她却没有发现。摄影机跟她保持距离,我们不会以她的方式向这里或那里看,这和她怎么看毫无关系。

稍后,我们确实在一个出色的镜头中体会到她的视觉经验:她在艾略特的储藏室里看着一排排鼓囊囊的玩具,而没有意识到其中一个“玩具”就是E.T.。看到这儿我们都笑了,但它却是个例外,基本上我们都是用孩子的眼睛看,而不是大人的。(比如说,万圣节那场戏,他们把床单罩在E.T.头上带它出门,我们可以通过床单上的小洞看到外面。)

瑞文,你看到那些开卡车的人又回来了,于是担心起来。他们知道了E.T.在艾略特的房子里,他们都是想研究外星生物的科学家们。但整部电影中,他们从来没有用成年人的语气谈话,也没有解释他们在做什么。我们只能听到窸窸窣窣的谈话声,就像艾略特偷听到的一样。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意识到艾略特和E.T.之间有某种精神纽带,所以艾略特可以感到E.T.生命垂危。他冲着大人们大喊大叫,让他们别碰E.T.,可是没人把他的话当回事。一个孩子最了解这种感觉。接着,当艾略特让他哥哥开车逃跑时,哥哥喊道“我从来没向前开过!”你也能感同身受。孩子们一直都是看着家长开车,自己从没试过。

我们爱极了单车飞翔的场景。我们预感它要出现,因为之前E.T.就已经露了一手,把艾略特的单车带上了天,所以我们知道他有这个能力。当时我在想,起飞之前的追逐戏有点太长了,就好像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他是电影的导演)试图营造过多不必要的悬念。可是当单车起飞的时候,那一刻真是棒极了!我还记得在戛纳看这部影片的情景,即便在那里,那些阅片无数、见多识广的观众,都发出一声惊呼。

最后是结尾的那场戏。E.T.联络了他的家乡,太空船飞来把他接走。他和艾略特一起在小树林里。飞船的踏板降下来,门口出现另一个长得跟E.T.差不多的生物,被身后的光线包围着。

艾米尔呀,这时候你说:“那是E.T.的妈妈!”然后顿了一会,又说道:“可我怎么知道的呢?”

我们都笑起来,因为这话说得非常有趣——你经常如此,就像个天生的喜剧演员。但现在想起来,我问我自己——艾米尔是怎么知道的呢?那个生物也可能是E.T.的爸爸,或姐妹,或仅仅是开飞船的驾驶员。但我同意你说的,可能那的确是他妈妈,因为当它发出一阵声音呼唤E.T.的时候,听起来就像个母亲。

然后我想,你会知道这一点,就表明斯皮尔伯格把电影拍得有多出色。作为一个四岁的孩子,你还不能理解一个“视点镜头”是什么意思,但已经可以对它作出反应了。在整部电影中,你几乎一直在用E.T.或艾略特的双眼看着一切。在这最后一刻,你已经跟E.T这个角色合而为一了。他会最想见到谁呢?他会希望谁站在太空船的门口迎接他?毫无疑问是他妈妈。

当然,也许斯皮尔伯格并不是这么想的,他可能认为E.T.只是看起来像个小孩,其实已经500岁了。不过这无所谓,因为斯皮尔伯格没有把话说死,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伟大的电影人都是这么做的:他只解释那些应该解释的。在一部了不起的电影中,越往后需要解释的东西就越少。某些稍逊电影人可能会打出字幕说:“E.T.?是你吗?妈妈在这儿!”但这些话是不会直接从外星人嘴里说出来的。而且,我的艾米尔,你就不会有发现那是E.T.妈妈的喜悦了,也不会有跟我们分享这种喜悦的快乐。

行啦,这封信就写到这。孩子们,这个周末我们过得棒极了。你们第一次骑小马时是那么勇敢,我真为你们骄傲。我也同样骄傲地觉得你们已经是出色的影评人了。

 

爱你们的爷爷  罗杰

(周博群  译)

[1] 指作者Roger Ebert自己。

[2] “视点” (point of view),是指通过电影中角色的主观角度来拍摄的方法。一个视点镜头(point-of-view shot)也可称为一个主观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