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梦

Hoop Dreams, 1994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篮球梦》讲述了市中心两个渴望成为职业篮球手的孩子的故事。在电影的某处,故事陷入了停顿,其中一位的母亲直接对着摄影机表达自己的看法。

“你们知道我是怎么活的吗?”希拉·阿吉(Sheila Agee)问到,“我的孩子怎么撑过来,以及他们过得怎么样?有时候真可以逼得人去狗急跳墙。”

没错,我们对此好奇过。她的家庭靠每月268美金的接济生活,当儿子阿瑟长到十八岁,他的100美金就被扣除了,尽管那时他仍在上高中。他们的煤气和电在冬天停止了供应,家里用露营的灯笼来提供照明。

如果没有来自威斯特切斯特郊区的圣约瑟夫学校的转换学分,阿瑟就无法从芝加哥的马歇尔高中毕业。前者录取了他又让他辍了学,而且不还清欠下的1300美元学费就不发放成绩单。这就有了讽刺意味,因为如果不是星探在篮球场上发现了阿瑟,并提供给他奖学金,这笔欠款就不会出现。有钱的学校去市区并不是为了帮助有价值的学生,而是为了发掘优秀的篮球手。如果他们没有为学校得分,就被扔回池子里去。但紧接着就是偿还的时候了。阿瑟在马歇尔成了明星,把他们捧到全州第三的位置。圣约瑟夫在最终决赛时很早就被淘汰出局。而另一个被学校招募的八年级学生威廉·盖茨(William Gates)因为受伤错过了几个月的比赛。当阿瑟在州半决赛的赛场上为伊利诺伊大学打球时,盖茨和他的教练吉恩·品加托尔(Gene Pingatore)只能坐在观众席里。

没有哪位剧作家敢于写这样一个故事,它既是戏剧又是情节剧,其中包含着愤怒和催人泪下的片段。《篮球梦》有着体育纪录片的形式,但在这条道路上它逐渐变成一场揭发,变成一个关于美国生活的令人心碎的故事。最开始,制作者打算拍一部三十分钟的电影,反映一些八年级学生被从市中心的篮球场招募到郊区的学校去打篮球的事情。他们的影片最终横跨了六年的时间,包含了250个小时的底片,并获得了他们无法预料的回报。

电影开始不久,我们看到年轻人早晨五点半起床,花九十分钟的时间去郊区。其中一个谈论着圣约瑟夫以及它的“花和地毯”。从一开始,威廉·盖茨就比阿瑟·阿吉(Arthur Agee)更有天赋。作为一名新生他就在大学代表队里成了明星,当时阿瑟还在新生队里打球。威廉行动迅速,才华横溢,充满自信,品加托尔把他和自己对伊赛亚·托马斯的伟大发现相提并论,后者是同样被圣约瑟夫招募的NBA球星。两位学生来到学校都就读于四年级,但盖茨很快赶上了差距,这说明问题出在他家附近的学校身上。而阿瑟在课堂和球场里的进步都比较缓慢。他笑着说:“教练不停地问我‘你什么时候长大?’”他最终被淘汰出球队,失去了他的奖学金,并在两个月后进入了马歇尔中学。

盖茨看起来星途坦荡,但却受了伤。在初中时他的韧带接受过治疗,移除了裂开的软骨。可能他过早地回到了比赛场上,结果再一次把自己弄伤了。盖茨失去了信心。与此同时,就读马歇尔的阿瑟终于在比赛中变得更加成熟,并把他的球队领入一个辉煌的赛季。但聚光灯仍然打在盖茨身上。他参加了耐克公司在普林斯顿举办的全美夏令营,在那里著名的教练(乔·梅耶[Joey Meyer]、鲍比·奈特[Bobby Knight])仔细地观察了有前途的准明星们,迪克·维塔尔(Dick Vitale,一个作秀分子)和斯派克·李(一个尖锐的现实主义者)给他们开讲座。而就在同一个夏天,阿瑟却为了每小时3.35美元的报酬在必胜客打工。接下来就到了高年级,阿瑟把他的球队带到全州的决赛场上。

两位年轻人都进入了大学。盖茨尽管有伤在身,也收到了马奎特(Marquette)承诺四年奖学金的录取,即使他再也不能打球了。他接受了这一邀请。而分数徘徊在边缘的阿吉最终进入密苏里矿区大专(Mineral Area Junior College)。校园里有八名黑人学生,其中的七人都是篮球手,他们住在同一个房子里。如果他的分数够好,就能以此作为跳板进入四年制的大学(他确实这么做了)。

电影里的体育故事发展出冒失的悬念,但其真正核心包含了拍摄于市中心的家庭、球场和教堂的场景。在父亲们身上发展出相互平行的戏剧:阿瑟的父亲二十年之后离开了家,跟毒品搅在一起,蹲了一阵监狱,然后又回来,并在周日仪式中唱出了自己的誓言,但并没怎么赢回儿子的信任。威廉的父亲许多年没有出现在电影里,他开了一间汽车修理库,在跟儿子偶尔的会面中表现得很友好。母亲是两个家庭中的核心角色——另外,我们也能短暂地瞥见一个给予鼓励和帮助的大家族网络。

我每次看《篮球梦》,最后都会认为阿瑟的母亲希拉是电影的女主角。在影片的发展过程中,丈夫弃她而去并惹上一身的麻烦,而她患有慢性的背痛,丢掉了自己的工作并依靠福利生活,阿瑟也在圣约瑟夫辍学了——紧接着,电影令人震惊地告诉我们她作为一名助理护士以全班的最高分毕业了。

在影片的某些片段里,摄影机只是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而我们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其一是阿瑟和他的父母去圣约瑟夫中学要成绩单的时候,他们获知自己必须有一套偿还计划。一名学校官员说到:“学费提供了我们90%的经费来源。”话虽如此,学校最初录取阿瑟的时候却并不是为了学费,而是为了寻找一名篮球运动员。当它想要的运动员泡汤的时候,应当有足够的气量来免除阿瑟欠下的债。

品加托尔教练和学校参与了一场阻止电影上映的诉讼官司。片中的学校显得势利又冷漠,但《篮球梦》反映出整个美国而不仅仅是圣约瑟夫的真实现状。至于品加托尔,我觉得他看起来还行。他自己也梦想着发现另一个伊赛亚·托马斯,也希望获得胜利。记录表明品加托尔是一位优秀的教练。尽管他似乎过分热切地盼望威廉在伤后回到赛场,还是给他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威廉告诉电影的制作者体育对教练来说就是一切,但我做了两年高中体育的报导却从来没有遇到不是这样的教练。跟威廉说再见之后,品加托尔发现“一个人走出门,另一个人又进来。不过如此而已”。这里面有种悲伤的诗意。

电影由导演斯蒂夫·詹姆斯(Steve James)、摄影师彼得·吉尔伯特(Peter Gilbert)和剪辑师弗雷德里克·马克思(Frederick Marx)组成的小组制作。他们在一个非同凡响的机会和运气的交叉点获得了很多好处。开始的时候,他们不可能知道阿吉和盖茨的经历将会多么完美地产生出最终的故事。多年以来,在他们的进度里都有更新。威廉为马奎特打了四年球之后毕业,他在做社会工作的同时负担妻子大学教育的学费,然后打算回到法律学校去。阿瑟去阿肯萨斯州队打了两年,又从事了一些电影表演的工作,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帮助市区内的孩子上大学。两个人都没有进入NBA。(在每年五十万个打高中篮球的孩子们中间,只有二十五个能做到。)但他们的篮球梦确实美梦成真了。

(周博群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