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全盛帝国的打造——圣宗亲政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等到澶渊之盟以后,当年那个只会跟在老妈身后的小男孩早已经长大。但是,由于老妈萧绰一直在垂帘听政,所以耶律隆绪也只能耐心地处在老妈的光环下,默默地祈祷着老妈赶紧如梦初醒,想起把军国大权交还给自己。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萧绰就灵光一闪,发现当年需要自己庇护的小男孩早已经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于是风风光光地为儿子举行了“柴册礼”,把皇权交还给了儿子耶律隆绪,准备退居二线,颐养天年。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打马球是契丹族的节日庆祝活动之一
耶律隆绪被老妈的光环笼罩久了,本身的皇帝威信大打折扣,他接过皇帝的权杖以后,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更多人害怕的还是老妈,以及老妈的宠臣们。他越想越不舒服,觉得自己亲政后最该做的事情,首先应该是树立威信。
于是,等老妈驾鹤西去以后,耶律隆绪马上将在心里盘算了一遍一遍又一遍的计划付诸实施,明里暗里地打击手握大权、对自己威胁最大的韩德让和二弟耶律隆庆。
韩德让与萧绰结婚的时候,耶律隆绪已经十八岁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人了。对于老妈给自己选的这个“后爹”,他并不怎么赞同。但是,当时他和老妈一没靠山,二没足够的兵马,而周围皇室宗族成员又虎视眈眈,除了依靠权大势大的韩德让,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所以他也只能咬咬牙,默认了这个汉人“后爹”。
为了得到韩德让百分之百的支持和拥护,耶律隆绪在老妈的淫威下,这边做着契丹帝国的好皇帝,那边做着韩德让的好儿子,并隔三差五地前去请安问好,比韩德让的亲儿子还像亲儿子。
每次耶律隆绪去看望韩德让,在距离韩德让的行帐五十步的地方,就会下马步行,以表示对韩德让的尊敬。韩德让出来迎接的时候,耶律隆绪也都会先向韩德让行礼。进入大帐之后,两人仍然按照父子礼仪相处。
不仅如此,萧绰更是让韩德让担任南院、北院两院的枢密使,权倾朝野。如果有人稍微表示不满,萧绰就可能直接翻脸,让他人头落地。
这让耶律隆绪十分郁闷。不管如何,他是一国之君,堂堂契丹帝国名正言顺的皇帝,但这边有老妈代掌朝政,那边还有个后爹权势熏天,他感觉到自己活得不仅仅是很压抑,而且是非常窝囊。
如今,萧绰撒手人寰了,耶律隆绪在悲痛老妈仙逝的同时,也顿时松了一口气,感觉自己的春天就要到来了。
可是,韩德让对自己和老妈都忠心耿耿,为国家鞠躬尽瘁、尽职尽责,终归是个治国忠臣,虽然权势大了点,又没有犯下什么滔天大罪,要怎么处理他呢?
耶律隆绪纠结了,他希望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妙计,既能让韩德让继续为他效力,又能成功地让他退回到臣子的位子。
耶律隆绪思前想后,绞尽了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绝佳的办法。他先赐名韩德让为耶律隆运,让韩德让沾了皇帝的“隆”字,又赐给他宅基地、陪葬品,并承诺让他死后陪葬萧绰。
这样,耶律隆绪表面上给了韩德让莫大的荣宠,实际上把韩德让从父辈拉到了平辈,让韩德让知道君臣有别。
处理好了韩德让,耶律隆绪又把矛头对准了二弟耶律隆庆。
耶律隆庆从小就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小时候,一群孩子一起玩行军、布阵、作战之类的游戏,他总是指挥若定,意气风发,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一个大将的气度,使得孩子们没人敢违背他。当时,耶律贤看到以后,感到非常诧异,连连称赞他将来是个人才。
长大以后,耶律隆庆经常跟随萧绰或者耶律隆绪带兵打仗,而且屡立战功,很受萧绰的喜爱,不断给他加官晋爵,使得他的权势越来越大。再加上他所管辖的幽州地区物产丰富,百姓富庶,而他自己也渐渐变得骄傲自满,逐渐跟耶律隆绪分庭抗衡起来。
作为一个皇帝,耶律隆绪当然不愿意看到有人能跟自己抗衡,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亲弟弟。但是,当时老妈还健在,而她老人家又百般喜爱这个儿子,所以,耶律隆绪只能一忍再忍再再忍,同时把这个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弟弟的所作所为,一一记在了心里,默默地把他拉入了黑名单。
等到老妈一闭眼,耶律隆绪知道已经天时地利人和了,于是马上磨刀霍霍,准备对耶律隆庆动手。
但是耶律隆庆手握重兵,又占有契丹最富庶的地区,早已经成了气候,并不是三下五除二就能除掉的。耶律隆绪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决定提拔另一个弟弟耶律隆裕,让他跟耶律隆庆相抗衡。
随着权势越来越大,耶律隆庆早就不甘心只当一个臣子,而是想痛痛快快地除掉哥哥,自己当皇帝。
如今,看到耶律隆绪大肆提拔耶律隆裕,摆明了是跟自己叫板儿,他再也按捺不住了,一方面以各种借口拒绝入京觐见,另一方面又暗地里招兵买马,结交朝中显贵,时刻准备着自立为王。
这一切当然都没有逃出耶律隆绪的法眼,他密切注视着耶律隆庆的一举一动,并利用韩德让的家族势力来抗衡耶律隆庆的势力。与此同时,他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不断地催促耶律隆庆进京觐见。
最终耶律隆庆挺不住了,乖乖地来到皇都,觐见耶律隆绪。耶律隆绪马上摆出一副好哥哥的样子,加封耶律隆庆的两个儿子为郡王,大肆表现他们的兄弟情深。
树立了皇帝威信,耶律隆绪知道,他的使命只是开了一个序章,更重的任务还没正式开始。
当时,他从老妈手里接过的是一个和平、稳定、国力正蒸蒸日上的契丹帝国,但这并不是一个足够强大的帝国,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革和改善,所以耶律隆绪在认真分析国家各方面形势以后,开始兢兢业业、不辞辛劳地带领契丹帝国朝着鼎盛出发。
耶律隆绪在位期间,修订法律,减少契丹族人的特权,释放奴隶,改革政治机构,召集汉族工匠,按照汉制修筑中京城,改革赋税,促进了契丹经济的发展。
耶律隆绪在位四十年,契丹帝国在他的带领下完全进入鼎盛时期,所以,耶律隆绪又被称为“小尧舜”。
你不知道的契丹
澶渊之盟以后,萧绰和耶律隆绪母子发现,契丹现有的三京,即上京、东京和南京,都是以军事为目的而建立的,其规模和繁华程度根本没法跟宋王朝的汴京(也就是开封)相提并论。于是,他们决定在土河上游的奚王牙帐地,仿效宋王朝汴京城的模式,建立一座以经济为目的的大城市,以此来显示契丹的经济实力。
由于这座城正好位于上京、东京和南京的三京交点处,从这里到其他三京的距离都差不多,所以被称为中京。中京建立以后,逐渐成为契丹接见宋王朝使臣的重要场所,也成为契丹帝国中后期经济最繁华的大城市。不过,由于这里是以经济交流为主要目的,契丹皇帝并不经常住在这里,只是上京的陪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