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大延琳之叛

自从耶律阿保机灭亡渤海国以后,原来的渤海地区就作为契丹帝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存在着,继续沿用原来渤海国的各项制度,享受着不向中央政府缴纳酒盐专卖税赋的特殊待遇。

这样的日子过久了,渤海人民也渐渐地习惯了,非常乐于享受这样幸福美满的生活。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虽然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怀念故国,但是他们也很清楚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和未来才是最应该珍惜的。所以,除了心情不好或者情绪太高昂的时候,偶尔造造反,小打小闹地戳戳契丹帝国皇帝的软肋,大部分时候,他们都很安分守己。

但这样幸福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

韩绍勋当上契丹户部使以后,按照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原则,决定大张旗鼓地作为一番。

但是,这时候,契丹帝国正在圣宗皇帝耶律隆绪的带领下,到处一片清平,百姓安居乐业,国力蒸蒸日上。就算他想改革,耶律隆绪也早已经亲力亲为,下达了各种改革命令。

韩绍勋郁闷了,总不能自己一上台,什么都不做,就这么默默无闻地拿着俸禄过清闲日子吧?

想来想去,韩绍勋猛然顿悟了——还有渤海地区呢!这么多年以来,渤海地区始终享受着特权,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有滋有味,可是放眼整个契丹,除了幽州,就数这一块富庶了,他们不交税,国库岂不是亏了一大半?

于是,韩绍勋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耶律隆绪,开始在渤海地区推行跟幽州地区一样的赋税制度。

消息一传开,整个渤海地区沸腾了。

一开始,所有人都以为是谣传,甚至感觉十分不屑:渤海向来是契丹的特区,皇帝虽然没有特别钟爱这里,但也皇恩浩荡,才不会说推行就推行。

人们以为过不了几天,谣言就会不攻自破。但过了一天又一天,他们不但没有看到政府出来辟谣,反而发现政府正一本正经地张贴布告,认认真真地开始征讨赋税了。

这下渤海人民不干了,他们强烈表示抗议,要求朝廷撤销缴纳税赋的政策。

韩绍勋正在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而洋洋得意,对于这些抗议声,完全视而不见,当作耳旁风,所有抗议一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他很清楚,那些抗议声不过是所有改革都会经历的过程,很快就会平息了。而且只要赋税交上来,他们闹一闹、吵一吵,也无伤大雅。

果然,渤海人民看到抗议无效,又不想为了一点身外之财就搞得家破人亡,渐渐地也就不再抗议,乖乖地交了赋税。

但很快,渤海人民就发现,情况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

这时候,正好幽州地区闹饥荒,韩绍勋就命令渤海人民造船,想要把渤海地区的粮食运到幽州赈灾。

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渤海人民也都是血肉长成的,知道饥荒有多么可怕,所以,政府招募人民造船,也都纷纷响应。

然而,从渤海地区到幽州的水路十分凶险,造好的船只经常还没行出多远就被一个浪头打来,摇摇晃晃地沉入了水底。

眼看着粮食没法按期送到,自己不但没法领功请赏,还可能被皇帝责罚,韩绍勋心急火燎,怒发冲冠,把他的部下骂了个狗血淋头,恨不得直接用他们做船运送粮食。

韩绍勋的部下们心里更加窝火了,可是又不能对着韩绍勋发火,于是转头就把气都撒在了渤海民众身上,动不动就拳打脚踢,甚至干脆严刑威逼,搞得渤海地区到处哀鸿遍野,百姓怨声载道。

这一切都被东京渤海贵族子弟所组成的舍利军的详稳大延琳看在了眼里。

大延琳是原来的渤海王族后裔,一直心心念念着复国大计。看到契丹官员昏庸无道,残忍凶狠,渤海人民不满情绪高涨,他顿时觉得机会来了!

于是,他马上派人联系黄龙府、保州等地共同谋反,同时利用手中的兵权,杀死了韩绍勋和户部副使王嘉,囚禁了东京留守、驸马都尉萧孝先和耶律隆绪的四女儿南阳公主耶律崔八,自立为王,国号为兴辽,年号天庆。

周围部落听说大延琳公开反契丹,建国自立,纷纷响应,南、北女真起兵响应,高丽停止向契丹纳贡。一时之间,契丹东部叛乱丛生。

东京副留守王道平一看形势不好,知道自己拒绝跟大延琳共同谋反,肯定会被大延琳杀害,所以连夜逃出东京城,去给耶律隆绪报信。

耶律隆绪听说大延琳叛乱,龙颜大怒,马上下令召集兵马,讨伐大延琳。

就在这时候,之前大延琳派人去联系的驻守在保州的渤海太保夏行美,意识到大延琳虽然召集了不少兵马,但显而易见,仍然没法跟契丹大军相提并论,所以马上见机行事,联合统军使耶律蒲古杀死渤海兵八百多人,断了大延琳的后路。

国舅萧匹敌的军营离东京很近,得到消息以后,马上休整兵马,占据了要害地点,阻断了大延琳的西进道路。

结果,大延琳数面受敌,只好退守东京城,没法攻城略地,一统渤海。

没过多久,契丹大军就浩浩汤汤地杀来了,一路气势磅礴,杀气腾腾,一直压到东京城下,将东京城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个水泄不通。

大延琳站在城楼上,看着黑压压的契丹大军,不但没有害怕,反而更加得意洋洋,觉得能让耶律隆绪动用这么多兵力来对付自己,这正说明自己英明神武,是几百年难得一遇的帝王之才。所以,他就凭借东京城城墙坚固,易守难攻,跟契丹大军耗起来。

这样一耗就耗了几个月,契丹兵马丝毫没有撤军的意思,相反,他们正为自己围城数月,还没有拿下东京城而心里窝火,信誓旦旦地表示不破东京誓不还。

东京城里,供应渐渐短缺,人心开始慌乱,士兵情绪低迷,士气低下,绝望的阴霾笼罩在整个东京城上空。

又过了几个月,城里的粮草几乎全没了,大延琳的副将杨详世看到已经没有任何胜利的希望了,便偷偷跟契丹兵马联系,在晚上偷偷打开南门放契丹兵进城。

就这样,东京城很快被契丹兵马占领,大延琳被活捉,持续一年的大延琳叛乱被彻底平息了。

你不知道的契丹

耶律隆绪不仅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更是个多才多艺、关心百姓疾苦的皇帝。他不仅通晓音律,擅长绘画,而且特别喜欢吟诗,一生写了五百多首诗,只可惜流传下来的并不多。他最喜欢白居易的诗,甚至用契丹文字翻译过白居易的《讽谏集》。

耶律隆绪经常微服出巡,查看庄稼长得怎么样,市场行情如何,以此来了解百姓的生活。有一次,他听说由于发生水灾,百姓被逼无奈,只好把孩子卖了换钱,就下令要求买家每天支付十文佣金,等孩子们抵偿了身价,就放他们回家。如果出行时,赶上百姓庆祝丰收,他也会参与其中,与民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