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契丹勇士的最后远征——耶律大石之立

在契丹帝国摇摇欲坠,耶律延禧被打得惨不忍睹时,随着耶律大石与两百契丹勇士的西去,西辽王朝再一次点亮了契丹人最后的希望。

耶律大石是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第八代孙,从小就接受了最好的皇家贵族教育,不仅能骑善射,而且精通契丹文和汉文,可以说是文武双全、才华横溢,是契丹帝国的最后一颗明星。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在完颜阿骨打起兵造反的第二年,耶律大石正式入朝为官,从翰林应奉,一路做到兴军节度使,逐渐成为契丹举足轻重的一员。

后来,耶律大石与李处温等人拥立耶律淳为皇帝,在耶律淳死后,被迫无奈,与萧德妃一起投奔躲在夹山的耶律延禧。

耶律延禧本来十分恼火耶律大石等人废除自己,拥立耶律淳的行为,但看到耶律大石带着七千骑兵,能给自己解决很大一个难题,就兴高采烈地既往不咎了。

耶律大石当然也没有让他失望,在被抓以后,哪怕被金兵威逼利诱,后来又给他高官厚禄,也没有让他背弃自己的祖国。而是找到机会,就马上逃回了耶律延禧身边。

这时候,耶律延禧几次死里逃生,觉得自己命不该亡,看到耶律大石逃回来,又有阴山室韦赶来救援,顿时心花怒放,觉得“天之助我”,决定马上出兵,收复失地。

耶律大石十分清醒,他很清楚金军的强大,自然也知道契丹兵马的不堪一击,所以他毫不客气地否定了耶律延禧的想法,表示之前金国刚开始起兵的时候,契丹军队还比较完好,可是耶律延禧只会逃跑,根本不考虑打仗的事。现在金人已经占领了大半个契丹,契丹国势衰弱至此,却想主动出击,这无异于以卵击石,根本就是自寻死路。

耶律延禧正豪气冲天,准备一展抱负,听到耶律大石的评论,当然十二分的不爽,看耶律大石死活不肯支持自己,于是决定完全不搭理耶律大石,自己带兵去。

看到耶律延禧冥顽不灵,完全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耶律大石十分失望,干脆杀掉了耶律延禧派来监视自己的萧乙薛和坡里括,带着两百铁骑,连夜离开了耶律延禧的大营,向西出发。

为了逃避耶律延禧的追兵,耶律大石带领部众日夜兼程,越过苍茫的大雪山,渡过奔流的黑水河(今天的茂名安旗百灵庙北七十里的爱必哈河),来到鞑靼人的聚居地,并受到了鞑靼人的热情接待和帮助。

但耶律大石并没有在这里留下来,而是离开鞑靼人的聚集地,继续向西,一路到了可敦城。

可敦城曾经是契丹帝国在西北部的一个军事重镇。从阿保机建国称帝开始,契丹就十分重视西北地区,阿保机更是几次亲自带兵征讨西北诸部。耶律隆绪时期,太后萧绰的姐姐、皇太妃萧胡辇曾经带兵平定西北叛乱,并在可敦城设建安军节度使司,选调两万诸部族军驻扎在这里,使可敦城成为西北边防重镇。

这里远离契丹帝国的中央统治,所以,金国挥军西进,契丹各地震荡不安的时候,西北地区仍然过着桃花源一样的安定生活,军力也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耶律大石正是了解了这一点,所以带着部众一路向西,来到可敦城,并在这里召集当地七州长官和十八部首领开会。

在会议上,耶律大石慷慨激昂地说:“我的祖先艰难创业,经历几个皇帝,历时两百多年。这两百多年里,金国向来是我们的属国,如今,却以下犯上,逼迫我的家国,残害我的百姓,攻占我们的州邑,让天祚皇帝蒙受屈辱,流离失所,日夜痛心疾首。今天,我仗义而西,希望借助诸位的能力,消灭仇敌,收复失地,复兴契丹。你们难道不跟我一样,日夜担忧契丹的安危,考虑跟我一起救助君主,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吗?”

耶律大石慷慨激昂、言简意赅的话,顿时如同一块丢入湖水中的石子,激起千层浪,在场的人都被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情绪所感染,忍不住潸然泪下,痛哭流涕,纷纷表示一定助耶律大石一臂之力!

于是,耶律大石就在当地建立了国家,设置官吏,训练精兵,打造兵器,很快就具有了一定规模。

不过,耶律大石并不着急复仇,他知道现在自己的能力还不足以与金国抗衡。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

西北当地牧草茂盛,甚至到了冬天,也只是枯萎,而不凋零,不仅马可以趴在上面,人也可以趴在上面,始终柔软如同毡毯。耶律大石到来之后,实力很快就壮大起来,战马过万,牲畜不计其数。

与此同时,耶律大石积极展开外交活动,努力跟邻国搞好关系。没过多久,西北很多部族都明确表示要支持耶律大石了,鞑靼人更是明确表示力顶耶律大石,拒绝卖马给金国。

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看到耶律大石迅速地壮大,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他不敢松懈,下令让镇守西北的将领严加戒备。

当时,完颜吴乞买正忙着休整兵马,准备南下攻打宋朝,所以没有足够的精力顾及契丹的“余孽”。也正因此,耶律大石才获得了几年时间,迅速聚集力量,并逐渐开始了试探性的扩张。

在行动之前,耶律大石与大臣们开了几天几夜的会,认真分析了当前的形势,结果发现,他们最向往的神圣事业——光复旧疆,重建契丹帝国是目前最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因为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实力,新兴的大金帝国都正处于直线上升期,而且都稳稳地甩他们好几条街。

这下耶律大石郁闷了,难道他们就只能守着目前的“一亩三分地”生存吗?这样下去,别说重建契丹帝国,就是发展壮大都没有希望!

忽然,他灵光一闪,发现了一块“新大陆”——中亚。中亚的高昌回纥王朝、哈喇汗王朝,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早已经衰落,是最容易攻取的地方。

于是,耶律大石决定暂时放弃东征,改为先向西发展,扩大领域,等有了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以后,再卷土重来,征服金国,重建契丹帝国!

你不知道的契丹

契丹帝国从建立开始,军事首领夷离堇都是从同一个显贵家族中选举产生的,后来这种选举制度又推广到了南、北府宰相的选任。这样一来,世选制度就成了确保贵族地位得以持续发展的有效制度了。不过,世选制度一般只适用于北面官。按照契丹法律规定,皇族四帐都是北宰相的候选家族,国舅五帐则都是南宰相的候选家族,但事实上,北宰相大多出身于皇后的娘家,南宰相多出身于皇族。

南面官任选的主要途径是科举,主要有乡荐、府解、及第三等。刚开始的时候,虽然每年都会有科举考试,可是由于参加的人数很少,规模也相对较少,及第的人也只有寥寥几人。直到“澶渊之盟”以后,由于与宋王朝交流增多,需要的汉人官员越来越多,进士的数量才有了显著增加。按照契丹法律规定,参加进士考试的人只能是汉人,契丹人和“贱庶”比如奴隶、屠夫、医生、算命的等,都不能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