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儿汗威震中亚——定都八剌沙衮

耶律大石做好决定以后,带着兵马开始西征,首先经过的地方就是新疆。

这时候,曾经统治新疆地区的突厥汗国、回纥汗国早都已经灭亡了,如今,这里主要由高昌回纥王国和葛逻禄、样磨等民族建立的哈喇汗王朝共同统治。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耶律大石分析形势以后,并没有打算在新疆长久待下去,所以就给高昌回纥可汗毕勒哥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只是借道去大食。

毕勒哥原本看到耶律大石带着兵马浩浩汤汤地杀来,心里正忐忑不安,等看到信,知道他并不是冲着自己来的,马上高兴得尖叫起来,并亲自把耶律大石请到皇宫中,为他接风洗尘,举行了三天三夜的欢庆宴会。

等耶律大石要离开的时候,他又送了耶律大石三万只羊、一百匹骆驼、六百匹马,明确表示愿意归附西辽,这才依依不舍地跟耶律大石挥泪道别。

耶律大石的军队继续向西,很快就进入了吉尔吉斯境内。当地人并没有高昌回纥人那么热情,反而对耶律大石充满敌意,结果双方越谈越僵,干脆用刀剑说话了。

耶律大石并没有把吉尔吉斯人放在心上,他觉得这只是个小部落,不值得大动干戈,他现在要做的是养精蓄锐,保存实力,准备钓更大的鱼。所以,他并没有跟吉尔吉斯发生多么重大的战争,就果断地继续向西而去了。

没过多久,耶律大石就来到了哈喇汗国,同样遭到了哈喇汗国的抵抗。但相对于耶律大石的大军来说,哈喇汗国的小规模武装反抗简直不足挂齿,很快就被他彻底镇压了。

这时候,耶律大石在额敏河流域发现了一块“宝地”,大喜过望,就在这里建造起叶密立城(也就是今天的新疆额敏县),并把这里作为根据地,在此招抚当地部族。

一时之间,当地部族,或者威慑于耶律大石的军事力量,或者出于对耶律大石和契丹的诚心诚意膜拜,纷纷投靠而来,城内户数一下子达到了四万多。耶律大石所统治的疆域也空前扩大,东到土拉河,西至额敏河。

这时候,耶律大石虽然是实际上的皇帝,但在名义上却只是一个普通首领而已,这让他在处理政务的时候遭受到了一定的困扰,也让治下百姓心里十分不踏实,觉得这只是一个临时政权。

耶律大石意识到这一点以后,连忙召集大臣开会,商议对策。结果,商量来商量去,大家都是一个答案——为了安抚人心,继续契丹的帝系,耶律大石应该称帝!

这正符合了耶律大石的愿望,于是,耶律大石在叶密立城正式称帝,同时又入乡随俗,按照突厥风俗,号称菊儿汗,也就是“汗中之汗”的意思,尊号“天志皇帝”,建元“延庆”,并追封爷爷为嗣元皇帝,奶奶为宣义皇后,册封元妃萧氏为昭德皇后。

就这样,契丹帝国终于又在遥远的西域地区重新崛起了!

建元称帝以后,耶律大石精神更加振奋,开始考虑进一步扩大自己的领域,增强实力。

就在这时,东部哈喇汗王朝的新可汗伊卜拉欣派人送来了求救信。

原来,东哈喇汗国内的葛逻禄、康里等突厥部族正大张旗鼓地发动叛乱,面对着此起彼伏的叛乱,伊卜拉欣简直欲哭无泪,毫无办法——东面是宿敌高昌回纥,南面是吐蕃在虎视眈眈,北面是荒无人烟的大草原,西面是早已经撕破脸皮的西哈喇汗国和以前的靠山塞尔柱王朝。

而且,就算他肯重新归附于塞尔柱王朝,请求援助,塞尔柱王朝的大君桑贾尔现在又在遥远的呼罗珊,等他赶来救援,估计东哈喇汗国也已经灭亡了。

正被逼得无路可走的时候,伊卜拉欣忽然灵光一闪,想到了正带着数万兵马驻扎在东方边境的耶律大石。于是他马上派人前往叶密立城,把葛逻禄人和康里人的强大、奸诈统统告诉了耶律大石,并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控诉葛逻禄人和康里人的罪大恶极和欺人太甚,请求耶律大石救他于水深火热之中。

耶律大石没想到刚站住脚,就有人这么瞧得起自己,马上爽快地答应了,带兵帮助伊卜拉欣击退了葛逻禄人和康里人。

然而,当叛乱平定、东哈喇汗国重新天下太平以后,耶律大石却不想走了,他觉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自己帮东哈喇汗国击退了强敌,就该拿到应得的报酬。于是,他占领了东哈喇汗国的都城八剌沙衮地区,降封伊卜拉欣为伊利克-伊·土库曼,也就是土库曼王,只把喀什噶尔、和阗一带留给伊卜拉欣,并让他成为自己的附属国,其他的全部占为己有。

八剌沙衮地区位于楚河谷地,左边靠山,右边临水,平原一望无际,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所以农业十分发达,水果种类繁多,盛产葡萄美酒,是一块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

耶律大石得到这块土地以后,如获至宝,马上定都于此,并改名为虎思斡耳朵,也就是契丹语中“强有力的宫帐”的意思。之后,为了更好地管理这块土地以及周围城邑,他又陆续派遣了一些管民官。

从此以后,耶律大石一边兢兢业业地带领百姓休养生息,努力发展经济,一边不断对外作战,扩大领地,扩充军事。

这样过了十年,西辽王朝渐渐在这片土地上站稳了脚跟,经济和实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看着百姓安居乐业,国力蒸蒸日上,耶律大石忍不住怀念起故国来。他的老祖宗们打下的数百年基业,也曾经像西辽王朝一样从贫穷渐渐走向繁荣富强,甚至称霸整个草原,但是如今,故国早已不堪回首。

一想到契丹的灭亡,耶律大石就吃不好、睡不着,做梦都梦到契丹沦陷在金国的铁骑下,契丹百姓正遭受着金国的凌辱,他的老祖宗们正在九泉之下日日夜夜寝食难安。

经过一番慎重考虑以后,耶律大石觉得时机到了,是时候实现契丹“中兴”,光复旧国了!

于是,耶律大石任命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为兵马都元帅,率领七万精兵东征。

萧斡里剌带领西辽兵马一路向东,很快就来到喀什噶尔,驻守在这里的契丹帝国的汉军和契丹兵马马上归服了萧斡里剌,并跟随他征服了和阗。

然而,就在他们打算继续向东,一鼓作气,收复失地的时候,他们发现由于沙漠太过辽阔,向东前进了万里,也没见到一个人影儿,相反,他们自身携带的牛马却一只接一只地死去,导致大军士气低下,人马疲惫不堪。

萧斡里剌见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放弃东征,带着兵马班师回朝。

此时,耶律大石正在宫帐中焦急地等待捷报,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萧斡里剌无功而返的消息,他愣了半天,终于长叹一声,筹备十年的复国梦,就这样破灭了!

你不知道的契丹

西辽王朝之所以能够在中亚站住脚跟,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耶律大石在信仰上的开放性。早在契丹帝国时期,佛教就已经成为“国教”,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在西辽帝国也是如此。

但是在中亚却截然不同,除了高昌回纥王朝信奉佛教,撒马尔罕和花剌子模则大部分信奉犹太教,其余更广阔地区则流行伊斯兰教。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耶律大石充分表现了对各国人民信仰的尊重,甚至以穆斯林的方式给下属写信,叫他根据当地伊斯兰宗教首领的意见处理事情。

正是因为耶律大石采取了比较宽松的宗教政策,使得各种宗教信仰的人都得到了尊重,从而为西辽王朝赢得了天下太平和当地百姓的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