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尚武复仇的党项民族

在党项人最早见于历史记载的《隋书•党项传》中就称其以“俗尚武力”著称于世,他们民风彪悍,信守承诺,敢于战斗。党项人则用谚语“宁射苍鹰不射兔,宁捕猛虎不捕狐”,表达其顽强的战斗精神。这种尚武精神成为后来西夏的立国之本。

《宋史•夏国传》中记载,在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助唐镇压黄巢起义时,他的弟弟拓跋思忠在与起义军的战斗中,把对方逼到渭桥处,对方着“铁鹤”,思忠竟然箭穿其羽,对方被吓得逃走。汉代名将李广射虎而箭簇仅能没入石中,思忠射铁鹤竟能“没羽”,可见他的射箭能力的高超。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古书的记载虽不免有些夸张,但也说明了思忠射术和臂力的惊人。

党项人骁勇善战,到后来反宋自立的李继迁和西夏的建国者李元昊,更是亲自披坚执锐、驰杀疆场。

李继迁是一位勇猛又有智谋的党项首领,能征善战,百折不挠。在他年少时,就曾只身射死猛虎,成为党项部落中无人不知的小英雄。而李元昊更是年轻时就立下了赫赫战功,建国后,以“尚武重法”为立国之本,在对宋和辽的战争中,屡次大获全胜。

阅读 ‧ 电子书库

西夏武士复原图

不但是这些建立西夏的党项最高男性统治者英勇善战,就连西夏的一些皇族女性也是尚武好战。西夏毅宗的母亲没藏太后,就曾多次亲自挂帅与宋朝作战。而后的梁太后更是亲率几十万大军进攻宋朝的平夏城,既是指挥大军的女统帅,又是披坚执锐、征战沙场的女将。

与西夏对抗的府州折氏家族也是党项大族,世代为北宋之西北名将,在与辽、夏的战争中,屡立奇功,史称“折家军”。我们耳熟能详的女中豪杰穆桂英、折太君(戏剧小说中的佘太君),都是党项族人。

党项族长期活动于青藏高原和我国西北地区,这里地势险峻,与外隔绝,生产落后,加之气候多变,霜雪期长,属于高寒地带。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把党项人锤炼得吃苦耐劳、健壮勇敢。他们能耐寒暑饥渴,擅长骑射,而且一般都身躯高大。严酷的客观环境培养了党项民族剽悍好斗、善于战争的生活习俗。党项妇女同样勇悍好斗,有记载这样写:“唐宪宗元和十五年七月,盐州送到劫乌白池盐贼拓跋三娘并婢二人”,说的就是党项妇女带奴婢劫盐的事,可见它们就连女人也是十分强悍的。

阅读 ‧ 电子书库

西夏太阳神

在党项族的发展史上,经常受到周边大民族的残酷欺压和奴役。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它们必须强大自己,同敌人顽强战斗。在反抗民族压迫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铁骨铮铮,尚武好勇的民族精神,所谓环境造就人才,所以也不足为怪。

尚武重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顽强善战就是党项人最突出的特点。元代西夏后人余阙在《送归彦温赴根赴河西廉访使序》中有对同族人品格的描述,大致是说他们民族的人民重义气,民族内部相处融洽,没有阶级尊卑,好交朋友,有食均分。

西夏有谚语称:“不交唯利是图的小人为友;虽交朋友但不轻易与他人吐露心声;不与他人恶语相向,尽量做到胸怀宽广。

这些记载都说明了西夏纯朴的民风和人与人真诚相处的美德,这也是党项人民特别团结的重要原因。

虽然党项人为人处世讲求点到为止,尽量不干涉他人,但是,如果他人惹到自己,则必将会引起党项人的仇视。党项人有严重的复仇心理,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有仇必报是党项人的一个传统习惯。

《旧唐书•党项羌传》就记载说党项人十分记仇,但是复仇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如果仇家有丧的话,则不能乘人之危。一些没有能力复仇的人,也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会找一些强悍的妇女,去仇家放火烧其庐舍。党项人认为“敌女兵不祥”,所以就躲开,任其纵火。如果仇家和解后,则用鸡、猪、犬血和酒,用髑髅共饮起誓,这既说明了党项人恩仇必报的性格特点,也表现了他们也重诺守信的一面。

西夏建国后,实行全民皆兵制度,规定凡年十五以上、六十以下的民众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平时不脱离生产,战时参加战斗。西夏的骑兵十分有名,战斗力极其强悍。最有名的骑兵唤作“铁鹞子”,拥有最勇猛的将士,最优良的战马,最精良的装备。所谓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横山部落的步兵则称“步跋子”,他们上下山坡,轻足善走。

西夏人在平原驰骋之处遇敌多用“铁鹞子”以冲突敌阵,在山谷深险之处而多用“步跋子”。平常战斗中配合默契,骑兵为前军,冲突敌阵,挽弓注射,其矢如雨。步兵骑兵并进,使敌方无力阻挡,故每战必胜。

党项女子也普遍身强体壮,勇于骑射,西夏军队中有称作“麻魁”的女兵。西夏在宋朝人眼中,它们人人都能战斗,没有兵民之别,如果有战事,则举整个族群都来战斗。此外,它们人人都学习过骑射,可以与敌方兵刃相见,毫无畏惧,仿佛谈笑间就能度过一切。

西夏全盛时期人口不过三百万,但是在与人口过亿的宋朝的作战中却屡获大胜。宋将富弼说道:“如今七年时间,与他们经历了大小十余战,没有一次胜利的。于是,官军沮丧,望风畏怯。”

党项族这种“人人能斗击”,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十分强烈。就连敌视党项的宋朝,在其史籍上对党项族的那种视死如归、顽强战斗的精神也是赞不绝口的。

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描写西夏战士进攻宋永乐城时就写过西夏战士不但在作战时冲锋陷,敢于为国捐躯的精神,即使是被俘也表现得极其顽强刚烈。

北宋鄜延统帅范雍在一首诗中有一句“拘俘询虏事,肉尽一无声”,描写的是宋朝用酷刑审讯西夏俘虏时的情形,那种宁死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跃然纸上,一句肉尽一无声令人震撼。

西夏末年,成吉思汗率铁骑征服西夏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公元1226年(夏宝义元年)十一月,成吉思汗率大军进攻西夏灵州,西夏老将嵬名令公领兵十万赴援,与蒙古军队激战于结冰的黄河上,西夏将士英勇抵抗,死伤无数,最后城破,无一降者,全部被杀。灵州守将太子李德仁的儿子,年仅七岁,亦求一死。一代战神成吉思汗前后六次出兵,用了二十二年的时间,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之后才将西夏灭亡。

党项人的兵器也十分精良。西夏陵墓中出土的铠甲残片制作精细,薄厚均匀,孔眼划一,有的还外表镏金。

阅读 ‧ 电子书库

西夏铁兜鍪

西夏剑有天下之第一的美誉,当时的宋钦宗就十分喜欢西夏剑,常常佩带身边,宋朝边防将领以得到皇帝赏赐的夏国剑为最高荣誉。被宋人认为“最为利器”的也是西夏神臂弓,“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步有奇”,是一种杀伤力极强的兵器,射程和穿透力惊人。

在冷兵器时代,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士兵的作战能力,而且与兵器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西夏总是以一个军事强国的面目出现,与其兵器的精良也大有关系。

党项马也十分出名,是西夏拥有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骑兵部队的重要原因。唐朝的边防军队常不惜以铁甲弓矢换取党项人的善马劲羊。

阅读 ‧ 电子书库

西夏文物:石马

宋朝时,党项马更是党项与周边民族贸易的名贵商品。可见,党项马时为天下之最。这一点也在西夏骑兵作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宋太宗时,宋朝几十万大军攻夏,而李继迁仅需骑兵一天出动数次,就将五路宋朝大军拖得疲惫不堪,最后无功而返。

党项族的这种尚武之风,以及他们坚韧不拔、团结互助的精神,并没有随着西夏的灭亡而消失。西夏灭亡后,许多西夏后裔在元朝任重臣,在元朝灭亡时,多为元朝殉难死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