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夏州地方政权被解散,李继迁避走漠北

公元960年(建隆元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武力夺取后周政权,国号宋,建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当上皇帝后,使用各种手段来铲除地方割据势力。李彝殷听闻这个消息后,遣银州防御使李光俨奉表入贺。为避赵匡胤父亲赵弘殷的讳,李彝殷还特意改名为李彝兴,太祖对此表示赞赏。

同年三月,北汉皇帝刘钧,联合代北(今山西代县北)诸部侵犯河西地区。太祖下诏令各节镇共同出兵抵御,李彝兴遣其从弟李彝玉率兵向麟州进攻,北汉兵退走。彝兴知道北汉骑兵常常骚扰麟州,宋朝急需优良战马,便遣使向宋献良马300匹。太祖十分高兴,为了嘉奖彝兴,命玉工制一玉带送给彝兴,问夏使李彝兴的腰围是多少,使者答道:“彝兴腰腹洪大,需要好几个人一起合围起来才可以。”太祖大笑说:“真福人也!”玉带制成后,遣使赐给彝兴,彝兴感服。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北汉刘钧曾遣使携重金约彝兴出兵相助,被彝兴拒绝。太祖闻知后,再次对彝兴大加赏赐。公元967年九月,李彝兴去世。太祖为表示哀悼,废朝三日,追赠彝兴为太师、夏王。命其子光睿权知州事。十月,授光睿为定难军节度使,加检校太保。

公元968年十月,夏州辖区内发生蕃部动乱,太祖令董遵诲为通远军使率军前去平叛,仅几个月的时间就将蕃族内乱平息,光睿遣使向太祖表示感谢。公元970年九月,绥州刺史李光绣死了,羌族乘机作乱。李光绣之子李丕禄逮捕带头叛乱者,斩首示众,杀一儆百,叛乱才告平息。李光睿令丕禄权知州事,并上奏朝廷,太祖诏命李丕禄为绥州刺史。

公元972年三月,李光睿闻知太祖解除诸将兵权,罢藩镇节度使,所以感到很不安,他便上表请求入朝,但没被允许。

公元975年五月,北汉刘继元出兵进攻宋境,被击退,于是派遣使者前往夏州招诱。光睿拒绝,继元大怒,派兵万余渡过黄河进攻银州,光睿率兵将其击败。北汉兵退去后,又数次派人前来劝降,光睿将此情况上报朝廷。太祖令侍卫都指挥使党进、宣徽北院使潘美率领大军伐汉,兵分五路向太原进发,又命兵马监押马继恩进河东界,烧毁堡寨。光睿也率兵先后攻克天朝、定朝两关,遣使上表等黄河上冻之后再联合出兵。十月,光睿率兵攻破吴堡寨,斩首七百级,获得数千头牛羊及诸多铠甲,还俘获了寨主侯遇,并将侯遇献于朝廷。

公元976年十月,太祖驾崩。太宗赵光义继位。因避光义的讳,李光睿改名为李克睿。太宗即位,为了嘉奖李克睿进攻北汉立下大功,于十二月加其为检校太尉。公元977年十一月庆州刺史姚内斌去逝。他在任的十几年内,蕃部都畏惧他的其勇猛,不敢轻举妄动,直到他死后,蕃部才开始蠢蠢欲动。

一次,蕃部越界放牧,正好遇到灵州的贡使路过,于是将贡使洗劫一空。董遵诲欲发兵征讨夏州。克睿害怕,于是赶紧捉拿抢劫贡使的蕃酋,将全部所掠物品归还,并上表请罪。次年三月,克睿死后,由他的儿子继筠袭定难军节度使一职。太宗知道他去世的消息深感惋惜,于是废朝二日,追赠侍中。

公元979年,太宗亲征北汉,李继筠上表请求出兵助战,派遣银州刺史李克远、绥州刺史李克宪率领蕃汉联军渡过黄河,向太原进攻,以配合宋军作战。

公元980年十月,李继筠去世,那时他的儿子还小不能继位,便让他的弟弟李继捧继位。但是,李继捧的继位令族内多有不服。李克远与其弟克顺率兵进攻夏州,继捧提前侦知,在夏州城外设下伏兵,克远兄弟入伏被杀。克远兄弟死后,李氏宗族更是人心浮动。

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成为夏州地方政权的继承人,但其从父李克文却不支持。公元982年二月,作为绥州刺史、西京作坊使的李克文向朝廷上表,说明继捧不应当承袭,怕引起宗族内乱。太宗接到上表后,让李克文掌管夏州,并召继捧来京。继捧犹豫不决,李克文和诏使都不停催促他,继捧在无奈之下,要率家属入朝。太宗听闻继捧答应入朝,十分高兴,在崇德殿亲自召见继捧,赐白金千两、帛千匹、钱百万。此外,还授予李继捧彰德军节度使,并且把李继捧一家迁到开封居住。继捧将祖母独孤氏的玉盘一个、金盘三个献给太宗,以表示感谢。

此后,李克文与尹宪共同治理夏州,安抚蕃族。公元982年九月,太宗遣使诏李克文入朝,于是克文应诏携家属入京。唐太宗在崇德殿设宴款待,对其大加褒奖,赏赐财物极多,并授予澧州刺史。太宗又下诏令绥州刺史李克宪来朝,克宪却不想献地入朝,李克文请太宗令尹宪派兵征讨,太宗不想动武,于是派遣袁继忠持诏前往招降。

李克宪对李继忠说:“我们李家并没有对不起朝廷,就不能自己独立生活吗?”继忠劝解引诱道:“天子想要你们归顺,不仅给钱给物,还赏赐高贵的身份和荣宠。如今这形势,一旦朝廷出兵攻打你们,肯定没有什么好结果。”

李克宪犹豫良久,终于答应随同继忠一同入京。太宗授予单州刺史,并赏赐宅地与克宪、克文,打算让他们留居京师。

克文入京后,夏州党项诸部大乱,尹宪发兵前往镇压,斩首数百级,并趁机抢掠牛羊上万,而后将内乱情况上报朝廷。太宗令克文重为权知夏州,前往安抚党项族人。

宋太宗以上种种举措,表明他决心要将夏州地方政权收归中央政府。而夏州地方政权也屡次为朝廷建功立业,并没做出反叛之举。但宋太宗利用党项人内部的矛盾而半强迫性的将夏州少数民族政权解散,这激化了宋朝与党项民族之间的矛盾。使得党项内部不愿归附、有野心的党项豪酋开始叛宋自立,其中的领导者就是李继迁。从此,在宋西北边境,李继迁在“恢复祖业”的宗旨下发起了对宋旷日持久的斗争。

李继迁此人生于公元963年,银州(今陕西省榆林县南)人。他的父亲是银州防御使李克俨,党项族平夏部人。李继迁的出生地被称为李继迁寨。在镇压黄巢起义中战死的拓跋思忠是其高祖。幼年的李继迁就十分出色,是个“擅骑射,饶智数”的有为青年,史称其“勇悍有智谋”。在他年仅12岁时,一次带领十几个随从去打猎,突然窜出一只猛虎,他镇定地让其他人躲藏起来,自己爬上一棵树引弓正中虎眼,老虎旋即死去,李继迁因此成为族里有名的小英雄。

公元974年(开宝七年),定难军节度使李光睿(李继迁的叔叔)欣赏李继迁的勇敢,授其为管内都知蕃落使(主管境内的少数民族部落事务)。

李继捧献地入朝一事,在党项内部激起巨大反响,有很多人都不愿入朝,其中尤以继捧的族弟李继迁为甚,在宋朝派使者前往夏州发遣李氏族人赴京时,李继迁就激烈反对献地入京。

李继迁与汉族谋士张浦及其弟李继冲商量对策。李继迁说:“我们祖辈在这里生活了三百多年,父兄子弟列居州郡,雄视一方。今日宗族都入住京师了,生死大权被别人束缚着,这样一来,李氏将逐渐被消亡,如何是好?”

血气方刚的继冲则建议:“虎不可离于山,鱼不可脱于渊。”表示宁死不屈。

但是,张浦反对这样做,他说:“我不同意思鱼死网破的做法,如今夏州受制于人,我们没有什么资本抵御外来侵犯者。不如隐忍些时日,往北迁居,韬光养晦,安立室家,联络豪右,为日后卷甲重来而做准备。”

李继最终迁采纳了张浦的建议,他诈称自己乳母去世,要葬于城外,利用出丧的机会,把兵器藏于丧车中,数十家人亲信扮作送葬队伍,瞒过宋兵检查,逃出银州,来到了“善水草,便畜牧”的地斤泽(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蒙鄂托克旗东北的巴颜卓尔湖)。以此为根据地,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独立复业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