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第五节 身经百战的“游击大师”
势单力孤的李继迁开始思索如何统一党项羌诸部,当时的党项诸部处于“虽各有鞍甲,而无魁首统摄”的无统一领导的分散状态。李继迁利用拓跋李氏在党项部落中的威望和影响,聚集当地党项民众,通过宣传祖宗功德,争取各部落首领的支持。李继迁还令人拿出其高祖思忠的画像,讲其祖宗对中原朝廷的忠心和所立的战功,以及世居夏州的李家政权无故被朝廷夺去,讲到动情处,听者都感动得流泪,信服者每日剧增。李继迁的势力得以慢慢加强。
公元982年(宋太平兴国七年)十二月,李继迁率领刚刚聚集的有限力量进攻夏州,结果宋军根本没有把他看在眼里,直接当作小股叛乱分子给镇压了,李继迁带领余众退回地斤泽。经此一败,李继迁大受打击,开始反思,认识到以自己的实力还远远不能和宋廷对抗,目前最重要的是争取时间,积蓄力量。公元983年(宋太平兴国八年)三月,李继迁趁着朝廷封李继捧彰德军节度使的时节,遣使上贡马、驼等物,并上表说要做不侵不叛之臣。太宗派秦翰假意前往诏谕,劝李继迁祸福只在他的一念之间。会见后,李继迁留秦翰睡在自己的帐中,秦翰预乘其不备,将其杀掉,结果计划没有得逞,只好偷偷返回。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而假意归降的李继迁虽遣使上贡宋朝廷,但实质并没有真正按兵不动,他的部下不时率众侵扰银、夏两州。宋朝只得派都巡检使田钦祚、副使袁继忠等带兵巡护银、夏。李继迁得知宋军屯兵在葭芦川(今陕西佳县)和三岔口等地,此地扼守夏州要害,遂率众突袭,但被守军击败。田钦祚出兵追击,李继迁回军迎战,被宋军团团围住,继忠派人前往救援,才得以突围成功。宋军依山为营,李继迁也将营寨安在山下。钦祚派精卒五十人乘夜放火突袭李继迁的军营,使其部众大乱,仓皇而逃,被斩杀了一千多人。
李继迁的屡战屡败,也让宋朝愈加不把他放在眼里,认为他成不了气候。正因为宋朝的轻敌和错估,给了李继迁一次又一次重新积聚力量的机会。渐渐地,他身边已积聚到两万兵马了。这时宋朝开始令绥、银、夏的官员招引外逃的党项部民归业,并向内迁的部民许诺可以免除三年的徭役。很多流散各处没有着落的部民归业,李继迁的一些部众也开始动摇。他感到深深的忧虑,觉得必须发动一场战争来重新积聚人心,于是,他和张浦盘算起来。
李继迁说:“照这样下去,亲离众散,过不了多久部队就散没了。”
张浦建议道:“朝廷在银、夏重兵把守,确实无法攻打,但是宥州有横山作为屏障,我们可以聚集诸部攻打,再据险坚守,作为兴复祖业的基地。”
于是,李继迁集结两万兵马攻打宥州,但宋巡检使李询率蕃、汉联军再次将其击败。李继迁率残部再次逃回地斤泽。
虽然李继迁屡次用兵,鲜有胜机,但他有散落在西北各地的党项部落做后盾,得以不断积聚力量卷土重来。李继迁一面利用地斤泽善水草、便牧畜的有利条件积蓄力量,一面让他的弟弟李继冲煽诱招降其他党项部落,他想反正闲着也是没事,不如让他弟弟出去碰碰运气吧。
效果还真不错!公元984年(宋雍熙元年),咩嵬部酋长率领南山诸部来投靠李继迁。这力量得到壮大,李继迁立马就闲不住了,马上集结数万骑向王庭镇发起突然袭击,当地守军猝不及防,夏州的尹宪也来不及反应。王庭镇最终为李继迁所破。李继迁终于在屡败屡战后迎来了对宋作战的第一次胜利。史书记载此战李继迁“俘掳万计”,此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追随李继迁的党项部落的士气,同时也引起了宋朝守将尹宪和曹光实对李继迁的重视,他们认为应该及时将其铲除,于是派人侦得其确切行踪,并针对地斤泽的特殊地貌制定了一整套作战方案。而此时的李继迁却毫无察觉,正在继续率众四处侵扰。
李继迁为自己的大意和疏于防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九月,侦得李继迁确切位置后,尹宪和曹光实令数千精骑突袭地斤泽,李继迁遭受重创,部队士兵被斩首五百余级,四百多个营帐被焚烧,所损失的羊、马、兵器在万数以上。李继迁和其弟弃众逃脱,但他的母亲罔氏和妻子被宋军俘虏,这一战,是李继迁遭受的最惨痛的一次失败。
地斤泽一战惨败后,李继迁害怕宋军的追袭,聚拢败众后,一边躲避宋军的追击,一边开展游击战。后来,他终于在夏州北部的黄羊坪寻得安身之地。此后,继续征召兵马,兵力渐渐得到恢复。
由于自夏州李家割据以来,其长期掌管夏州,使得李家在夏州党项各部中享有极高的威望。李继迁利用此点以“兴复夏业”来激励部众,大家又纷纷投奔依附于他。为了争取一些大族的支持,李继迁甚至和他们结成反宋同盟。在雍熙元年,他向野利氏等大族主动求婚,请求这些大族首领把他们的女儿嫁给他。有记载称:“羌豪野利等族皆以女妻之”。就这样,通过和大族们的联姻,整合了各部落势力,李继迁迅速地从失利中恢复了元气。此次联姻的另一个重要而长远的影响就是,使野利氏家族进入到了夏州李氏统治集团的核心。
一方面通过与豪酋联姻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另一方面对不愿归顺的党项部落进行野蛮残酷的征讨,越挫越勇的李继迁将原本像流沙一样散落各处的党项部众重新聚集成一支强大的力量。
李继迁渐渐统一了以夏州为中心,东北到府州(今陕西府谷)、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一带,西南到环州(今甘肃环县)、镇戎军(今宁夏原州区)一带,西到黄河两岸的贺兰山下,北到黄河河套北端的绝大部分党项羌部落。
通过与宋的屡次交兵,冲动好战的李继迁渐渐地成熟起来。他从地斤泽的大败中走了出来,开始总结经验教训,并真正认识到自己目前还不具备和宋朝正规军进行大规模正面对抗的实力。但是作为有仇必报的党项人,上次地斤泽一战,李继迁的老母和妻子都被宋军俘获,这成了李继迁心中永远的痛,每天都想着怎么复仇。此时正好银州城内有一党项部落以本地赋税太重为由,请求内迁,遭到太宗拒绝,于是起兵作乱。
夏州巡检派兵将其击败,这个部落首领就逃到城外的山谷中,派人约李继迁进攻银州。李继迁见机会来了,与众人商议,弟弟李延信也认为机会来了。张浦更是表明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虽大家都主张攻银州,但李继迁深知曹光实善于用兵,不好对付,如果不想办法将其诱出城的话,胜算无几。于是,李继迁令李继忠纠集各部落,自己与豪酋破丑重遇贵及张浦、李大信等赶赴银州,给曹光实写信道:“我数奔北,势窘不能自存,公许我降乎?”意思是说我多年在北边生活,那里条件不好难以生存,我可以受降于您吗?信中还约下日期请曹光实来葭芦川纳降。
曹光实本来就有点轻视这股叛匪,再加上想独吞这份功劳,也不与人商量一下,就自己带着一百多骑兵急匆匆的前往葭芦川受降了。李继迁设好伏兵,领数十人迎接曹光实。曹光实令其从子克明护辎重在后,自己领着百名骑兵先跟李继迁前往纳降。李继迁将其领到自己的包围圈内,扬手挥鞭,顿时伏兵四起,将曹光实及其随从全部杀死。
李继迁指挥部下换上被杀的曹光实及其随从的衣甲,回到银州城,用曹光实的旗号诱开城门,借助内应,巧妙地占领了银州,得到大批军资器械。
占领银州是李继迁起事三年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追随李氏的党项众部的士气,吸引了更多的部落前来归附。部属李大信等建议李继迁自称西平王(当年赵匡胤给李彝兴的封号),以号令蕃部。但深谋远虑的张浦并不赞同,他向李继迁建言:“我们现在虽然已经取得不小的成绩,但离成就大业还相差甚很远,现在我们要走稳脚步,在这个地方先设官授职,以定尊卑,慢慢壮大力量。”
李继迁接受了他的建议,自称都知蕃落使,封张浦、刘仁谦分别为左、右都押牙,李大信、破丑重遇贵为蕃部指挥使,李光祜、李光允等人为团练使,弟李延信为行军司马。并分别预先许封了党项豪酋折八军为并州(今山西太原)刺史、折罗遇为代州(今山西代县)刺史、嵬悉咩为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刺史,折御乜为丰州(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东部)刺史。
《长编》记载:“迁贼包藏凶逆,招纳叛亡,建立州城,创置军额,有归明、归顺之号,且耕且战之基,仍闻潜设中官,全异羌夷之体。曲延儒士,渐行中国之风。”这番话说明了李继迁并非仅仅是为了恢复祖宗基业,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疆开土,为创建西夏国家打下基础。至此,李继迁初步建立了蕃汉联合统治,勾画出了一个国家的雏形。